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佛教雕塑并非中国本土文化,是作为一个外来文化介入到中国文化之内,有一个由边缘地位到逐渐被大众普遍接受的过程。这与其自身的艺术魅力,神性的感召力,同时又是与历史、文化背景分不开。1.佛教雕塑的发展。佛教的雕塑艺术,始于佛像的雕刻,根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大唐西域记》卷五的记载,原始佛教时代,跋耆国优填王以梅檀木雕塑一尊五尺的佛陀形象,这是佛教雕塑佛像的开始。佛陀入灭百年后,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出现了大批的佛教雕塑艺术品,阿育王受佛法的感召,以佛法治国,在全国各地佛教遗址建立宝塔寺院、石窟、石柱、法敕等。在贵霜王朝时期,迦腻色迦王笃信佛法,效法阿育王在犍陀罗地区大量兴建寺院,雕琢佛像,该地区长期与希腊文化相互影响,雕刻作品呈现出浓厚的希腊风格。及至西元四世期的笈多王朝,是印度艺术的黄金时期,以阿姜达石窟内的作品为代表,此一时期因受到匈奴的侵扰,本土与外来文化两相融合,使印度艺术臻至成熟。佛教传入前,中国以具有高度的雕塑艺术,传入之后,与中国文化相溶,开拓了更深广的内涵,丰富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宝库,有寺院的雕梁画栋、塑像、石窟的佛教雕塑以及各种佛教雕刻艺术品。东汉末年,笮融建造佛寺,寺内有一尊金铜佛像,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2.
印度佛教从最初传入中国到最终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其逐步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佛教形成的过程。文章分析了在译经过程中对佛经译文形式所作的适应中国意识形态的改造,旨在说明佛经翻译在印度佛教中国化即中国佛教形成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乘大义章》是研究罗什与慧远佛学思想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印度佛教思想和印度佛教中国化的重要著作。《大乘大义章》显示出罗什与慧远在佛学思想上的差别,同时也反映出中印佛教文化在本质上的不同。这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预示着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学界认为"梵我同一"的思想是印度婆罗门教正统的核心思想,上可追溯到梵书、奥义书时期.并认为印度大乘佛教的涅槃、佛性、如来藏等思想是受到婆罗门教的"梵我同一"的思想影响产生的.本文则认为"梵我同一"的思想从其产生起到吠檀多派中兴,期间的一千五百年都是处于"地下潜流"状态.这种思想并没有成为对当时婆罗门教及非正统派别产生过实际影响的哲学观点.真正处于"地上明流"状态的是被佛教、顺世论等非正统派别极力批判的与婆罗门教"三大纲领"相关的实体性的"我"和人格性造物主的"大梵天"的思想.因此后来吠檀多派所弘扬的"梵我同一"的思想模式实际是先被大乘佛教涅槃学挖掘出来的思想资源,是大乘佛教的独立发明.日本"批判佛教"的说法实是因为带了"梵我同一"的"透视镜"观察印度哲学史而产生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社会诞生的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政权——夏王朝开始,到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山西晋南地区基本上处于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中心地位,当年作为历代奴隶主或新型封建贵族的采邑或俸田,经历了奴隶社会的产生、发展、兴盛和衰亡,最后被封建社会取代的历史过程,这里的先民们也经历了由徭役经济到实物地租,由奴隶或平民到封建依附农的伟大转变。  相似文献   

6.
探悉禅宗文化与现代家具设计中的生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文化是古印度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渗入到文学艺术、家具设计、生活习俗等各个领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设计中的很多理念是禅宗文化中的部分哲学思想的延续。文章从家具生态设计的回归自然、崇尚古朴反对奢华和为人类服务的观点为切入点,通过具体的设计案例分析,将禅宗文化的精髓应用于家具设计中去。  相似文献   

7.
中唐社会与佛教之间的关系,是唐代佛教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当时政治文化主导阶层与佛教之关系的角度出发,分别论述了中唐帝王和士大夫阶层与佛教的密切关系,并认为上述关系奠定了后世政治文化主导阶层与佛教关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汉初至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铸三铢钱的80余年里,汉半两钱经历了榆荚、八铢到五分等大小轻重形制上的变化.发展到四铢半两时,应该是比较合适的大小和重量了,也与当时的经济和市场交易需求相适应,行用了文、景、武三帝计50余年时间.  相似文献   

9.
《大众商务》2008,(3):10-11
山东农民李振华3日上午只身一人骑摩托车从乳山出发,他将用一年多的时间,重行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取经之路,探索沿途佛教古迹。此次重走玄奘取经路,李振华计划从乳山出发,到达西安后,西经天水、兰州、嘉峪关等地,出境经吉尔吉斯斯坦等进入印度,最终目的地是古印度著名的佛教寺院及学术中心那烂陀寺。  相似文献   

10.
唐代回纥的政治经济及风俗习惯张转玲维吾尔族在《旧唐书》中称回纥,它是我国漠北草原①上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时,就生活在漠北草原上的色银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一带。到了唐代由于它本身社会的发展,加上唐王朝所实行的“爱之如一”的民族政策,其历...  相似文献   

