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万思  任玮  姚圣娟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2):96-100
自McClelland(1973)提出"胜任力"之后,胜任力方面的研究大量涌现,至今仍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对7省市20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电话访谈,编制了<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量表>,并发放给10省市的600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构建包括职能胜任力和个人胜任力两个构面的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赢得支持、以身作则、有效分配、自信、激励他人、号召力、增进士气、保密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坚持、更新知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和商业知识.  相似文献   

2.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考核主要是从其是否能够有效的组织企业员工积极投入到企业的整体发展及企业目标的实现工作当中.人员胜任力模型是整合人力资源服务和功能的方法,它能够帮助企业员工在充满竞争的工作岗位上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将重点讨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成要素及其在帮助企业步入良性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政 《改革与开放》2015,(4):128+98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是越来越明显,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更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公司的长远发展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胜任力的提出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引发了新的思路,构建了新的模式。本文通过对胜任力的概念及特性进行论述,同时进一步探析胜任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4.
郝丽 《科技和产业》2018,(11):53-57
随着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和互联网经济的强势发力,经济发展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人力资源的作用更加凸显。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已进入了“量化”和“质化”并重的新时代,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岗位胜任力视角,研究创新驱动发展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胜任力,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于组织选拔符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期要求的人才以及高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来,基于胜任力的研究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研究的重点,许多企业也已建立了关键职位的胜任特征模型,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优势也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在肯定胜任力模型在管理实践中的积极意义时,还需对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具有正确的认识,避免僵化地看待、应用胜任力模型,以至不能有效地发挥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对此,笔者基于管理伦理的视角,从模型的建立、人力资源配置、培训、绩效考核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竞争优势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显现了种种弊端,如何使人力资源管理更适应知识管理是管理界所探索的问题。胜任力的概念提出后,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思路,人力资源管理从基于岗位(工作)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向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7.
将合适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度到项目相应的岗位并有效完成特定任务,是项目成功的前提。然而,由于项目所具备的临时性、独特性特征,企业多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调度所追求的"来得了"、"干得好"的目标往往不能有效实现,存在"无人可调"和"调人低效"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在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知识管理理论,验证了知识复用水平对项目人力资源调度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证明了员工胜任力和企业文化协同对以上二者关系产生的正向中介效应。从提升知识复用水平视角提出了改善项目人力资源调度效率的建议,为多项目管理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8.
胜任力研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其模型已经在一些先进企业中得到了普遍接受和广泛运用。然而对胜任力理论研究则逐渐减少,为此,文章从胜任力的认识、胜任力的设计以及胜任力的应用三个方面来阐述胜任力,并对国内外关于胜任力模型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希望对研究者在胜任力的研究上能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只有建立起一支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才能保障各项生产运营活动的顺利进行。然而企业的岗位多种多样,员工的能力有参差不同,想要将企业员工都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就必须考虑员工的胜任力问题。员工的胜任力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时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只有认真协调员工的胜任能力,才能具体地提高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做好员工胜任力工作,是促进企业人力资源有效利用,使企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必然途径。文章具体研究了胜任力模型的概念,对该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逻辑:辩证的卓越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红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97-100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逻辑是追寻辩证的卓越者。顺从心理定式导致现有人力资源所面对的困境,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克服上述困境,追寻绩效卓越的胜任力是这种管理理论的核心,但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11.
循证管理是以证据为基础的管理,但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缺乏循证管理,主要是由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教育与培训、人力资源总监没有职业化、管理教育不重视人力资源研究成果、研究没有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研究没有关注组织效益五个方面原因造成。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国家,韩国企业在其经济飞速发展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而韩国企业的成功必然与其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不开。本文在分析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显著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长莲 《科技和产业》2010,10(4):104-106
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为实现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等目的,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调节公司盈余的手段。在我国特定的资本市场环境下,盈余管理的负面作用远远涵盖其正面作用,上市公司过多的盈余管理行为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有碍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分析入手,提出了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伯春杨 《特区经济》2006,210(7):372-373
本论文通过分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二者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与传统的人事管理比较,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战略性,人们从观念上也越来越认识到企业获取竞争力的最主要资源之一是人力资源,而作为人力资源重要战略管理工具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在与企业战略联结、激发员工积极性、培植企业文化和发展员工能力等方面开始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管理是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才的招聘和挑选、员工培训和开发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等方面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合适的员工培训和开发机制,科学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是民营企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年代,一大批企业能在内外市场竞争中越战战强,充满生机,关键一条就在于这些企业有一批有头脑、懂业务、精于经营、善于管理、有胆识、敢于开拓、勇于进取的企业人才当家;同样,一些企业之所以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生产经营不景气,甚至由于亏损而濒临倒闭,其根本一条,也在于这些企业缺乏治理有道的英才,在于企业领导不善于培养、选拔、使用人才。由此可见,人才确实在多项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古今中外,人世间任何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igh‐quality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ERM) programs in financial services firms, and whether ERM quality enhances performance and signals credibility to the financial markets. ERM, develop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provides a framework and plan to integrate management of all sources of risk. Challenged by measurement difficulties common to research on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 prior ERM studies present mixed findings. Using ERM quality ratings of financial companies by Standard & Poor's, we find that higher ERM quality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complexity, less resource constraint, and better corporate governance. Controlling for such characteristics, we find that higher ERM quality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accounting performance. Results show a market reaction to signals of enhanced management control from initial ERM quality ratings and rating revisions, and a stronger response to earnings surprises for firms with higher ERM quality. Focusing on the recent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re is no relation between ERM quality and market performance prior to and during the market collapse. However, returns of higher ERM quality companies are higher during the market rebound. Overall, results reveal that firm performance and value are enhanced by high‐quality controls that integrate risk management efforts across the firm, enabling better oversight of managers' risk‐taking behavior and aligning that behavior with the strategic direction of the company.  相似文献   

18.
人才供应链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锋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0):109-114,144
文章提出按照供应链管理的特点来建立一种全新的、动态的、快速反应的、结果导向的人才管理模式,以应对中国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由于学术上并未对人才供应链的理论框架有过系统性地阐述,因此,文章运用扎根理论研究的方法,实地调研29家国内外企业,并通过大量的二手资料,利用Nvivo软件作为辅助工具,构建出人才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框架,第一次系统性的提出将动态短期的人才规划、灵活标准的人才盘点、无时差的人才补给、ROI最大化的人才培养作为构成人才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四大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