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说,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尽管个别资产在长时间持有后价值能够回升,但多数情况下,拖时越长,回收价值越小,要警惕“冰棍效应”。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财富效应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行为金融学的预期理论、财富幻觉、过度反应和从众心理角度,对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进行解释,希望能给理论研究者、投资者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指数效应是证券市场的一个异常现象。行为金融理论从投资者的认知、行为以及情绪角度分析其对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及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从噪声交易假说和投资者情绪假说角度合理地解释了该现象。本文以沪深300和上证180指数调整的样本股为研究对象,利用事件分析方法,检验个股在调整前后的异常收益率和异常交易量,判断是否存在指数效应,得出指数效应显著存在的结论,并用行为金融理论解释其成因。最后提出指数效应的应用、保护中小投资者和完善监管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涂小刚  张赛君 《中国经贸》2009,(22):118-118
处置效应是证券市场中常见的一种投资者交易行为,对它很难用标准金融理论给以解释,因为它更多地体现了投资者的心理感受。而行为金融学理论却能给予较好地解释。  相似文献   

5.
“处置效应”描述的是投资者卖盈买亏的非理性行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从股票市场扩充到开放式基金市场;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将投资者理性行为的选择和基金品种的特征结合起来,即基金申购赎回数额与基金净值增长率、平均净值之间的变动关系,考察基金投资者的行为是否存在处置效应;并通过量化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的变化,进一步分析投资风格的偏离对投资者处置效应行为产生的影响,将处置效应产生的原因从心理层面延伸到制度层面。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开放式基金市场存在处置效应,而且基金的投资风格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投资者的处置效应行为。本文在此基础上将处置效应的产生原因归结为投资者心理因素和基金契约制度的不完全约束。  相似文献   

6.
刘珂 《魅力中国》2009,(36):149-150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金融学的主流理论是由美国芝加哥商学院的Fama教授于1970年确立的有效市场假说,1980年之后的金融实证研究发现,大量的交易数据并不支持有效市场理论。随着越来越多的市场异常现象被发现,使人们有理由怀疑交易者的行为是否存在一些共同的非理性倾向。要解答这一问题,仅在经济学范畴内寻找答案显然是不够的,人们转而诉诸其他研  相似文献   

7.
不良资产价值的界定、剥离程序及处置方式,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企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也日渐增多,使企业资产闲置状况迅速猛增,企业的资产更新换代也在加快,资产闲置、淘汰报废的频率也不断加大,如何加强资产处置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对资产处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以及资产处置方式的选择方面进行了论述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云岭 《中国经贸》2011,(12):208-208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按照各项法规的要求,本文对固定资产处置的原则问题进行探讨,以便充分合理使用资产,提高资产经营使用效。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处置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企业利润处置理性行为与实际行为对比的角度,分析了近年来在华外商投资企业较大规模利润汇出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造成的影响,并基于总量监控与存量化解的思路,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匹配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政府主导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而处置僵尸企业则是构建正常市场体系以确保供给侧改革顺利完成的需要,因此僵尸企业处置本身是一个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过程,应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来实现僵尸企业的盘活或者处置。本文试就僵尸企业的历史成因、僵尸企业的界定及如何处置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一直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巨额不良资产已经成为阻碍商业银行业发展的最大顽疾和影响金融体系安全与稳定的重大隐患。在2003年底到2005年6月这一年半时间里,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不良贷款暗地里又增加了1100亿元以上。这说明,虽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加大了改革力度,强化了风险控制能力.但如何更好地控制和处置不良贷款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而言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巨额的不良贷款直接威胁着国家的金融安全。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处置不良资产就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背景下,资产处置已成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资产处置产生的损益对公司盈利水平的影响也越发显著。文章以我国2015—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263家信息技术行业公司为样本,通过对资产处置损益项目数据进行统计和回归分析,检验了资产处置损益项目与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盈亏状况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资产处置损益与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存在显著的价值相关性,即盈利的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倾向于通过资产处置的方式减少报告盈余,而亏损的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倾向于通过资产处置的方式增加报告盈余。  相似文献   

14.
国有资本的"有进有退",要求经营者关注资本的增值和流转能力。在国有资产向市场流动的过程中,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将国资推向市场?如何认识和评价国有资产的价值?如何在将国资推向市场的过程中提高资产、企业的价值?本文对以上三方面的问题略作探讨。国资处置方法和受让对象1、开创提高国资经济效益的佳径二战以后,主要西方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如电讯、交通、能源和公用事业等均为国家所有和管理,这些对国民经济影响重大的国有企业普遍出现管理不善、盈利能力差甚至亏损严重的现象,当时尤以英国的情况最为严重。为了摆脱经济困境,英国于80年代开  相似文献   

15.
16.
对中国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析法,利用1998年至2003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效应时滞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无论是对国内总产出还是价格水平的影响均存在一定的效应时滞,以此试图对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以及把握货币政策的实施时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决定股价的短期波动的因素是所有参与的投资者的心理因素的综合,包括理性和非理性的心理因素。决定投资者是否购买股票的直接因素就是其当下的心理状态。非理性是人类难以克服的弱点,个体的非理性的累加造成了整体市场的非理性波动。文章运用行为金融学从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角度分析资产价格的波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有轻工集体企业中,大多数都有联社资产,这是联社用互助合作基金和其他资金投入企业形成的,在八九十的代,集体企业开展清理资产划分归属时进行了划分和界定,按照《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规定,联社资产的产权归联社范围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毫无疑问,联社是集体企业中联社资产的出资人,在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合理处置各级联社的资产必须加以研究,这里主要探讨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金融学的主流理论是由美国芝加哥商学院的Fama教授于1970年确立的有效市场假说,1980年之后的金融实证研究发现,大量的交易数据并不支持有效市场理论。随着越来越多的市场异常现象被发现,使人们有理由怀疑交易者的行为是否存在一些共同的非理性倾向。要解答这一问题,仅在经济学范畴内寻找答案显然是不够的,人们转而诉诸其他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一心理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等,于是一门心理学、社会学等与金融学的交叉学科——行为金融学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到了本世纪初,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20.
基于后悔厌恶的心理因素,投资者会表现出持亏卖盈的行为偏好。本文利用中国个体投资者交易账户的交易数据对中国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处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考察了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十二月效应”对“处置效应”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中国个体投资者存在显著的“处置效应”,并在十二月份存在“反处置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