11.
在印度发现中国的古硬币正在广为人知.在一些地方的发现已被记录和分析.在印度的这些发现是中国古硬币出口的较大规模的一部分.从所有的环印度洋周边地区和南中国海的国家,从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到阿曼、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从斯里兰卡和印度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中国的古硬币都有出土发现的记录.在中国的近邻越南、日本、朝鲜和中国与俄罗斯的塔克斯坦也发现了它们.  相似文献   

12.
长安城是十三个王朝的建都之地,正式称"长安"始于西汉王朝.西汉都城长安在地域、部局、宫殿建筑等方面,大体都继承了秦都咸阳城的传统.汉长安城与咸阳城相比,突出的特点是比较集中,分置外郭城与内城,礼制建筑修建在城外的南郊.整体看,长安城呈不规则的正方形,又曰斗城.  相似文献   

13.
佛寺和宫殿灿烂的光华,散发着一股古朴的气氛。 素可泰位于曼谷以北440公里处,不但是泰国的第一个首都,也是文化根源的摇篮,有关泰国的文字,艺术,文化与法规,很多都是由素可泰时代开始创立的。素可泰的原意是“幸福的开始”,乃昔日泰族称强时期的首都,自1257年到1436年这段期间,在历史上称为“素可泰王朝”,之后再经历了所谓的“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然后至目前的“拉达那哥辛王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西藏北部那曲地区尼玛县是全国行政区域面积最大、最年轻的县(1993年成立).在吐蕃王朝以前,这里是古象雄王国的领地.据有关史料记载,古象雄王国是青藏高原最古老的地方政权,领地西接克什米尔,北抵新疆和田,南接印度和尼泊尔,东与吐蕃相连.并早于吐蕃与唐朝建立了关系.七世纪中期,象雄被吐蕃所灭. 境内的当惹雍错,距尼玛县约150公里左右.是西藏著名的三大圣湖之一(另外两个是玛旁雍错和羊卓雍错).是集自然保护区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高原湖泊型风景旅游区.除了偶尔在传说中被提及,很少有人知道,到过那里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相似文献   

15.
从古籍中有关铸钱最早记载:周景王21年(公元前524年)始,到明朝嘉靖32年(公元1543年)止.2000余年是以铜、铅、锡等有色金属为主的青铜铸钱期.  相似文献   

16.
古都文化是指以古都为载体的历史文化.中国古都很多,类型复杂.据已故中国古都学会会长、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研究,我国内地各省共有15年以上的的古都53处,涉及的王朝或政权172个;不足15年的古都计有79处,涉及的政权90个;未知具体年代的古都2处,涉及的政权4个;另外还应添上夏、商两代的都城和周的先世的都城30处,几宗合计,共有古都164处,涉及的王朝或政权269个.周边各省区,可知有具体年代的古都6处,涉及的政权8个;未知具体年代的古都47处,涉及的政权难以确知,共有古都53处.  相似文献   

17.
梁小民  晖晖 《新智慧》2005,(11):14-14
自从金钱成为财富,人类社会就演出了一幕幕悲喜剧。凡夫俗子在追逐金钱的同时,既推动了社会进步.也引致了无数罪恶。追求精神满足的圣贤们把金钱作为万恶之源,由他们所编撰的寓言都以排斥金钱为宗旨。公元前一世纪成书的古印度寓言集《五卷书》中的“痛苦的金钱”正代表了这种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在最大的发展力就是文化力。中国应该通过自身文化的振兴和繁荣,来显示国家的实力。一、中国的崛起让世界瞩目自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成就让世界瞩目,和印度的崛起一样,在20或者30年以后,我觉得世界重心将从大西洋地区移至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同时,中国的转型十分成功,这个转型从一个静态的计划经济到高增长的动态经济,它所取得的成绩也是非常令人瞩目的。而且它从世界各地吸引了很多的直接外国投资,而且在世界贸易的形势以及货物流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转向是当今译学研究一大特点.本文重点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研究文化迁移现象.从<西游记>中"善哉"一词的误用入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佛教如何实现佛教中国化和世俗化.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文化传播者在文化迁移过程中使用的文化策略和价值理念,籍此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跨文化现象和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晓荷 《现代经济》2004,(3):18-21
每一个民族都有它所不能离开的特殊自然环境.这个环境也就从多方面给予这民族以莫大的影响.单就气候一项来说,比如俄罗斯那样苦寒的地方,人们时时感到受自然环境的压迫,郁积于心,结果就形成勇猛阴鸷的民族性.也许因为终年蛰伏的时候多,在屋子里静坐凝思,从炉边闲话中,许许多多的计谋便容易打好稿子.在印度则不然,终年炎热,精力蒸发,人们露宿的时候多,仰观星斗,近听恒河,而感觉生灭无常,生命渺小,于是崇拜宇宙发生印度教及佛教的思想.中国的气候是温带性的,它的文化始自黄河大平原,然后至于长江流域.温带的气候,没有酷热严寒,因此养成趋向中和的民族性,中和的思想便容易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