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省粮食生产有较大发展。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81.1亿斤,增长到1980年的244.3亿斤,增长二倍多,平均每年增长4.9%,高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但是,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工业用粮和其它用粮日益增多。致使我省粮食供不应求,长期有缺口,是全国仅有的几个缺粮户之一。1952—1980年平均每年净调入粮食25亿斤左右。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人口多耕地少,口粮是粮食消费的大头。建国以后,较长时期发展粮食生产,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直到1977年全省人平才占有粮食600斤(原粮,下同),城乡人民口粮消费总量占粮食总产量的70%,人平口粮420斤,还是处于消费不足的状况。从1978年起,随着粮食总产量的持续增长,口粮消费总量也徐徐上升。1982~1984年全省人平占有粮食提高到760~800斤,城乡人平口粮消费接近600斤,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近期随着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全椒县南屏公社老观陈大队是滁县地区有名的先进典型,1968年就实行了大队核算。该大队历史最高生产水平的1978年,粮食总产330.76万斤,平均亩产1,636斤,人均生产2,159斤;皮棉总产91,600斤,平均亩产164斤;社员人均分配收入231元。从1973年起,社员口粮历年都吃到800~850斤。1980年虽遭到严重的涝灾,粮棉减产,但社员人均分配收入仍达到151元,社员口粮仍吃到800斤。到1980年底,大队拥有固定资产总值52.5万元,各项积累8万多元。就是在这样一个生产水平高,集体家业大,社员收入多的地方,在大多数社员、干部一而再、再而三的强烈要求下,也在1980年秋后实行了被当地群众称为“直来直去不拐弯”的大包干到户责任制。象老观陈大队这样一个绝非属于“三靠”地区,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的队,为什么也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烟台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地区之一。全区共有耕地1,252万亩,总人口8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7万人。过去,这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在多数年份是稳步发展的;1976~1980年期间,每年净调出粮食7~10亿斤,成为山东省最重要的商品粮产区。总的来说,三中全会以来烟台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还是比较快的。1981年同1978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了25.6%,年平均增长7.9%;但是,粮食总产量和征购数量却是连年下降的。1979年,粮食总产量为84.5亿斤,1981年下降到64.6亿斤,比1980年的81.2亿斤减少了16.6亿斤;1982年初步预计只有48亿斤,又比1981年减少16.6亿斤。粮食总产量的下降,带来了粮食征购数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农村经济发生了令人鼓舞的巨大变化。1978年到1981年,粮食产量平均每年增长2.2%,收购量增长27%。 但是,目前粮食的供需矛盾还相当尖锐。大丰收的1979年,总产6,642亿斤,人均占有684斤;1980年歉收,总产6,410亿斤,人均占有652斤;1981年仍未恢复到1979年水平,总产6,500亿斤,人均占有也只有653斤。与全世界平均人均占有815斤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据1980年按全国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分组统计,水稻地区社员口粮在400斤以下的占19.1%,旱粮地区在300斤以下的占21.6%,农村还有一部分人不能满足基本需要。  相似文献   

6.
2002年,我国因种植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以及入世的冲击,粮食播种面积将继续减少,但在国内粮食需求增长的前提下,调减面积的幅度将会明显小于前两年。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导致今后我国粮食播种面积进一步减少。2002年粮食由于播种面积的绝对减少而将进一步减产。据农业部信息中心预测,2001年我国秋冬播种小麦面积为2178万公顷,比去年降低1.8%。受此影响,2002年冬小麦的产量会有所下降。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国特别是西部退耕还林、还牧、还草、还湿地的步伐加快,在今后10年,全国退耕还林、还牧的土地将达5800万亩。这一战略举措,将产生重大影响,在逐步改善大西北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将较大幅度地减少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另一方面,国内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我国粮食消费结构主要由口粮消费、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这几部分组成;其中种子用粮占整个粮食消费的比例很小,对粮食需求影响不大,而其余三部分的用量较大,首先是口粮。虽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的改进,人均直接消费大米有所减少,但人口自然增加(据统计,全国人口每年增加1300万-1400万之多),所以近几年全国大米直接消费总量仍呈缓慢增加趋势。其次是饲...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严峻形势,制约因素较多,实现上新台阶的战略目标任务艰巨。 (一) 人增地减的趋势难以逆转。人口增长过快,每年平均增加1500万人左右;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每年减少600—700万亩,人均占有耕地将越来越少,粮食供需紧张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二) 粮食消费将急剧增加。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消费除口粮外,饲料用粮,食品及酿造用粮,工业用粮等都将大幅度增加,据预测约需2.4亿吨左右。  相似文献   

8.
一、山区有必要增产一些粮食 我国山场广阔,自然资源丰富,但利用很不充分。由于我国粮食政策和购销体制的特点和交通运输不便等原因,粮食问题,就成为山区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山区劳动,主要靠人力和畜力,劳动强度大,粮食消耗多,但是口粮标准又比较低,尤其是林特产区的缺粮问题更加突出。例如,浙江省8个林区县之一的开化县,1957~1978年的22年中,社员口粮标准在300~400斤(原粮,下同)之间的有6年;401~450斤的有4年;500斤以上的有6年。1972年最高,达到552斤。又如北京市昌平县山区,1972年前,社员口粮标准长期不足370斤。山区社员的基本口粮难以保证,就很难发挥他们建设山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一、战略思想与目标 广西发展粮食总的战略思想是:立足于广西,谋求粮食的自我平衡,以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可分三步走;第一步。用五年左右时间,确保城乡口粮(谷物)需要,并基本解决饲料用粮、备荒储备粮和工业、行业用粮。按照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每年大约净增60万人,预计至2000年达到4800万人左右,粮食总产量达到330亿斤,比1994年粮食总产279.5亿斤增长  相似文献   

