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亚经济奇迹的经验集中体现为世界银行所定义的"东亚模式".东亚发展型政府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完成和支持相关发展目标的实现,对经济进行适度的干预,使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有机结合,倡导"经济立国"的经济优先主义,通过实施出口导向型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东亚发展型政府在缔造东亚经济奇迹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促进发展的强大决心推动着国家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政府推行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实施了有效的经济和产业政策并进行了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秘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秘密" 弗里德曼说,谁要是搞清楚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秘密,谁就可以得诺贝尔奖.这无疑是一支让中国经济学家们激动不已的强心针.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文章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角度,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经典阐释,对这一经济奇迹背后的"密码"作理论分析.文章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正是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实践中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新.这正是理解中国经济奇迹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所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我国经济在较长的时间里都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更是成为全球经济中各种增速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被称为"中国奇迹".然而,在国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使得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以及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进一步加剧.据此,本文以我国经济增长的代价为切入点,提出了关于相应的处理对策,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1978—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超过9%,被世界称为"中国奇迹",超前发展的基础设施是中国实现奇迹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利用1978—2011年数据研究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基础设施投资经济增长存在正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归因:城市化和人口红利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以年均9%以上的增速创造了被外媒称为"中国奇迹(China miracle)",使中国跻身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出口国。究"中国奇迹"之因,有观点认为是1978年党的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增长是一个不断被改写新纪录的奇迹。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历程都是在一个"次优的体制安排"下取得的,边增长边调整的体制安排,使中国经济从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了一个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进入了一个准现代化的经济增长结构中。  相似文献   

8.
金砖四国都是大国,近年来都实现了显著的经济增长,形成了"大国经济现象";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GDP年均增长近10%,创造了所谓的"中国奇迹"。对于这种大国经济现象及其增长源泉,国内学术界观点不一,有人认为是技术进步,有人认为是制度改革,也有人认为是资源依赖。  相似文献   

9.
张辑  冯硕 《经济论坛》2007,(17):54-57
论及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普遍认为出口能够拉动一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学原理一般认为消费、投资和出口贸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个支柱,或称"三驾马车".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由"三驾马车"构成的"需求侧动力"和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等"三大发动机"构成的"供给侧动力"和制度因素构成的"特殊性动力"可解释"中国增长奇迹"的动力问题。其中,"三驾需求马车"是我国稳增长或保增长的主要动力;制度变革是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源性动力;结构优化是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性动力;要素升级是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从一穷二白到物质很大丰富,伴随着经济赶超、结构转型,我国的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范式实现转向: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范式是封闭条件下的重工业优先增长范式,后四十年则是开放条件下的现代经济增长范式。70年中国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包括"赶超模式"转型与经济增长研究范式引入,改革以来的"经济奇迹"及其增长源泉的争论,长期增长路径、机制与结构等关键问题的探索,近十年及未来着力于高质量转型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论对外开放与分权改革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的研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之所以能够在经济转型和增长方面创造出"中国奇迹",是由于分权改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分权改革自身并不一定产生出"趋好的竞争","中国奇迹"的取得是对外开放与分权改革形成良性互动的结果.但是对外开放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分权改革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因而调整分权改革政策,重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延续"中国奇迹"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增长(1978-2015):灵感还是汗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采用中国31个省区市1978—2015年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和增长核算法,测算了市场潜能、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78—2015年间,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34.86%),市场潜能次之(34.55%),再次是TFP(22.03%),最低是劳动力(8.56%)。根据"克鲁格曼质疑"的界定,对中国"增长奇迹"贡献率最大的是"灵感"因素,贡献率为61.93%,"汗水"因素的贡献率为38.07%。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1989年,中国经济增长确实主要依赖于"汗水",其贡献率达62.03%。但"汗水"的贡献率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下降,1990—2000年为52.41%,2001—2015年快速下降到21.93%,而"灵感"的贡献率开始占主导地位,达78.07%。就区域差异看,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更依赖于"灵感",欠发达地区更依赖于"汗水"。本文的核心结论是:1978年以来中国创造"增长奇迹"是高投入增长和高效率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依赖于"汗水"与"灵感"的双轮驱动,且越来越依赖于"灵感"。该结论并不支持"克鲁格曼质疑",且认为由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制度改革和市场化推进导致的资源和商品在区域间的优化配置等"灵感"因素的增强,中国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4.
经济“软着陆”与非国有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软着陆”与非国有经济刘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00871)中国经济“软着陆”是一个并不十分严格但却较形象地体现我国经济运行特征的概括,指的是自1993年实行宏观经济紧缩性调控以来,我国创造的高速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并行的增长奇迹。对于这一增长奇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奇迹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在世界上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中国奇迹。作为更能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实际的理论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技术进步使社会生产成本降低 ,制度创新使社会交易费用下降 ,从而总体上使经济实现持续、均衡的增长。文章认为 ,新经济增长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国奇迹的产生。并且借助这一分析 ,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加速技术创新、完善、健全制度因素来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使中国奇迹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6.
日前,国际上一些人在唱空中国, "中国经济要崩溃".国内的房市正出现价量拐点,又一些人纷纷要求放松银根"保增长".到底怎么看中国经济?2012年中国经济该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17.
蒋旭 《生产力研究》2012,(10):40-42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构建和完善我国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新型金融体系在农村经济振兴、现代农业体系形成和农民财富增加中的金融资本作用,是真正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落脚点。因此,从"包容性增长"视角来分析我国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现状、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意义,进而提出完善和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战略性思路,不仅为"三农"问题提供破解之道,还有可能再次创造中国奇迹。  相似文献   

18.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社会转型进入到了攻坚阶段.此间,尽管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奇迹",但也存在和积累了若干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其中很多问题用西方的主流经济学来分析,很难讲得通.被称之为中国经济"悖论".以下就三个典型悖论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新基建成为"十四五"时期的新风口 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当前疫情发展仍然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消费、出口受到较大影响,而传统基建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改革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有限,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抓手来带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这三驾马车中,消费的需求效应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和最关键的动力源.2007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表明,福建省消费需求增速不断加快,但是,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要推动福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