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一个包含诸多子文化系统的体系,良好的服务文化是建设优秀的服务型企业文化的基础。本文从企业文化的一般性入手,分析了商业银行服务文化的内涵和功能,提出了建设商业银行服务文化在战略、组织、人事政策、管理和培训等多个层面上需要提供的条件。同时,从作为商业银行服务文化中共有价值观念核心的服务观念出发,在分析与规划、组织与实施等操作层面就如何培育商业银行服务文化提出建议。商业银行服务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但其变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科学规划的程度和实施推进的力度,并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变革成本。 相似文献
2.
浅议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金融》2007,(2)
企业文化是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凝结和体现,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理念、精神、道德、习惯、风尚等的综合与统一。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21世纪的企业竞争最终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商业银行只有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在金融全面开放的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4.
5.
6.
7.
张全刚 《金融经济(湖南)》2011,(6):88-90
2006年,我国应加入WTO时的承诺,对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大批外资银行涌入我国金融市场,对我国银行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特别是外资银行先进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狼来了",内资商业银行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现代金融企业体制改革,特别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银行企业文化。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9.
10.
加入WTO与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即将加入WTO,国内商业银行人士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大都感受到竞争压力的迫近,于是开始酝酿、制定对策。既然是“对策”,就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将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运作,并由此对中国社会产生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外国资本和企业的进入,不可能仅具有经济意义,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纯粹的经济行为。从宏观层面上说:中国的现代化,归根到底是化的现代化;与国际接轨,归根到底是化的接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外经济交流合作增多,作为交流合作的行为主体,其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民族化必然也会产生相互冲撞、影响和渗透,这一过程既是推动中国观念现代化和化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使中华民族化进一步走向世界的过程。从微观层面上说:发展历史相对较短的国内商业银行,与即将登陆的外国银行尤其是名牌大银行差距是客观存在的甚至是很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有人说是产品的竞争,但说到底是品牌的竞争和企业化的竞争。在未来的金融竞争中,中外商业银行也会在企业化上展开较量。因为,企业化涉及到一家商业银行的发展思想、经营思路、管理理念、客户服务意识、员工心态和队伍凝聚力等等,这些恰恰是决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的“灵魂”所在。就以客户服务观念来说,尽管“客户至上”、“上帝”之说在国内服务行业、“窗口”企业已十分流行,甚至调子唱对比国外更高,但凡出过国门的人都感到,同样是当了一回“上帝”,在国外和国内的感受截然不同。这起码说明在客户服务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是巨大的,而服务态度和质量差距的背后,实质上是化的差距。但也不能忽略对我们来说十分有利的方面:服务过程是双方交流沟通的过程,同为一种化传统的同胞,自然更容易建立一种心理默契和化默契。企业化也是生产力,或说它会焕发一种巨大的“化力”,国内商业银行如果能以中国五千年丰富优秀的民族化为底蕴建立起自己的企业化,将是参与未来竞争的有力武器。打一个也许是很不贴近的比方:当年中华民族抵御外侵,在物质力量上所处的是小米加步枪对抗飞机大炮的悬殊局面,但为什么能最终取得胜利?靠的主要是一种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化。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相关业务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的传统支付结算和简单依靠存贷差为利润来源的运行模式已面临巨大挑战。本文以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为研究切人点,根据农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实践,深入分析了商业银行在互联网时代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推进互联网金融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改体亦须塑魂--对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商业银行的行魂。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必须坚持体制改革与企业文化塑造同步进行。在“改体”与“塑魂”的实践中,用理性的思维和科学的态度,紧紧抓住形成共同价值观或企业精神这个核心定位,把握对内增强凝聚力、提高经营业绩,对外适应市场竞争环境这两项主要功能,选择自上而下的运作模式,融入金融服务行业文化,发挥领导示范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塑造出有鲜明个性的、与国有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商业银行客户服务渠道的整合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渠道种类与发达国家已基本相同,但各种服务渠道之间缺乏互联互通和相互支持,使得多渠道发展反而成为业务发展和创新的障碍,据此,作者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进行“渠道整合”。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渠道整合应达到的目标是通过“渠道最优化”实现银行和客户的双赢。为达到这一目标,作者还建设性地给出了进行渠道整合的策略,包括在技术层面上建立一个统一的客户服务平台,以及要重点解决渠道、业务与客户的对应和配合渠道整合的组织结构变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与商业银行成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兆强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6):20-28
管理理论和企业发展史表明,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成长的关键动力。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本文首先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功能和商业银行的文化体系进行了理论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文化管理与商业银行成长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地分析,最后。对国内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回顾和评价,并提出了未来国内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六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现金管理服务的具体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户对银行现金管理服务的需求受经济和技术环境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银行现金管理服务的内涵和实现手段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基于电子银行平台开展现金管理服务将是银行现金管理服务的主流.作为银行实施现金管理服务的基础平台,电子银行在现金管理实施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讲,商业银行的现金管理业务体现的是一种客户需求、一种银企关系变化和进步的趋势,是一个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基于此,国有商业银行实现现金管理要有战略规划,要抓住实施平台和支撑机制这两个重点,分阶段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6.
构建网络时代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柜面服务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分行课题组 《金融论坛》2004,9(6):45-50
营业网点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的重要阵地,其柜面服务更是商业对外服务的重要渠道之一.商业银行在网络化发展中,营业网点的柜面服务不但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借鉴国际银行业在网络时代营业服务发展趋势,提出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以客户为中心,重构营业网点服务体系,提升柜面服务层次;深化核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创新柜面服务模式;改进业务产品创新机制,提高网点竞争能力;加快柜面业务流程再造,改善网点服务效能;改造营业网点柜台设置,推行功能分区服务;改进营业网点内部管理,提高柜面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网络时代营业网点柜面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国内外服务创新的理论成果,从外部轨道、外部行为者和内部动力三个方面对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十一家银行的问卷调查,对取得的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将服务创新的动力因素归为五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多因子共同作用下各因子对商业银行服务创新活动的影响,进而对关键动因进行识别。回归结果显示,战略管理和组织因素对商业银行服务创新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日益临近,国内各大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发展理财业务,以期在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本文从美国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所依托的组织架构、产品和服务、采取的模式以及建立的流程等入手,分析了国内理财业务的现状和前景及工商银行在开展理财业务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据此,作者提出以下建议:提高对发展理财业务重要性的认识;构建顺畅的前中后台营销服务体系;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努力发展交叉性金融业务;完善理财业务流程,打造理财品牌;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客户服务和风险控制能力;建立核心人才队伍,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国内外服务创新的理论成果,从外部轨道、外部行为者和内部动力三个方面对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十一家银行的问卷调查,对取得的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将服务创新的动力因素归为五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多因子共同作用下各因子对商业银行服务创新活动的影响,进而对关键动因进行识别.回归结果显示,战略管理和组织因素对商业银行服务创新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美国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经验及对国内银行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日益临近,国内各大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发展理财业务,以期在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本文从美国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所依托的组织架构、产品和服务、采取的模式以及建立的流程等入手,分析了国内理财业务的现状和前景及工商银行在开展理财业务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据此,作者提出以下建议:提高对发展理财业务重要性的认识构建顺畅的前中后台营;销服务体系;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努力发展交叉性金融业务;完善理财业务流程,打造理财品牌;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客户服务和风险控制能力;建立核心人才队伍,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