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对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性质,理论界有三种不同观点:侵权行为说;法律行为说;法律规定说。法律规定说认为,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法律规定的独立的债的关系,不同于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2.
缔约过失责任是《合同法》确定的一项新的法律制度,它完全区别于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界定缔约过失行为、明确缔约过失责任类型、确定因缔约过失应承担的赔偿责任范围,是正确适用该项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缔约过失责任是不同于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一种独立民事责任形式,各国对法律对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也不尽相同,其中以德国和意大利两国民法的规定比较典型,特别是作为缔约过失责任理论发源地的德国。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的比较分析,指出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形式、具有独立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新的合同法中提出了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当事人可能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为了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法律,我们有必要对缔约过失责任与传统民法中的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关系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作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补充,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以违反先合同义务为前提,其赔偿范围以受害方信赖利益的损失为限,以赔偿损失为主要责任形式。法律设定缔约过失责任,旨在以法定责任形式弥补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调整范围的漏洞,全面保护缔约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交易安全,维护诚实信用原则,维持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7.
概念是理论的基石和精髓,通过与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定义的缔约过失责任概念进行比较,以及对缔约过失责任特征的归纳,从而确定了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并通过对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的严格对比与区分,进而确立了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独立民事责任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法律要件分类说是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的主流学说。举证责任的分配有形式分配标准和实质分配标准之分:形式分配标准是依据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分配举证责任;实质分配标准是由法官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自由裁量举证责任的分配。民事诉讼中以罗森贝克规范说的分类方法为典型代表,本文旨在重新审视我国民商事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体系构建,从而使民商事侵权证明责任的分配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9.
本通过分析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构成、性质、表现形式及赠偿范围等,指出缔约过失责任不同于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民事责任性质有不同的归责原则、责任构成、举证责任和免责事由,因此确定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但相关法律仅确认了损害赔偿民事责任,未对责任性质予以规定。笔者认为,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包括缔约过失责任、侵权责任和担保责任。  相似文献   

11.
侵权责任构成理论是侵权责任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问题,向为学界关注和讨论,其中学理观点各异,分歧较大。本文在评述目前侵权责任构成理论学说体系的基础上,认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采"四要件说"较为适宜、准确,并围绕侵权责任构成理论中有关精神损害赔偿、法人过错的认定等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  相似文献   

12.
缔约过失责任,是以法定责任形式弥补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调整范围存在前契约义务的漏洞,全面保护缔约人的合法利益,保障交易安全,维护诚实信用原则,维持市场经济秩序。我国2002年修改后的保险法新增第5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基础在于诚实信用原则,因此在保险实务中投保人或保险人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均有可能出现缔约过失责任。本文通过缔约过失责任的一般理论来对保险合同中可能发生缔约过失责任的情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缔约过失责任是合同法中的新概念.文章对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理论基础、性质、构成要件,法律效果及责任承担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投保人的告知义务和保险人的说明义务为先合同义务,保险合同当事人在缔约过程未为履行,并给对方造成损失,应否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应根据法律和事实加以确定,法律未作规定者不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相似文献   

15.
浅谈合同有效场合之缔约过失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有效场合之缔约过失责任于1896年德国学者莱昂哈德提出后,对世界各国立法及学说均产生一定的影响.缔约过失责任产生于合同缔结过程之中,不仅适用于合同不成立、无效、被撤销场合,也适用于合同有效场合.承认合同有效场合之缔约过失责任,有利于更全面地保护缔约当事人的利益,更好适应时代的交化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6.
缔约过失责任作为德国法学家耶林140余年前的法学上之伟大发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中国大陆而言,对缔约过失责任的关注就是近十几年来的事情,本文结合具体实践案例对缔约过失责任的定义、适用范围作一些探讨,以完善相关法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缔约上的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过错,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义务,并造成对方信赖利益的损害,在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的情况下,所依法承担的民事责任.这样一种法律制度称为缔约过失制度,缔约当事人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称缔约过失行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称缔约过失责任.  相似文献   

18.
缔约过失责任是一项独立的债权制度,我国《合同法》正式确立了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但对其赔偿范围未作明确规定,理论和司法界对此也有不同观点。从历史法学派法律进化的法史研究方法出发,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应当包含固有利益和信赖利益,不以履行利益为限,不适用可预见规则。信赖利益的损失应当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相似文献   

19.
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在于诚实信用原则。在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中,合同自由原则仍起着支配性地住。诚实信用原则只对合同自由原则起补充和修正作用。在确定缔约过失责任的主观构成要件时。既要考虑诚实信用原则,更必须顾及合同自由原则。合同自由与诚实信用平衡的结果是,缔约过失责任的主观构成要件只能是行为人主观上存有故意和重大过失。仅有一般过失,不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的侵权损害赔偿作为追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较主要的民事责任形式之一,其核心是对造成知识产权损害的行为人按照何种原则归责,或称按照何种原则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通过对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各种学说进行比较,笔者认为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理应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