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多种法律解释方法将留置权成立要件中的占有解释为包含间接占有,进而推定间接占有下留置权的成立,并通过比较明确了船舶留置权与一般留置权的占有要件并无二致,确认间接占有船舶留置权成立的合理性。同时,依据海商法在对以船舶为标的的担保物权的受偿顺位安排中所体现的保障船舶融资以及优先保护造船人与修船人的留置权实现的立法目的,将间接占有下狭义的船舶留置权和其他以船舶为标的的留置权分别置于优先或次后于船舶抵押权的受偿顺位。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担保法律制度对留置权成立要件的规定尚存有不少争议之处,本文通过比较与借鉴台湾地区、日本、德国、瑞士等其他国家相关的立法例,逐项分析了留置权的成立要件,包括积极要件与消极要件两个方面,明确了每一项要件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3.
汤平 《首都经济》2007,(5):110-111
《物权法》的出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刊就担保物权相关规定与抵押制度的理解与适用.专访了《物权法》(草案)起草者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立新教授.杨老师对《物权法》中关于担保范围的界定以及担保范围的扩张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李月 《中国经贸》2011,(20):77-78
留置权的实现作为留置权制度中的最后一个步骤,对于保证债权人的权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留置权的定义出发,列明了留置权实现的条件。同时,也针对在留置权实现过程中的债务人提供担保问题以及留置权的提前实现做出了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梁晴 《魅力中国》2010,(35):136-136,158
我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明确规定了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本文通过对不动产善意取得构成要件的分析,明确不’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情形,以期在实践中使不动产善意取得适用最大限度的保障财产流通,谋求社会的整体利益,保持社会秩序的和平稳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物权法》内容的介绍和分析,讨论了《物权法》对于百姓生活的影响:(一)《物权法》明确了合法财产平等保护的基本原则,使私人财产与国家财产得到了平等的保护,解决了物权的归属、物权的内容和物权保护等基本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二)《物权法》对住宅用地年限届满的处理、小区车位车库的归属使用、土地承包期届满以及登记错误的处理等百姓关心的重要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从而更好地化解了矛盾,推进了和谐社会的进程;(三)《物权法》规范了征收和补偿行为,确立了预告登记和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扩大了可担保财产范围,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更有效地保障了百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海商法》第87条是有关海上货物留置权的基本规范,但是在实践中,第87条引发了很多问题。文章围绕着承运人的海上货物留置权,根据中国《海商法》第87条的规定,评析了对承运人行使海上货物留置权的两种观点,并且从物权法的角度进行评析,由此对《海商法》第87条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海英 《魅力中国》2011,(20):191-191,185
我国《物权法》第106条确立了善意取得制度,并且将其统一适用于动产和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物权法》实施以来,该制度在确认产权归属、保护交易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传统理论的影响,对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于不动产的必要性以及动产和不动产在善意取得构成要件上是否存在区别等问题仍存有许多疑问,故有必要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析、梳理,以明确其制度价值,更好的服务于实践。  相似文献   

9.
王旭玲 《发展》2010,(9):92-93
相邻关系作为常见的一种法律关系,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物权法》颁布实施之前,我国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过于简单,不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本文通过对新颁布的《物权法》关于相邻关系制度的规定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相邻关系的比较研究,对我国相邻关系的立法与实践,提出了一定的看法与意见。  相似文献   

10.
张瑛慧 《魅力中国》2010,(33):35-36
本文采用理论研究结合各国立法例对比的方法,在研讨各国立法实践和各国学者理论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物权法》理性思考,在法理上详细分析,提出了《物权法》上关于小区车位车库规定的一些不足,例如对占用业主道路建造的车库所有权归属规定不明确,对车库、车住约定归属规定的漏洞等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蕾 《辽宁经济》2009,(3):100-101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对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善意取得制度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本文将就善意取得制度的起源,我国有关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以及对《物权法》规定的善意取得制度进行详尽解析。  相似文献   

12.
张秋月 《魅力中国》2011,(8):133-134
我国《物权法》未对公共利益这一法律术语加以定义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利于保障物权法所规定的公共利益得到正确的实施,因此有必要法律上将公共利益类型化,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内涵和范围,并通过程序界定公共利益,将公共利益的判断纳入程序保障的范畴,由司法机关解决公共利益的争议。  相似文献   

13.
李万兴  周国荣 《魅力中国》2009,(27):223-223
不动产登记是物权法中的重要制度。《物权法》第21条第2款规定,"因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登记机构赔偿后,可以向造成登记错误的人追偿。"《物权法》规定了登记错误的赔偿责任,但是对赔偿责任的性质还没有具体规定。这就为理论界留下了讨论的空间,而明确不动产登记错误赔偿责任的性质,对于登记责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规范不动产登记秩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房地产权属登记基本沿用旧的行政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已不能满足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登记职能的要求,存在诸多缺陷。诸如登记的法律依据不统一;登记机关不统一,内部登记机构分设;房地产登记效力不统一、不规范。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物权法》对不动产登记制度专门设立了一个章节,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做了统一规定。因此,《物权法》的实施必将对现行不动产登记制度带来一定的影响,应正确应对《物权法》对房屋权属登记带来的影响和考验。  相似文献   

15.
刘建 《魅力中国》2014,(11):286-287
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适用对象仅限于归属不明的抛掷物或者坠落物致损案件,并且该每的适用对象严格限于法律明确列举的范围。其他的加害人不明确的案件不得类推适用第87条的规定。加害人范围应严格限制在一定范围,即可能致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抛掷物或者坠落物的占有人而不应包括物业服务公司。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责任性质仍然属于损害赔偿责任,其责任承担方式应该是按份责任而非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商法》第9条规定船舶所有权的取得、转让和消灭,应当向船舶登记机关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本条规定是对船舶所有权转让作出的规定,在我国尚未有完善的物权法时,此条规定对于我国船舶物权转让的规制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而今民法典的制定已浮出水面,海商法的修订也已提到议事日程,对于船舶物权转让如何调整有必要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17.
居住权,被作为一项独立的用益物权制度明确地规定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第三编第十六章.随着物权法草案对居住权的肯定,居住权问题再次引起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讨论.居住权制度的创设,来源于民法学者的建议.2001年,钱明星教授在〈中国法学〉发表了有关居住权的首篇论文.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居住权问题引起了学界普遍的关注,相当一部分学者倾向于赞成居住权制度的建立.立法者显然也认同了这样的倾向.然而中国物权法乃至中国社会是否确实需要居住权制度,笔者认为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8.
财经月报     
两会聚焦物权法获通过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16日上午高票通过物权法。对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给予平等保护,最终在这部法律中得以明确。物权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相似文献   

19.
杨川 《魅力中国》2012,(29):95-95,97
缓刑作为一种刑事法律制度,在刑事法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缓刑的适用条件是研究缓刑制度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关键问题。《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对缓刑的适用条件作出了更为明确、细化的规定,并且随着近年来缓刑在司法实践中的普遍运用以及其在促使罪犯改过自新,缓解社会矛盾,预防重新犯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因此对缓刑适用条件的研究更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杨硕 《魅力中国》2014,(17):292-292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宅基地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逐步形成了目前的制度。我国《物权法》明确了宅基地使用权属于用益物权,而其他相关的法律规范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规定。本文旨在从宅基地的历史沿革出发,从现有的法律规范中总结其特点,并对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