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房地产导刊》2016,(4):54-55
根据土地出让计划,广钢新城范围内的市政道路建设设计分为三期进行:一期建设范围为广钢公园以北区域。二期建设范围为环翠北路以北的广钢厂区用地。三期建设范围在环翠北路以南的村改造范围进行。2013年,广钢新城控规通过规委会审议,广钢新城的建设也正式启动。广钢新城的定位是特色的宜居新区,以居住为主。广钢新城主要包括"一厂三村"的改造用地,广钢新城  相似文献   

2.
广钢新城自亮相以来,就聚焦了行业内外无数目光和惊喜。并对这个国际中央居住区的未来人居蓝图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期待。广钢新城是荔湾区重点改造区,自去年全面亮相以来,就聚焦了行业内外无数目光和惊喜。"广州老城区中心地带、6.46平方公里的广阔领域、借鉴国际城市曼哈顿规划理念‘千亿造城’、以及保利、中海、金融街、中国金茂、振业地产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导刊》2016,(4):70-71
中海花湾壹号作为广钢新城规模最大、配套最全的标杆楼盘,自去年入市以来,一直稳居广州中心城区销冠,持续创造着热销传奇。作为广钢新城品牌开发商的"老大哥",中海花湾壹号2015年9月一经面世,便成功引领广钢新城区域热潮。中海花湾壹号作为广钢新城最大规模的综合体项目和唯一的双地铁黄金物业,坐享区域升值头等舱位置,拥有区域内最大的社区园林。凭借着中海卓越的品牌口碑和过硬的产品素质,中海花湾壹号一直备受老城置业者的青睐,持续创造着广州楼市的热销传奇,同时也成为众多广钢置业家庭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陈菊 《房地产导刊》2004,(85):26-29
珠江新城总是让广州欲言又止,在十年发展过程中,珠江新城曾经辉煌一时,被誉为旺地中的旺地,又曾经跌入谷底,成为众人的箭靶,甚至有人提出“珠江新城究竟路在何方?”。正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珠江新城这块好钢经过十年的锻造,凭借商用物业的利刃,正在广州雄起。  相似文献   

5.
陈菊 《房地产导刊》2003,(67):24-27
1992年初,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开发珠江新城。1993年6月,珠江新城规划确定,堪称广州当时最先进的一个城市撬划。2000年8月,市政府公开对珠江新城进行规划检讨,广泛听取民意,这在广州城市规划史上史无先例,反响极大。2002年6月,检讨过后的规划经过2年的整理报批,终于有了定案。2003年初受到各界高度关注的珠江新城调整后的新规划——《珠江新城规划检讨》于日前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6.
"艺术·工作·社区"理念的K11落户广州,源于对广州城市和珠江新城前景的信心,也将提升和推动广州城市及区域的向前发展。3月12日,当记者参加在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俗称东塔)举行的"广州K11 Office公开招商"活动时,这座530米、刷新广州写字楼新高度的超甲办公楼,仍忙于墙面施工。鉴于上海K11的盛名,2016年开业、宣称升级版的广州K11将以何面目示众?在超甲林立的珠江新城CBD如何胜出?下一阶段又有哪些发展计划?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访问了K11广州项目负责人。  相似文献   

7.
国际大都市新城发展特点比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进入21世纪,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中国大城市开始着眼于"大城市、大郊区"发展战略的实施,郊区新城成为这些城市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要空间.早在20世纪中期,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城市便实行了重点开发郊区新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本文着重分析了国际大城市郊区新城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期待能对我国大城市郊区新城规划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广州珠江新城誉峰园曾一度成为珠江新城乃至广州市区豪宅市场的一个风向标,影响着周边地产项目的定位和销售,而此小区的园林景观也因为别具一格的设计和精雕细琢的施工,获得了业内的好评。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导刊》2016,(4):52-53
回归滨水,回到荔湾,在过去的15年,地产住区引领海珠滨江区,未来15年,文化产业社区将引领荔湾滨水区。新时期广州提出三个"三"战略,在这一战略布局中,"三大战略枢纽"、"一江两岸三带"以及"黄金三角区"建设勾勒出了广州的雄心壮志,珠江从城市原点到城市纽带,水是荔湾特色,回归滨水更利于荔湾特色的发挥和价值的展现。  相似文献   

10.
就像曼哈顿之于纽约,陆家嘴之于上海一样,珠江新城对于广州来说,不仅承担了“金融中心区(CBD)”的功能.同时也是城市的一张名片、一个崭新的形象代表。用广州官方的说法,珠江新城是广州的城市客厅,  相似文献   

