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营利组织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异同。认为非营利组织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个要素,且收入和支出在该组织中尤为重要。明显区别于企业会计,与政府会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应该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营利组织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异同.认为非营利组织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个要素,且收入和支出在该组织中尤为重要.明显区别于企业会计,与政府会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应该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贾桂珍 《理论观察》2007,(4):172-173
会计要素又称为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或会计对象要素。关于会计要素的含义,我国会计界是从会计的对象或会计核算的内容,亦即会计客体来界定的。一般认为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组成部分,既是会计核算的经济活动的内容的基本分类,同时也是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仅仅认为会计要素就是财务报表要素,这是有失偏颇的。我国现行预算会计确立了五个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其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个要素构筑资产负债表,所以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和支出两个要素构筑收入支出表,所以也称为收入支出要素;收入和支出两…  相似文献   

4.
松雪 《辽宁经济》2009,(11):88-88
我国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惯例,严格界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定义,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计量原则,引人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凸显了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改变了收入费用观下利润表在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凶此,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的利润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税法是基于不同目的、遵循不同原则分别制定的,二者在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原则、资产与负债的计量标准等诸方面存在着一定区别,导致企业一定期间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确认的会计利润往往不等于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计算各期所得税时必须将税前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7.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这将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对高质量财务会计信息的需求。新的会计准则吸纳了国际投资者所熟悉的会计原则,注重强化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性,使资产和交易得到更为公允地反映,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投资者对企业信息质量的信心。新会计准则严格界定了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定义,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  相似文献   

8.
一、两种表观的涵义 资产负债表观也称为资产负债观或资本维持观。根据经济学收益观,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重心放在资产负债表上,首先考虑从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有关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入手,然后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由此而形成的收益计算公式是:利润=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这就是会计学上的“资产负债表观”。  相似文献   

9.
王芝莉 《中国经贸》2012,(14):244-244
企业会计核算中渗透着税务核算,税务核算中包含着会计核算。现行企业会计中核算涉税业务的主要会计科目有“营业税金及附加”、“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交税费”、“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外收入”、“其他应收款一应收出口退税款”等科目。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财政部下发了《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新准则与旧规范比较,从会计理论到会计方法都有了很大变化,真正体现了会计的真实、公允原则。在资产负债观下,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包括确定资产和负债以及与这些交易或事项相关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动,体现了我国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马静  刘晓雪 《中国经贸》2014,(15):229-229
财力资源集约化管理是指,坚持“六统一”(会计政策、会计科目、信息标准、成本标准、业务流程、组织体系)、“五集中”(会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管理、资本集中运作、预算集约调控、风险在线监控)、“三加强”(工程财务、财税筹划、电价集约管理)、“三保障”(组织、业务、技术保障)为主线,以“深化应用、提升功能、实时管控、精益高效”为目标,强化预算全过程管控,开展投资回报管理,规范资本资产运作,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完善内控体系,加强结算支付管理,深入开展财务稽核及决算审核工作,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拓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电价财税政策,提升经营发展能力;加强收入、成本、利润、资产、负债、权益等全要素管理,积极促进“三集五大”协同融合,坚持依法从严治企,有效服务于电网发展和公司发展,加快建成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财政部下发了《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新准则与旧规范比较,从会计理论到会计方法都有了很大变化,真正体现了会计的真实、公允原则.在资产负债观下,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包括确定资产和负债以及与这些交易或事项相关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动,体现了我国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高金云 《中国经贸》2013,(22):235-236
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财务预算存在一定的区别。我国《医院财务制度》规定了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即核定收支、定额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而企业财务预算以尽可能扩大收入减少支出为原则。  相似文献   

14.
贠淑芳 《魅力中国》2009,(21):194-195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包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主要包括:一般经营性收入,具体包括利润、股利、红利、投资收益等;国有资产出售与转让收入、国有企业的清算所得;政府公共预算转入资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主要包括:一般经营  相似文献   

15.
会计经历了其重心从资产负债观到收入费用观、再到资产负债观的转换过程。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指出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确认则是关键所在。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暂时性差异也分为两种形式: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在资产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按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税利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负债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应税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似文献   

16.
一、递延税款的形成企业会计核算应遵循一般会计原则,其利润的计算是根据收入、费用的确认、计算及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计算得出的。其目的是准确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全貌,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信息。所得税是以课税为目的,遵循税收法律规定,对企业的经营所得以及其他所得进行征税,计算确定企业的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由于会计与税收对损益计算或纳税所得计算的目的不同,对于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确认与计算方法亦不同。所以按照会计方法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收法规规定…  相似文献   

17.
李仁献 《魅力中国》2009,(36):33-34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来确定所得税费用。其理论基础是依据业主权益理论,从净资产的角度计算利润总额和所得税费用。资产负债观认为,对企业收益的计量就是对业主权益的计量,资产增加与负债减少时就会产生收益,企业本期的利润总额主要  相似文献   

18.
王晓波 《魅力中国》2008,(2):103-103
目前我国的会计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预算会计指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企业会计经一系列改革已经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相协调,而预算会计目前实行的是1998年实施的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内的预算会计制度。我国目前政府会计体系仍沿用原来的预算会计管理体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预算会计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而根本的变化,原有的预算会计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实的需要,建立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三足鼎立”的会计体系模式是现实的选择。本文重点探讨和研究政府会计改革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历丽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8):152-154
文章分析了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利润表要素的设置和定义,并把利润表要素中的收入、费用和利润与原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研究,这对于进一步理解会计要素,加强会计理论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变了旧制度下的“资金占用=资金来源”的会计平衡公式,确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平衡公式.这种改变,不是简单的数学等式的改变,而是发生了质的变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平衡公式,不仪可以反映会计的复式记帐的原理和资金占用等于资金来源的平衡关系,而且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全貌,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即企业的债权人和投资人对企业资产索偿的权益关系,可以反映企业的负债水平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即反映企业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