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鹏 《消费导刊》2009,(4):191-191
法律与论理历来是人们谈论的话题,可以说法律主要规定的是人类道德的底限,而伦理主要涉及的是人类道德的上限,因此我国现在倡导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关于环境教育方面,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体系中有必要在培育学生环境道德情感的同时,让其了解一些环境法律的基本知识。本文就我国中小学的环境法教育的必要性、目标以及相关实施途径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传统法学关于环境法调整对象的观点存在明显不足.对环境法调整对象的认识应坚持"两层次"说,即环境法调整对象的第一层次是人的行为,具体讲是人开发、利用、破坏、保护环境资源的行为;第二层次是对开发、利用、破坏、保护环境资源行为的再次细分,包括直接影响他人人身和财产和J益的行为(可以归结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直接影响自然环境而只是间接影响他人或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行为(可以归结为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张硕新  高婧  刘富 《中国市场》2010,(40):161-161
本文主要论述了人类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以及对国家主权带来的冲击,实践证明主权国家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也就是主权与环境的关系从矛盾走向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法及其立法理念的全球化发展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主要探讨环境法立法理念全球化发展历程以及全球范围内环境法立法理念的主要发展趋势,并浅析我国环境法立法理念缺陷及改进。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的环境有其自身特点,所以法律也依据其特点相应进行指定,从这些特点和法律体系出发,做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的环境有其自身特点,所以法律也依据其特点相应进行指定,从这些特点和法律体系出发,做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7.
专题演讲讨论法是一种能够有效地将演讲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有直接性、具体性、公开性的特征。专题演讲讨论法适合环境法教学的原因是,有利于活跃环境法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其自我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教师提高环境法的教学质量,实现环境法教学根本目的。应用专题演讲讨论法必须注意将环境法的理论知识与当前司法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环境法教学内容的融合,努力做到学生学习兴趣与环境法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世界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迫切要求大力发展国际环境法,而环境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从环境标准的概念出发以分析其在国际环境法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案例教学是环境法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环境法课程的案例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不断更新案例,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及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在此背景下,国际环境法得以产生和发展,但同时也给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概念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从国际环境法对国家主权的影响入手,分析了我国在环境主权问题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贺涛 《商》2014,(33):220-220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全球的环境保护意识也随之逐步增长,各国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成为了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环境保护已经对世界贸易产生日益显著的影响。2012年欧盟仍然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也是我国第二大进口市场,同时也是我国最大技术引进来源国和第四大投资方。所以中欧贸易关系对我国贸易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借鉴欧美国家和地区环境法的相关经验,提出完善我国环境标准立法的建议,使得我国环境标准体系更加的合理和科学。  相似文献   

12.
汪丽霞 《华商》2008,(20):173-174
公众参与原则是民主主义理念在环境管理话动中的延伸,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环境法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民主法律制度。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在2006年的颁布,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虽然己初具规模,为公众参与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根据,在一定程度上贯彻了公众参与原则。然而对照国外的相关环境立法,结合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就会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尚需加以健全和完善。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法有关公众参与原则规定的现状,论述了我国环境法有关公众参与原则规定的不足,提出了完善环境法公众参与原则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国环境与资源危机不断突显,在此背景下,作为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逐步产生并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地位在理论界仍存在着争议。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可持续发展原则已成为国际环境法中的一项发展中的基本原则。并对该原则在国际层面的贯彻实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蒲维民 《商》2014,(17):194-194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所能获得的物质也日益多样化。然而,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生态危机已是人类所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态伦理建设被提上了发展的日程表。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生态伦理产生的原因,生态伦理的迫切性,以及其他关于生态伦理建设的概念、现状等。以期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伦理建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梁兵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0):262-263
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中有法制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在现代社会,要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加大环保宣传,加强环境法的实施和环境执法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论环境法的价值理念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法经过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的认识路径,在这种转型的路径中体现了其理论蕴舍及价值目标.本文指出.我国可通过宪法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肯认,以生态文明新理念为指导来重构环境法的立法体系以及构建环境公益诉讼.来保障环境法价值理念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姜渊  黄海燕 《中国市场》2012,(14):154-155
环境法的协调发展原则统领着其他的环境法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是通过从源头上遏制与疏堵结合的治理方式来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污染者付费原则亦是通过确定枯竭损害的责任主体和负担责任的方式来服务于最终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公众参与原则通过公众参与、公众监督等方式保障环境与经济的稳定平衡。所以,协调发展原则的实现直接体现环境法本身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朱霞  曹桂华 《商业研究》2003,(12):131-132
西部大开发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策,但如何在生态环境和资金技术的双重约束下进行,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从分析西部地区生态安全现状出发,进行了生态侵略分析,从经济、法律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以实现西部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胡新爱 《商》2014,(22):202-202
国际环境保护法以人类共同利益为目标,要求各国适当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在经济、社会活动中产生对全球有害的环境影响,由此对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提出了挑战。本文试从国际环境法的三个基本原则说明其对国家主权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商》2016,(10):252-253
2007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现为国家环境保护部)首次启用区域限批,停止审批河北省唐山市等四个行政区域和大唐国际等四大电力集团的部分建设项目。作为非常规手段,区域限批要收长久之效,还需规范化、制度化。因此,本文从区域限批的法定化入手,对其立法效力、实施主体、实施对象等方面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