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财政脆弱度分析框架,对中国的财政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初始财政形势以及短期财政风险等层面上,中国财政有着较大的脆弱度。中长期财政状况虽然反映出中国财政可持续能力较强,但如果近期财政政策和财政体制性因素不作相应调整,财政赤字状况恶化以及财政危机的出现还是很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借助GIS技术,定性分析了贵州省贫困状况的分布、生态脆弱与贫困在地理空间上的耦合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脆弱与贫困的空间自相关计量模型,利用Geoda095i软件,实证分析生态脆弱对贵州地区贫困的影响及其程度,并由此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金融深化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以来,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一次金融自由化的高潮,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也此起彼伏。在重新认识和探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人们开始意识到了自由化带来的各种金融风险,形成了金融脆弱性等一系列理论。根据这些理论,我们认识到一国不仅要了解“金融自由化”,更要了解进行自由化的实施所应具备的条件和实施的步骤。本文主要对金融深化理论体系及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良性发展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DWT和DCT相结合的半脆弱水印算法,即从DWT域提取出图像的特征集,在Arnold置乱原始水印下生成待嵌入水印信息,通过对原始图像进行DCT变换后,按照一定准则调整并修改每块的两个中频系数来嵌入水印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常规攻击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对替换、剪切等恶意篡改能及时检测报警,而且误检率低。  相似文献   

5.
金融脆弱性是金融业的本性,是由于"逆向选择"、"道德困境"等因素引发流动性不足而产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脆弱性导致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动摇了混合经营的金融体系,极大地冲击着美国社会经济,是自1929年以来破坏力最强、波及面最广、政府救助额度最大、金融机构倒闭最多的一次金融危机。通过微观金融机构脆弱模型的建立,探索流动性萎缩导致金融危机的生成机理,从而论证,针对金融危机,政府的救助在推动金融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部生态脆弱区与经济贫困有很强的相关性,并表现出许多共同的文化特征。这里的农民长期在日益边缘化的空间系统中生活,贫困状态得不到改善而形成一种落后的文化形态,导致环境持续恶化与贫困恶性循环。这种顽固性贫困按照一般经济和技术的方式扶贫很难奏效,不考虑贫困农民出路的生态建设也往往事与愿违。应该充分考虑文化救助的问题,吸取秦文化的精华,建立生态补偿与文化救助的促动机制,把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应用2007—2010年31家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与稳定性呈倒U形关系,进而推断已有研究中广泛争论的竞争性脆弱和竞争性稳定是倒U形关系的特例。适度竞争有助于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由于不良贷款的潜在性,银行稳定性有突然逆转的可能。小型银行的稳定性较低,应为小型银行建立安全网和退出机制,预防竞争性脆弱。  相似文献   

8.
生态脆弱区的经济再发展问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研究的重大问题,是发展市场经济、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领域。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编制的年鉴资料,从中选取了10个与生态脆弱有关的统计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将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态环境划分为7类,并着重研究西北生态环境脆弱区,分析其生态脆弱区的特点,研究解决办法,为西北生态脆弱区的经济再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了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的生态环境脆弱瓶颈,需要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增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意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支持,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保障,建立生态环境检测体系和综合监督管理机制,发展绿色产业,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西部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11.
12.
长期贫困的定义与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贫困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西方发展经济学开始关注动态贫困和”长期贫困”以及相关的研究。长期贫困可以被视为个体经历了5年或5年以上的能力剥夺,具有人力资源发育缓慢、缺乏固定财产和脆弱等特征。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的因素是形成长期贫困最重要的四个方面,政策分析是长期贫困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西南岩溶山区是举世公认的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系统之一,也是我国典型的极贫困代表区域之一。当前,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视野下,不仅要对长期以来遭受破坏的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进行恢复和建设,而且要发挥潜在的资源富集优势,消除贫困,把环境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西南岩溶山区生态、资源、人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验证了其理论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金融对东部地区企业、多产品与低技术产品企业、目的 国为发达国家的企业,其出口产品质量促进作用均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创新是数字金融推动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两个作用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金融脆弱度(外部金融依赖度、存货比重、资产有形性、贸易信用)高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国家之一,而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环境管理复杂,需要设置生态红线以保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阐述了生态保护红线理论渊源与内涵,厘清了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根据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管理的实际情况,认为实施生态保护红线是必须的。进而构建一个差异化管理与监督机制、越线责任追究机制、民众参与机制、生态绩效考核机制、部门利益协调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六维的创新模式来保障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从总体上看 ,我国西部地区大部分属于生态脆弱区 ,造成生态恶化的直接原因是人口负载过重和人为的破坏。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就是采取果断措施减轻生态脆弱区的人口负担 ,在西部地区设立更多的“生态无人区” ,把散居在西部生态脆弱区的人口向生存条件较好的小城镇和村落集中 ,对人口迁出区采取封禁措施 ,以自然恢复代替低效益的种植 ,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人为破坏。  相似文献   

17.
生态脆弱区环境资源管理制度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对生态脆弱区人民生存和发展异常重要,其基本要求在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协调,而这种关系的协调取决于能否解决本区域的环境冲突,尽量减轻人类不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等活动对脆弱生态造成的压力。其中,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环境资源管理的制度与政策对生态脆弱区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一、生态脆弱区的基本属性与环境特征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能够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所需的各种资源,为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提供空间。同时,人类活动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的影响。生态脆弱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玛纳斯流域平原绿洲内各团场的生态环境及人为干扰状况,选取土地资源系统、水资源系统、生物资源系统、土地退化程度及环境污染程度5类指标,建立该流域平原绿洲生态脆弱性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生态脆弱性指数(EFI)计算了玛纳斯河流域平原绿洲内各团场的生态脆弱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玛纳斯流域平原绿洲内151团、142团及石总场生态脆弱性评价为良,其余各团场普遍较差。整个流域平原绿洲EFI值为0.34,生态脆弱性评价为一般脆弱。该结果可为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近二十年的农业开发实践中,太行山东麓丘陵地区逐步出现了庄园经济。调查表明,这一经济形态存在三种运营模式,即合作开发经营模式、大户承包经营模式和农户分散承包经营模式。大户承包经营的庄园经济模式,打破了行政区划的界限和所有制界限,在加快山区土地(山场)资源流转的同时,还为山区"四荒"开发治理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陇中干旱区居民在长期干旱缺水的环境中探索出了挖水窖蓄水的“抗风险适应”方法。这是本土生态知识的重要内容。近年在全国干旱区推广的“121”雨水集流工程则是其现代运用。生态脆弱区居民在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时空背景下积累了丰富而又独特的本土生态知识,对于灾变救治及区域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共性偏颇”现象,本土生态知识被严重边缘化。我们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内在发展”观是十分强调区域发展中本土居民的参与和本土生态知识的渗透。因此,在生态脆弱区灾变救治和区域发展过程中,应该树立本土生态知识与普同性知识并存互补观念,秉持开放与宽容理念,坚持保护、挖掘、利用和传承相结合的原则,搞好本土生态知识的保护、挖掘、利用和传承工作,发挥本土生态知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