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中国新时代》2006,(2):112-112
管理的问题层出不穷,管理大师也曾在这些问题上踯躅,很多问题,往往只是那接近于零的距离使你不能超越,大师的一句话却能使你灵机乍现,轻松胜生。  相似文献   

2.
经理书架     
《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一项平常人做出不平常成绩的独特计划。该计划的关键步骤是“12个支柱”,在完成这个计划之前,这“12个支柱”必须放到恰当的位置上。 本书有给读者的忠告和被验证了的实用方法。这本切实可行和管理指南从以下4个方面给企业经理及其团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为决策和解决问题承担责任: 有效的管理组织: 取得有重大改善的效果: 既达到个人目标又达到职业上的目标。 本书有现实的案例研究,有奇闻轶事,还有来自于管理大师的箴言。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29.80元定价:26.80元定价:29.80元:30.00元::18.00元:39.80元:40.00元《执行力组织》纪建悦 韩广智 著本书提出了当今最彻底的组织结构设计要领,对如何评量组织绩效与实施奖酬制度;如何通过决策权的分派,创造和掌握企业的价值;如何在追求价值中制定企业的整体战略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本书结合数十年来跨学科研究以及对GE、本田、海尔等市场领导者的企业案例研究,揭示出惟有有效的组织设计和组织管理,才能发挥执行的威力,进而提高组织的整体竞争力。《管理的戒律》赵 涛 罗 斌 主编当99%的商业图书告诉你管理是什么的时候,本书则告诉你…  相似文献   

4.
“人很重要”:个人力量还是团队精神IBM创始人沃特森这样的大企业家曾说过:“你可以接收我的工厂,烧掉我的厂房,然而只要留下这些人,我就可以重新建起IBM。”但是,光笼统地知道“人很重要”的大道理还不够,究竟什么样的“人”才重要?应该突出“个人力量”还是强调“团队精神”?这可以说是人力资源管理常说常新的永恒话题。在传统体制下,只讲“组织需要”、强调“个人服从组织”,抹杀了人的个性和积极性。很多企业越来越关注个人、宣传个别(能)人,很多企业家、管理者盲目崇尚所谓“20/80”法则,极端偏爱什么“末位淘汰”,一提“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法国企业界有一句名言:“爱你的员工吧,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这一管理学的新观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而且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接受。实践使他们懂得,没有什么比关心员工、热爱员工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了。关于这一点,管理大师们还有许多“爱”的箴言: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美国国际农机商用公司董事长西洛斯·梅考克以爱为凝聚力的公司比靠畏惧维系的公司要稳固得多。——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总裁赫伯·凯莱赫感情投资是在所有投资中,花费最少,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日本麦当劳董事长藤田田除了心存感激还不够,还…  相似文献   

6.
《中国质量》2004,(1):57-59
注册质量经理手册杜克·欧科斯 鲁赛尔·T·韦斯科特著 本书是美国质量协会(ASQ)为其注册质量经理(CQM)资格考试所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领导、战略制定和展开、质量管理工具、顾客关系管理、供方管理、质量管理的体系和模式等。本书有以下几大特点:  相似文献   

7.
李岷 《中国企业家》2003,(7):150-150
当本书作者克雷格·霍尔——一位颇有成就的美国企业家——准备将自己写的《负责任的企业家》出版时,他周围的公关顾问、出版商们均问他一个问题:“你想要什么?” 如果霍尔从来都呆在美国国内做他的房地产生意和其他投资,他或许不会有冲动要写这样一本书。1997年,他的妻子被任命为美国驻奥地利大使后,他将他的生意开始延伸到中东  相似文献   

8.
勤以致快的唐骏 唐骏依据多年的经验总结了一句话:专业不重要,关键是个人的基本素质和学习的能力. 现任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的唐骏有-个"成功4+1"公式——即"智慧、机遇、勤奋、激情"和"性格".其中"智慧"是"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唐骏这样解释,"企业需要的学习方式,不是给你一本书,让你学三个月出一个很好的成绩,而是给你一本书,一天后就要拿出一个成果.这就是快速学习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质量》2004,(2):88-89
《注册质量经理手册》 杜克·欧科斯 鲁赛尔·T·韦斯科特著 本书是美国质量协会(ASQ)为其注册质量经理(CQM)资格考试所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领导、战略制定和展开、质量管理工具、顾客关系管理、供方管理、质量管理的体系和模式等。本书有以下几大特点: 系统介绍了如何把质量计划融合到企业战略计划当中; 从管理原则的高度介绍了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质量》2004,(4):47-48
《注册质量经理手册》 杜克·欧科斯 鲁赛尔·T·韦斯科特著 本书是美国质量协会(ASQ)为其注册质量经理(CQM)资格考试所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领导、战略制定和展开、质量管理工具、顾客关系管理、供方管理、质量管理的体系和模式等。本书有以下几大特点: 系统介绍了如何把质量计划融合到企业战略计划当中;  相似文献   

