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细碎化现象的存在普遍被认为是土地经营所面积的最主要的障碍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过程难以体现细碎化对其影响.本研究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5个目标下构建符合细碎化利用特征的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江西省分宜县10乡镇2004年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分宜县南部乡镇土地细碎化程度最低,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最高;北部土地细碎化程度最高,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最低;位于中部平原区,其土地细碎化水平处于中间水平,其可持续利用能力在全县处于中间水平.构建的评价体系能够反映区域细碎化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城市建设状况、城市功能定位以及城市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廊坊市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水平、土地产出水平和土地利用可持续度等方面,选择有代表性的27个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综合评价法,对2000-2009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0-2009年间,廊坊市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值在0.33~0.52之间小幅震荡上升;2000-2006年土地利用水平为0.33~0.42,处于不集约状态;2006-2009年土地利用水平上升到0.45~0.52,处于基本集约状态.  相似文献   

3.
城市近郊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城市近郊区土地不仅关系到城市建设,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郊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从而确定土地利用目前的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最终实现土地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和资源环境协调性3个方面构建济南城郊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加权法计算综合评价分值,并利用障碍因素分析法对2009—2017年该地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状态和主要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1)济南市城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分呈上升趋势,分值由2009年的0. 199提高到2017年的0. 827,可持续性程度明显提高,由不可持续过渡到了可持续程度很高,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社会接受性与经济可行性和资源环境协调性并不平衡。(2)对济南城郊土地可持续性利用的障碍因素进行诊断,确定出主要障碍因子依次为人均耕地面积、地均固定资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结论]济南城郊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虽然呈现上升趋势,但提升空间还很大,针对限制土地资源利用的障碍因素,今后应从增加资本和科技投入,提高垃圾的处理率和切实保护耕地入手,从而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开封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5个方面,结合专家咨询,建立了开封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模型对开封市2007年的土地利用进行了可持续利用程度评价,结果表明开封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处于中等可持续利用程度。对开封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进行了诊断,找出了城乡社会协调程度差、经济效益低等主要影响开封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开封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足迹与GIS的定西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点,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并结合GIS技术对甘肃省定西市2000年,2002年和2004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彰县在这3年中生态足迹一直小于生态承载力,土地处于绝对可持续利用范围内;其余6县区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定西市处于土地可持续利用增强态势。  相似文献   

6.
煤炭枯竭型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煤炭枯竭型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研究,明确煤炭枯竭型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现状,为制定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政策提供基础信息。建立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2007年九座煤炭枯竭型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煤炭枯竭型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总体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只有尽快修订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准确进行城市定位,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加快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城市土地经济效益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城市土地不可持续利用状况,同时,也要加大环保投入,扩宽城市土地复垦资金来源,解决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土地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揭示安徽省各地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及时空格局特征,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变权模型(VW模型)、层次分析法(AHP)。研究结果:(1)2005—2013年安徽省各地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总体偏低,介于轻度不可持续(III1)到临界可持续(II1)状态之间;(2)从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增速最慢的为马鞍山市,增速低于2%,增速较缓慢的地区为合肥、阜阳、六安、芜湖、铜陵、黄山,年均增长率介于2%—3%之间,其余地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年均增长率较快,均超过了3%;(3)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地域特征,总体上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江南地区、江淮地区、淮河以北地区。研究结论:安徽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总体较差,但各地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不断提升,土地可持续利用格局呈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定量研究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动态耦合规律,为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演化分为3个阶段.土地利用效益在1984-1990年,处于持续、稳定、最佳协调状态.1991-1996年,处于耦合变化状态,即从最佳协调状态向不甚协调发展.1997-2005年有所下降.宁波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变化近似于对数曲线.1984-1987年,耦合度从-16.17°速增加到44.71°,从低级共生到协调发展.1988-2005年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耦合度缓慢增长,接近90°.目前深圳市与宁波市土地利用效益均处于不甚协调发展阶段.研究结论为了促进深圳市和宁波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现阶段土地资源开发要在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的同时,注意经济结构优化,通过科技创新,降低能耗,加大对环境的投入,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9.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模型,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构建适合中等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共选取31个参考因子,对江门市2004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4年江门市土地利用处于基本可持续阶段.针对评价结果,对江门市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已变得十分重要.,本文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3个方面构建了适合内江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内江市2008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M(1,1)对内江市未来三年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预测.针对内江市土地利用目前仍处于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