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以前秸秆加工机械,均是用物理方法,将秸秆变成牲畜适口的粒状、丝状饲料,基本上没有改变秸秆饲料的营养成分。饲草加工机械研究所将这一系统饲料加工机械和加工方法进行了改进。由人工将一种可提高秸秆饲料的饲喂转化率,并使其具有适口性好、营养全面、易吸收等特点的复合型饲料添加剂加入粉碎后的农作物秸秆草粉中,均匀装入喂料器,通过喂料器将草粉送入挤压腔,在压滚和压模的相对挤压下,进入保压腔,经过一定时间的保压(氨化、碱化、熟化)处理,由出料口排出成形的块状饲料。这种被形象地称作"压缩饼干"的块状饲料由于经过了以上加工处理,除了便于运输、贮存、饲喂无浪费等优点以外,营养成分也得到了提高(高、粗蛋白含量达到8%以上,有机物质  相似文献   

2.
制作工业板材、进行秸秆还田、青贮畜牧饲料,以农机为纽带,将农作物秸秆广泛运用到工业、农业和畜牧养殖业,是近几年山东省莱州市发展秸秆循环经济,进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涌现出来的三大新兴产业。按照“1+X”的处理模式,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结合畜牧饲料化、工业原料化等其他多种形式利用秸秆,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3.
《现代商贸工业》2001,(4):51-53
<正> W001 秸秆燃料、饲料压型机 60元 本发明属燃料、饲料加工机械。该机将粉碎设备、除尘设备、粒料添加设备和冲压设备组合在一起,在压缩室内由加热圈将产品冲压成型。其优点是在没有电的地方,也能一次性完成农作物秸秆的粉碎、配料及冲压成型工作,为农民增加新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正> W001 秸秆燃料、饲料压型机 60元 本发明属燃料、饲料加工机械。该机将粉碎设备、除尘设备、粒料添加设备和冲压设备组合在一起,在压缩室内由加热圈将产品冲压成型。其优点是在没有电的地方,也能一次性完成农作物秸秆的粉碎、配料及冲压成型工作,为农民增加新的收益。  相似文献   

5.
专利查询     
<正>多功能秸秆丝片机专利号:ZL200420041692.6多功能秸秆丝片机,是为满足牛羊养殖户精细加工秸秆饲料的需求而研制的新型畜牧加工机械。主要用于加工作为牛羊饲料的玉米秆、麦秆、谷秆等农作物秸秆以及各类牧草。对青、干、湿各类粗硬秸秆送人机内不用压扁,直接被纵向分切并经搓揉排除,无需筛片。加工后的饲料,柔嫩细腻、蓬松柔软、长短均匀适中。即该机可将粗硬大株型秸秆或牧草完全改变成适动口极强的丝状饲草,解决了现有加工机型加工的饲料呈碎、决、粉末等不利于牛羊釆食的难题。另外,该机还具有粗细两档可调功能,其效果表现为细为丝状,多为羊类食用;粗为薄片状和丝状的混合物,多为牛类食用。片状物主要是针对如干玉米秆内的海绵体不致加工为粉末状,又可  相似文献   

6.
<正>制作工业板材、进行秸秆还田、青贮畜牧饲料,以农机为纽带,将农作物秸秆广泛运用到工业、农业和畜牧养殖业,是近几年山东省莱州市发展秸秆循环经济,进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涌现出来的三大新兴产业。按照"1+X"的处理模式,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结合畜牧饲料化、工业原料化等其他多种形式利用秸秆,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7.
饲草加工机械现状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 目前,我国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达5.7亿吨,其数量相当于北方草原打草量的50多倍,占全世界秸秆总产量的20%-30%。目前,国内农作物秸秆用于饲料部分还不足10%,在我国6%~8%的肉食由草转化而来,大量的秸秆被当作燃料造成资源浪费。发达国家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情况比较好,如美国约有20%的秸秆被用作饲料,约  相似文献   