11.
<正>书籍档案作者:刘澜出版:中信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10月第一次印刷书籍简介:本书作者通过对当今世界最权威的10位领导力大师的一对一访谈,以及对数10本经典领导力著作的精华总结,对"领导力是什么""领导者的品质""怎样成为领导者""领导者怎样领导"等重要的领导力问题,提供了深刻而实用的答案,堪称一本浓缩的百科全书式领导力读本。"走上看台"从参与者变成观察者又再变回参与者,是领导者需要练习掌握的技巧。你可以在开会时练习。比如置身一个会议之中,  相似文献   

12.
定价:118.00元/上下册《企业管理咨询实务》(上下册)书号ISBN978-7-80197-732-8作者本书编写组开本16开为了做好管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工作,更好地为报考人员服务,中国企业联合会组织有关专家、教授和专业人士,按照国家人事部审定的《管理咨询师职业水平考试大  相似文献   

13.
本书由刘忠一、徐位碧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根据经济管理干部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于1985年11月审定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经理、厂(矿)长国家统考复习大纲”编写的。本书适用于小型企业经理、厂(矿)长参加国家统考培训学习,也适用于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干部、政工干部、职工和各类成人教育的大专培训班等学员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梁冬梅 《英才》2006,(7):104-105
案例CASE “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呢?你现在正要做什么事呢?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些看似普通的问题,正是知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从事诊断顾问工作时,经常要问的问题。而通常客户都会非常愉快地离开德鲁克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15.
《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王义昌 著本书以一封辞职信——“我的辞职报告:10万年薪留不住我的心”为开头,以管理小说的形式,着力探讨了以下问题:什么样的员工才是好员工?什么样的领导才是好领导?到底该如何凝聚力量?如何高效运营?如何建立一个高水准的企业机制和公司文化?到底应把企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组织?真正理想的组织又是什么样子?组织的成就在于员工,员工的成就在于组织。本书强调雇员积极参与管理,雇主深度关爱员工,倡导新时期的雇主和雇员在“景”、“纲”、“亲”、“行”、“省”、“恩”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从事过企业诊断的顾问工作,其情形通常是这样的:双方坐定之后,客户总会提出一大堆难题向德鲁克请教,德鲁克抛开了这些问题问客户说:“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你现在正要做什么事呢?”“你为什么这样做卿”……  相似文献   

17.
王文 《企业导报》2014,(18):169-169
<正>离开家庭,走进大学校园,大学生必然要独自面对当下的学习与生活,毕业后若想在社会上立足,必须把自己培养成社会需要的职业化人才。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大学阶段大学生的个人管理尤为重要。中国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倡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本文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如何进行个人管理,学会个人管理,不断超越自我。一、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最先提出的概念,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个人为中心,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  相似文献   

18.
《清教徒的礼物》作者:[美]肯尼斯霍博、威廉·霍博著丁丹译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9本书从宗教精神的角度分析了美国管理文化。作者认为,目前商业社会的一切问题,皆源于商业本身背离了清教徒精神。宗教与科学曾誓不两立,但终于大道朝天,各走一边。相安无事多年后,美国商业文化的资深研究者霍博兄弟用《清教徒的礼物》这本书,使宗教再一次向科学宣战,只是这一次的战场是在管理领域。  相似文献   

19.
本书(《Housing Policy in UrbanAreas;Principles,planning and policy》)是一部关于住房建设问题的论文集,1985年由瑞典建设研究委员会主持编辑和出版。本书的内容涉及了住房建设的各个方面。其中的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冶金企业文化》2006,(3):34-34
世界知名的管理顾问大师彼得·杜拉克在从事诊断顾问工作时,情形是这样的:双方坐定之后,雇主总会提出一大堆的难题向杜拉克请教。杜拉克推开了这些问题,然后问客户说:“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你为什么要去做呢?”“你现在正要做什么事呢?”“你为什么这样做呢?”杜拉克不替客户“解决问题”,而是替客户“界定问题”。他改变客户所问的问题,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反问客户,其目的是要帮助客户认清问题,找出问题,然后让客户自己动手去解决那个最需要处理的问题。我们往往为了追求结果,而没有耐心花时间去界定问题。我们经常只花几分钟就提出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