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行政协商是当代中国政府治理和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有利于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增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有利于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增强决策的合法性;有利于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政府治理的成效。当下我国行政协商还存在着行政主导成分比较多、组织程序不够规范、整合机制不够完备、协调机制不够健全、覆盖面比价狭小等不足。为此,必须从四个方面加强行政协商制度化构建:坚持行政主导与平等协商的有机均衡,坚持社会组织与政治秩序的有机均衡,坚持层级需求与上级管理的有机均衡,坚持协商试点与协商推广的有机均衡。  相似文献   

2.
赣南稀土开采中存在私挖滥采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在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后,认为私挖滥采现象是由于政府失灵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公共政策失误和政府寻租行为;而环境污染则是由于市场失灵造成的,主要是稀土开采中存在负外部性。文章认为,单纯的市场和政府都不能解决好赣南稀土开采中存在的问题,多中心治理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土地问题是中国的核心问题。土地整理转型是中国社会治理机制转型的缩影。1949~1966年,高度行政集权下,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权力的延伸。1978~1998年在行政放权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和农民成为有独立经济目标的个体。1999至今,在新《土地管理法》约束和中央政府主导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方的互动增多。土地整理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关系的转型基本反映了中国治理机制的转型过程,而中国治理机制转型必然伴随着经济结构转换、经济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这恰恰是社会转型的关键因子。因此,土地整理成为社会转型的风向标。但目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顺畅化。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产出存在政府主导的"内生型"、公众有限参与的政府"回应型"、多中心治理下的"网络型"等多种机制。多种政策产出机制在各民主制国家都是并存的,只是由于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同,三者所占比重不等而已。当前治理理论成为一种政治思潮,多中心的"网络型"政策产出机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既给传统的政策产出机制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也暴露了该机制的不足,进一步优化该政策的产出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我国政府模式正逐步从以政府为中心的命令型向以满足公众需求为核心的服务模式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等概念的提出,为我国政府构建行政管理模式指明了方向。未来我国政府要构建"公共管理与服务行政体制模式",各级政府应界定清楚并且全面正确履行政府的职能;严格依法服务,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优化行政组织结构,理顺政府职责关系;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更加有效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是一种典型的行政救助模式,这种救助模式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救助能力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经费收支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合作治理的兴起对行政救助模式提出了挑战,所以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的由政府、非营利组织、公众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合作治理模式。在合作治理模式之下,能够实现多中心主体之间的资源整合、工作对接和系统交换,更好地解决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工资偏低已经成为我国分配领域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农业比较利益低和劳动力无限供给是形成农民工低工资陷阱最根本的经济因素;而国家对工资水平的行政干预作用小、农民工工会的缺失是形成农民工低工资最根本的制度因素。政府应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引导和推动建立农民工工会组织,同时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以有效提高农民工工资。  相似文献   

