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却日益突出,中小企业从信贷渠道得到的金融支持与其对经济的贡献度严重不匹配。本文指出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的根本原因在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然后从博弈论的角度比较分析了未采用供应链金融和采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下,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博弈行为,论证了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由于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所面临的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小企业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但由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以及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本文将研究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影响,阐述其前景,并结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存在的问题,用供应链金融得出解决方案。希望本文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银行和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供应链金融通过发挥核心企业和第三方物流机构的担保和监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的思路;更甚者,供应链金融作为金融服务和物流服务的融合体,对上海加速建设"四个中心"具有重要意义。但供应链金融能否顺利发展,关键还在于各参与主体间信息的交换和互通。因此,上海应通过推进各参与主体的信息化建设来加速发展供应链金融。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由来已久,供应链金融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而推出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利用互联网平台运行和传递。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融资渠道单一、现金循环周期过长等原因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本文对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进行对比分析,可知供应链金融更适合中小企业融资,并进一步提出供应链金融发展中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樊英 《江苏商论》2021,(1):87-90,96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创新型融资模式,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利于降低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中小企业的资信水平,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但供应链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中也存在着困境,本文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融资难是多年来一直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对国内外供应链金融的研究显示:供应链金融模式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营造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应收账款、保兑仓融资、融通仓融资模式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金融服务模式,应用供应链金融模式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具有优于商业银行传统授信、缓解信息不对称和优化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常态下,发展供应链金融成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打破了借方和贷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成为财务管理的一个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供应链金融的模式、特点、发展契机和参与方定位,然后指出信托运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可行性、基本条件、信托融资模式,最后分析了存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韩飞 《商》2014,(2):200-201
供应链金融立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在优化信息不对称、节约各方交易成本、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目前实践来看,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主要有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和动产质押融资模式,笔者对每一种具体的融资方式都结合了山东省的实际情况作了具体分析,能够覆盖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9.
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现有的"1+N"供应链金融模式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供应链金融产品较为单一、信息不对称、供应链模式多样化但贷后体系不完善、风险控制弱等。怡亚通的"1+N+L"链式金融服务模式改变了"1+N"供应链金融由核心企业满足上下游客户单纯融资的需求模式,在物流金融"L"的基础上,打通供应链上下游以及线上线下各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能够实现资金流的有效控制,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等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分别从企业、银行、政府等方面对温州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进行了分析,指出供应链金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降低商业银行操作成本,进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的经营透明度较低,不确定性大以及金融机构设置的融资高门槛等原因,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通过以核心企业重点,管理其上下游企业中的资金链,使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向整体可控风险转变,让金融机构切实服务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这就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市场原因;运用金融抑制理论,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制度原因。通过分别论述信息不对称、金融抑制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之间的关系,文章将市场、制度二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改进内部制度安排;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深化金融改革,加强外部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然而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和现行金融体制的不足,融资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金融仓储作为一种崭新的供应链金融创新融资模式,越来越显现出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优势.本文从金融仓储的三种模式:保值监管、融通仓、厂商银,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论述金融仓储如何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项非传统的、进入国人视野不久的服务,在国内的应用率和普及程度尚低。同时,中小企业融资难、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风控成本高、监管手段有待完善等问题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使其优势难以惠及更大范围的群体。本文在综述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及突破难点的同时,引入了物联网和区块链的概念。通过讨论这些新技术的特点,和对供应链金融操作中货币安全性、信息真实性以及实效性的提高,提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并在关于海尔模式和平安模式的分析中,进一步讨论了此创新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鉴于信息获取成本高、贷款抵押能力较低等原因,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现实问题。不同于传统融资获取方式,区块链技术能够通过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水平、实现智能合约清算以及提高信息连续性等路径,缓解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排斥”和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水平。同时,针对目前区块链金融存在的使用成本较高、上链信息真实性难保证、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等现状,从“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双链合一模式和政府推动区块链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两个视角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助力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6.
供应链金融模式比较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服务有助于核心企业稳定供销渠道,有利于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并弱化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限剜,也有助于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本文从物流企业的角度出发,在简要介绍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四种模式及其选择标准,提出了第四方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三种途径和各种供应链金融模式问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刘青 《商业科技》2010,(35):102-102
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了物流金融的本质:为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金融机构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信息和物流监管,依据物流供应链而进行的金融活动。同时,按照金融在现代物流中的业务内容,本文将现有的物流金融模式分为三种:物流结算模式、物流仓单模式和物流授信模式,并对以上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根据以上的分析,本文从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建立信用体制两个方面论证了物流金融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的捷径,并对中小企业该如何开展金融物流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了物流金融的本质:为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金融机构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信息和物流监管,依据物流供应链而进行的金融活动.同时,按照金融在现代物流中的业务内容,本文将现有的物流金融模式分为三种:物流结算模式、物流仓单模式和物流授信模式,并对以上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根据以上的分析,本文从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建立信用体制两个方面论证了物流金融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的捷径,并对中小企业该如何开展金融物流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晴 《上海商业》2022,(6):59-61
融资难、融资贵始终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供应链金融作为疏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但其存在的管理成本高、信息追溯能力较弱等问题仍然突出,迫使金融机构不得不对传统供应链金融进行改造升级。本文通过对浙商银行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实例加以分析,展现了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在疏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的价值,并针对我国金融机构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实际开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微 《商场现代化》2016,(5):214-215
以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为研究对象,对互联网金融中"电商小贷"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电商小贷"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拓展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实现了融资双方资金和信息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