11.
西方发达国家大都市区域内的新城建设呈现出卧城—卫星城—功能完善新城—区域平衡的发展趋势,产生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宜居城市、特色城市、生态城市、创意城市等新的理念和思想。北京市推进新城建设需要着重把握城市均衡发展、引导社会力量、推进TOD新城模式、建设生态新城和特色新城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广钢新城自2015年全面亮相以来,就聚焦了行业内外无数目光,也引起人们对这个老城新区未来的无限憧憬。一年时间过去了,千亿投资的广钢新城整体规划建设进度如何?关键词1:优质教育广钢新城在教育设施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少见的。按照政府部门公布的规划,广钢新城将按照20万人口的规格来规划一系列的公共配套设施。在广钢新城亮相以来,教育资源的配套一直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3.
6月5日,广州市规划局公示广钢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征询公众意见。根据规划,广钢新城规划范围东临芳村大道、西接花地大道、北靠鹤洞路、南临环城路。规划用地总面积657.4公顷,其中包括广钢集团白鹤洞地块168.1公顷、三条村(鹤洞、东塱和西塱)集体土地267.9公顷以及整合周边的旧城、旧厂、旧村和水域等用地221.4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1024万平方米,毛容积率1.56,未来居住人口可达19万。  相似文献   

14.
正在广钢新城、花地生态城、自鹅潭经济圈以及广佛同城等新规划落地的交叉带动下,新荔湾芳村楼市将出现前所未有的腾飞。广钢新城地块的拍卖让芳村芳华重现。"在广钢新城、花地生态城、白鹅潭经济圈以及广佛同城等新规划落地的交叉带动下,新荔湾芳村楼市将出现前所未有的腾飞。"在近期由邦华集团主办,合富辉煌中国承办的"广钢新城崛起,新荔湾价值腾飞"高端论坛上,广州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表示,作为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导刊》2004,(88):160-160
1.项目背景。汇景新城位于广州市新城市中心组团东侧,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用地东南方向发展范围内。新城南面毗邻多间全国著名高等学府和科研单位,东面为高尔夫球场、广东奥林匹克中心和广州科学城、地域处于宁静秀丽的科技文化和高质素的人造旅游景区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广州CBD与珠江新城定位 2003版规划首次明确提出广州21世纪城市中央商务区的基本结构是“以体育中心四周和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商务办公区为硬核,以大河中心区和东风路、环市东路沿线地区为核缘,以新城市中轴线南延地区为发展用地储备,以广州大道、江海大道(暂名)为内部交通轴的CBD。”  相似文献   

17.
郭湛 《城市发展研究》2000,(3):59-63,70
锡山市新城建设是经济发展及当前体制下县市矛盾双重作用的结果 ;在新城选址的过程中主要考虑了新城位置对城市凝聚力的影响 ;当前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有新城与无锡市的全面竞争、与市域内其它强势城镇的竞争、城市凝聚力的不足以及体制改革的迟缓等 ;结论是只有从城市体制的改革入手 ,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导刊》2005,(18):76-77
1993年珠江新城立项“现代化金融商务中心”。定位为CBD——广州的中央商务区。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过往10年一直停滞不前。黄金地块当旺未旺。“CBD”因配套不足而拖慢了脚步。2003年1月22日,《珠江新城规划检讨》正式公告实施。而1993年实施的《广州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规划》同时废止,十年坎坷的珠江新城建设由此踏上了新的旅程。  相似文献   

19.
新城商业地产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芳  陈璐 《上海房地》2006,(10):37-39
城市作为集聚规模的产物,当其经济、社会、政治不断增长的同时,城市功能亦不断变化。而当核心城市的集聚超过一定的门槛规模时,核心周围不断出现空间扩展,核心区外新的经济增长极便形成了具有城市功能的区域——新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新城的开发建设已逐渐转变成巨大的社会程序,与此同时“,新城忧郁症(”MichaelJ·Bruton,2003)等问题频繁出现。1新城建设中商业地产开发的重要性国内新城开发往往将其作为以制造业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副中心,从新城形成的内部机制分类,属“建设项目配套型”新城,它往往是围绕核心城市的重大建设项目或具体…  相似文献   

20.
广州地产界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商铺投资,20世纪在北京路、上下九路、天河城,21世纪看珠江新城。诚然,随着广州城市中心的东移和广州市政府发展总体战略,珠江新城将从区域经济中心成为国际金融、商贸中心。这是广州在厚积薄发后迎来的新一轮历史性飞跃。届时新广州的城市中心将定格在珠江新城。中国第一高塔广州双子塔一西塔。电视观光塔、中心广场、歌剧院、博物馆……等一座座闪光夺目的标志性建筑屹立于此,一个崭新的CBD国际大都会中心将惊世而出,一个更具魅力和动感的广州将展现于世界金融、商贸领袖眼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