8.
信息天地     
信息天地利用秸秆养猪高科技新成果草粉生物饲料制作剂研制成功一项利用农作物秸秆养猪的高科技成果草粉生物饲料制作剂,不久前在厂州通过裁术鉴定。草粉主物饲料制作剂的问世,是在传统的青贮饲料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为我国开创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益、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每年可生产农作物秸秆6亿多吨。历时七千多年的中国农业发展史.人们一直把秸秆看作是农业的副产品,存在重粮食利用、轻秸秆利用的传统观念。传统农业和简单再生产对秸秆的利用,仅仅是烧火做饭、饲养牲畜、盖房、取暖和肥田等。随着现代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农作物秸秆的认识已有了根本转变,加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对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饲料转化技术、能源化技术、肥料化技术等.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的需要,也可缓解农村饲料、肥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的紧张状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刚 《农机市场》2023,(9):67-69
秸秆机械化打捆离田是一种利用拖拉机配套秸秆打捆机,将秸秆进行机械化打捆、输送、收集、打包等处理的技术。其利用了机械打捆机进行秸秆打捆,可将收割的农作物秸秆进行粉碎,再进行打包,以便于运输和储存。近年来,传统的秸秆还田技术逐渐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发展需求,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机械化打捆离田技术是十分必要的。采用秸秆机械化打捆离田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农田中秸秆的堆放问题,减少焚烧现象,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加充足的肥料来源,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黄克俭 《农机市场》2011,(12):31-32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年产量大约7亿吨,主要由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等组成。秸秆经过加工处理,可用作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等,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和积极推动下,各地积极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青贮、秸秆固化、秸秆生物反应堆等项技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水平低、效益不高等问题,各地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让农民受益,把秸秆综合利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丁润锁 《农机市场》2017,(10):30-31
<正>秸秆曾是农民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与生活资料,然而随着农业的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肥的大量使用、现代能源的快速普及、饲料行业水平的迅猛发展,大幅度减少了对秸秆的需求,秸秆用作燃料、饲料的传统方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而成为农业废弃物。以笔者所在的天津市为例,农作物秸秆主要来源为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大田作物。2015  相似文献   

14.
《致富天地》2007,(12):25-25
农业部消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林生物质工程的“沼气规模化干法厌氧发酵技术与装备研究”课题正式启动。该项技术既能生产出沼气,又能得到优质有机肥料,可广泛应用于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食品加工废弃物、发酵工业加工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等农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对大规模地实现我国农业固体废弃物向沼气和有机肥的转化和利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5月3日,滁州地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研讨会在全椒隆重举行。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就秸秆收储运以及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的全新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了中联重科在秸秆综合技术及装备研发方面的成功经验。目前,中联重科能够提供秸秆"收获、打捆、运输、储藏、加工利用"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不仅研发出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  相似文献   

16.
财气预报     
《光彩》1999,(10)
借势投资秸秆饲料厂随着世界农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粮食、饲料日趋紧缺。我国每年约需1000万吨蛋白饲料,而目前生产量不到10万吨,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同时我国每年粮食的产量有1/5以上用作饲料,共计800亿公斤,如果推行秸秆高效生物全价饲料,以代替精粮最低30~50%计算,即可增加饲料24~32亿公斤;而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约5亿吨可利用,因此,用新的饲料资源缓解我国饲料紧缺的局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秸秆高效生物全价蛋白颗粒饲料,是采用四季生长的农作物的叶、秆、根、藤、茎、壳、工业下脚料及无毒野草等为…  相似文献   

17.
<正>秸秆是重要的有机资源,弃之为废,焚之有害,用之是宝,其利用方式主要有肥料、饲料、能源、工业原料和基料等。近年来,山东省诸城市把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进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作为加快农机化发展的重点工程来抓。为全面掌握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渠道和模式,推动农作物秸秆高效综合利用,诸城市农机局对全市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开展调研。  相似文献   

18.
《化工科技市场》2006,29(10):60-61
“像种植农作物一样种植能源”。面对经济高速增长和能源短缺的残酷现实,安徽省各地积极探索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化之路,从农作物秸秆和动植物加工剩余物中寻求新的动力,努力开启新能源时代之门。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是人类重要的可再生资源,是畜禽饲料的有效供给资源,同时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不仅为我国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和环境效益,同时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秋风又起,农作物收割完毕,作为附属物的秸秆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资源丰富,以往这些秸秆多被农户用于烧柴,可是,这种一年生的农作物秸秆密度低,燃烧时间短,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