8.
政府治理是通过认识和界定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确立政府治理理念,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和权利运行机制,不断寻求最有效的管理现代市场经济和驾驭市场机制的政府行政模式。我国现阶段的巨额债务与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关,政府的过度参与与民众监督的乏力造成了政府治理的不完善。文章首先分析了政府治理理论的西方起源,然后以此借鉴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并提出在改进我国政府治理的视角下改善债务规模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省域高等教育内生于我国高教管理体制及其改革实践,并成为研究热点。省域高等教育研究围绕体系结构、发展策略、质量提升、治理探索以及经验借鉴等问题展开。省域高等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除内部生态竞争外,还与政府性质及其行政作为有关,其治理必须发挥政府统筹作用,以"竞争性治理"为原则,要求省级政府"作对激励"激发省域高校的发展竞争,"作对协调"正确处理省域高教系统的内外部关系,发挥"多中心参与作用",为省域高等教育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0.
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是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在扩大公众参与与社会发展方面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相关研究多是站在政府的角度探讨行政服务中心问题.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容易忽略行政服务中心发展的机制与体制之间冲突和行政服务中心自身的政民二元互动规律。为此。笔者采取了公众问卷调查的研究途径来深入认识社会公众对行政服务中心的态度和看法。行政服务中心是当前行政改革取得的基本成就,但这不能看作是政府单一努力的机制产物,而是争取公众参与的政治结果。长远来看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发展,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的重要切入口。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些地方在农民工培训工作中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看来农民工培训还存在着资源缺乏、质量不高、在职培训薄弱、农民工缺乏积极性等问题。要完善我国农民工就业培训体系,政府应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努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培训格局,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做好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事件不断发生,要求地方政府加强公共安全治理建设。通过对地方政府公共安全治理重点以及存在问题的论述,提出地方政府促进公共安全治理进一步发展的思路,认为应从思想到实践上将“应急管理”转变为“公共安全治理”;树立“多中心治理”理念,真正发挥其他主体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的作用;进一步建章立制,强化政府责任,注重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数字平台已成为政府提高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如何提升政府数字平台的治理绩效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技术、组织与环境(TOE)的框架,本文以35个典型政府数字平台为案例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讨政府数字平台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和条件组态。研究发现,政府数字平台的治理绩效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数据共享是政府数字平台发挥高治理效能的必要条件,低技术管理能力和低行政压力很可能造成低治理绩效。探究组态后发现,政府数字平台生成高治理绩效存在技术主导型、需求主导型和任务主导型三条路径。不同类型的政府数字平台治理偏好不同,法治类数字平台需要在确保公平正义的前提下,厘清业务条线,着力提高技术管理能力,而社会生活类数字平台多为需求主导型,需要切实解决民情诉求,这些都为不同情景下的政府数字平台提高治理绩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4.
自然资源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传统"一元主导"单向式的自然资源管理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构建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合、多系统协调的多中心治理模式,才能破解对传统路径依赖、市场失灵、村社主体弱化等自然资源治理难题.从多中心治理视角出发,以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为例进行分析,阐明农村自然资源多中心治理的可行性,并从宪法...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如何解决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使农民工平稳地融入城市,顺利实现市民化,这都需要政府承担主导责任,正确定位。然而,我国政府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却存在着责任缺失。因此,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政府责任的缺失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其消解途径,提出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政府应进行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进一步做好服务者的定位,以推动农民工市民化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政府范式"是库恩的"科学范式"在行政学的推广与应用,不同时期的社会治理模式对应了不同的政府范式,这为行政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近代西方行政学的"三大运动"推动了西方行政重视价值问题,走上了以"宪政主义"为中心的"伦理救治"之路,这为生态行政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0世纪初,一些中国本土学者结合我国国情,抛开西方行政学理性思维的枷锁,提出了一系列政府范式,对指导我国行政学理论的发展和政府管理的实践都有重大的意义。最后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多发与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需要,提出了在社会转型期应构建生态型政府范式。  相似文献   

17.
2021年我国进入乡村振兴开局之年,实现农村社区垃圾有效整治是振兴乡村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协同共治视域下,以安徽省W镇垃圾治理为案例依据,在分析当地政府主导、"企业化"治理及"碎片化"治理三大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归纳W镇在治理工作中存在政府主导、边界不明、乡土断裂以及表象空间错位问题。基于此,寻求协同共治的具体路径,即厘清职能,推动基层政府与村委会联动;多方引导,调动参与者的主体性;建构桥梁,引入社会工作联结内外资源;网络监管,形成强有力的心理威慑。  相似文献   

18.
政府治理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课题,对于这一课题的讨论将极大地丰富我国国家审计的内涵.国家审计本质属于政府治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将国家审计放在政府治理的大框架中来认识与对待,可以促进政府责任法制化、政府行政高效化、政府行政廉洁化、政府行政透明化.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十二五"期间旅游业要做大做强并成为发展高地,必须要有与此相适应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持。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是构建"一个公共平台、五大培育基地、七个培训示范中心",即:(1)由政府主导建立四川旅游人才教育网,形成基础性、普及型的旅游人才培养平台。(2)由政府主导,院校参与组建五大旅游人才培育基地,包括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旅游技术人才、旅游技能人才和旅游教育培训人才基地。(3)由政府主导,企事业和学校参与建立七方面的培训示范中心。包括旅游景区(点)人才培训中心、旅游导游人才培训中心、旅游餐饮人才培训中心、旅游交通人才培训中心、旅游娱乐人才培训中心、旅游饭店人才培训中心和旅游规划人才培训中心。  相似文献   

20.
乡村治理的单中心体制导致了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解决我国乡村治理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构建包含农村非营利组织在内的多中心乡村治理体系。农村非营利组织存在行政色彩浓厚;发展领域不均衡,利益表达功能薄弱;运行不规范,地域性强,规模偏小;组织间缺乏协调和合作;严重背离组织宗旨等问题。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推进农村非营利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