10.
试论产粮县粮食收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尹东源问题一是种粮面积多方挤占,粮食产量逐年减少。常宁县1990年前的粮食种植面积485万亩.年粮食总产量为叫乙公斤左右,人平产粮615公斤,除留足口粮、种籽、饲料3亿公斤后,农民需要出售的商品粮达1亿公斤左右。国家...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了粮食供需平衡、口粮自给的粮食生产底线。2013年,江苏省粮食生产实现了建国以来首次"十连增",累计增产粮食190亿斤。粮食"十连增"一方面是因为在强农惠农政策的调动下,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增加,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减少,冬闲田和撂荒田得到有效控制,十年增加粮食1053万亩。另一方面是因为科技等措施作  相似文献   

12.
自1998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由5.12亿吨,减少到2002年的4.57亿吨,减少10.8%。2003年受粮食播种面积调减等因素的影响,预计粮食产量将继续减少,产需缺口进一步扩大,考虑到目前我国的库存水平,总的判断是:我国粮食供需总体平衡,但部分地区存在不安全隐患。一、我国粮食供需和安全现状(一)粮食消费状况我国的粮食消费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居民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近年来,我国粮食消费特点是:口粮消费呈稳中有降趋势;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呈快速增长趋势;种子用粮由于播种面积减少和科技含量的提高,每年用量呈减少趋势。据测算,2…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粮食消费结构主要由口粮消费、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等四部分组成。其中,种子用粮占整个粮食消费的比例很小,对粮食需求影响不大,而其余三部分的用量较大。 口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的改变,居民直接粮食消费数量逐年减少,1993年以后粮食消费量逐年下降,到2002年仅为2.2亿吨。而同年粮食总产量为4.57亿吨,直接消费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未来粮食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应采取的对策研究魏以军,彭愉一、粮食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一)需求的影响因素粮食的需求主要包括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对口粮,自1986年以来,城市和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均呈下降趋势(1986年为最...  相似文献   

15.
一、人增地减,人均耕地少。郑州市无论城市和农村人口都是逐年增加,但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会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城市扩张、工业占地增加、农村宅基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在持续不断地减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人口增长,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趋势在短期内仍将是严重的。  相似文献   

16.
粮食在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食物消费中粮食占摄取热量总量的85%以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又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并抓紧粮食生产,保证粮食生产持续稳步地增长。1980年我国粮食产量6,364亿斤,1981年6,500亿斤左右,是建国以来第二个高产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的17.7%。由于人口占世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世界粮食形势粮食问题,是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几年来,特别是自1981年以来,由于世界上许多国家重视农业,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加上较良好的气候,世界粮食总产量有所增长,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控制,粮食贸易和农业援助也有了增长,一些国家还建立了自己的粮食储备。粮食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1981年与1950年比较,三十一年来粮食生产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作为主要粮食的谷物(不包括薯类和大豆),1981年总产就达33,033亿斤,比1950年的13,460亿斤增加近一倍半,平均每年递增2.9%。而同一时期,世界人口由1950年的25亿增至1981年的45亿,年平均增长率为1.89%,粮食增长率稍快于人口增长率。这种增长趋势使世界粮食问题得到一些缓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专著指出,我国土地最高承载量是15~16亿人,在相当长时期内将处于临界状态。 2000年我国的人口将达到12.6亿人,需要的粮食约为10,000亿斤。而根据单产的现状及其历史增长趋势外推,我国粮食生产水平按常规的增长速度可能在9,200亿斤上下,将可能出现800亿斤的供需缺口,即粮食约缺8~9%。到2025年时,我国的人口将接近15亿人,按人均800斤计算(只能高于800斤——编者),需要的粮食约为12,000亿斤,而那时我国的粮食生产水平将达到11,850亿斤,供需可能达到基本平衡,但可能缺口100~200亿斤。关键在于控制人口的增长。根据现状,近期、中期人口与当地资源和粮食生产能力,将全国划分为3类地区: 1.富余地区:资源承载力高于人口需求,包括鄂、湘、鲁、赣、皖、浙、苏、黑、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和毛主席在陕北时期相比,群众负担加重了1倍,口粮减少60%。一、负担加重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共征公粮7,600万斤,占当年粮食总产量9.6%,群众反映负担重。党中央听取了群众的意见,采取“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方针,开展大生产运动,减轻群众负担,公粮减少了1,520万斤,公粮占粮食总产量的比例降为7%左右(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三高”农业,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高产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优质也可以提高经济效益,有产量没有质量难以取得高效,有质量没有批量,形不成规模效益,也难以取得高效。因此,必须使之有机结合。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水稻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要求做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发展优质三结合,避免粮食生产忽上忽下,大起大落。水稻面积以多少为好呢?根据多年资料,每个城乡人口平均消费稻谷(包括口粮、种子、饲料及工业用粮)约750斤。如某县有30万人口,共需粮2.25亿斤,按水稻播种面积亩产650斤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