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风电、光伏将以更大规模发展已成为社会共识。而随着电力系统调峰、调频压力越来越大,安全、环保、低成本的储能技术也将成为未来碳中和目标下能源转型的必然选择。2021年的储能市场也反映了这种趋势,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2021全年规划、投产、在建的独立储能电站总规模超过了17吉瓦/34吉瓦时,涉及20多个省区,成为2021年储能发展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
生产绿     
《华北电业》2022,(7):14-15
<正>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肩负着破解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瓶颈的伟大使命,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集风电、光伏发电、储能及智能输电工程四位一体的新能源示范工程,首个集中体现风光储输联合发电先进性和创新性的综合性示范工程。一期工程规划为风电9.85万千瓦、光伏发电4万千瓦和储能2万千瓦,于2011年12月25日建成投运;二期工程建设规模为风电40万千瓦、光伏6万千瓦、储能5万千瓦。自一期工程投运以来,至今年3月下旬,累计生产了超87亿千瓦时绿电。  相似文献   

3.
正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能源革命,储能是这场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新能源在整个能源体系中的比重将快速增加,储能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家以及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储能利好政策,国内外大规模储能项目陆续启动,储能技术呈现出抽水蓄能、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储能等"百家争鸣"局面,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储能,或扩产或跨界合作,储能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当前新能源革命面临的问题是光伏、风电本身的发电成本很低,但利用成本仍然较高,这其中储能是瓶颈,需要靠电池、氢能、电动汽车等来解决,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发展,将推动新能源革命的实现,只有实现新能源革命,才能顺利迈向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2011年,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全国首个依照国家电网公司新政并网的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海宁皮革城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3.6兆瓦)投产,打开了海宁的光伏市场。目前,海宁地区的光伏装机容量、发电量增长迅速,开发利用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6.
正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能源发展,平抑新能源的波动性,提高新能源上网电量比重。近年来,配备储能的新能源项目容易获得优先审批、优先并网、优先发电,储能已经成为新建风电与光伏发电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电力系统与"新能源+储能"模式的关系、"新能源+储能"模式的盈利来源、"新能源+储能"模式面临的挑战,都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正储能大"热"。有资料称,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地方层面先后有新疆、内蒙古、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吉林、辽宁、山西等十几个省(区)发布相关政策,提出在新增平价风电、光伏项目核准中要求或建议增加配置储能,力促储能在新能源(主要是风、光)发电侧应用。之后,多地以鼓励创新之名迅速跟进,"风光+储能"(以下简称风光储)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8.
《中国机电工业》2021,(2):70-71
岁末年初,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二期张尚50MW扩建项目全部风电工程并网投运,这也是我国首个整装投运的陆上4.5MW级风电项目,该项目将为我国践行“绿色冬奥、低碳冬奥”承诺做出持续贡献。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位于河北省张北县,是全球首个也是全球最大的集风电、光伏、储能、智能输电于一体的示范工程,素有新能源领域的“国家名片”之称。  相似文献   

9.
广角     
正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指导意见》要求,要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电网侧储能合理化布局、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和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正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在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家推动新型储能发展和应用的步伐明显加速。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提出在电网企业承担可再生能源保障性并网责任的基础上,鼓励发电企业通过自建或购买调峰储能能力的方式,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并网规模。  相似文献   

11.
各地资讯     
《中国电业》2004,(11):10-10
云南广东将联手开发云南水电;鲁能河曲电厂投粉吹管获成功;箱式整装试点小水电站落户浙江金华;国内首家风力/光伏互补并网发电工程落户南澳;湖北推行缴费信用等级评定;辽吉黑三省电力公司完成改制重组;我国首台750千伏特高压电力变压器试制成功;我国建成第一个沿流域水电工程地震台网。  相似文献   

12.
正从2017年10月,五部委《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至今,储能产业已成为能源电力领域的新热点,产业生态也跟随政策走向和形势的发展而跌宕起伏。随着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提出,"万亿储能市场""碳中和风口"这样的热词更是频频见诸媒体。最近,两部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又一次推高了储能发展的热度。  相似文献   

13.
正为规范新型储能项目管理,推动新型储能积极稳妥健康有序发展,促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规范》指出,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必须遵循全生命周期理念,建立电池一致性管理和溯源系统,梯次利用电池均要取得相应资质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估报告。已建和新建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须建立在线监控平台,实时监测电池性能参数,定期进行维护和安全评估,做好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4.
正新塍供电所所服务的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是"光伏+"绿色发展示范镇,截至2018年3月,累计并网分布式光伏1209户,容量5411千瓦,并网用户数和容量分别占嘉兴市秀洲区的28.97%和26.95%。其中沙家浜建成了全省首个农村集聚住宅小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应用项目。新塍供电所依托《嘉兴市推进"光伏+"行动方案》和《嘉兴市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立  相似文献   

15.
近日,国网平湖市供电公司开发的首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嘉兴平湖20兆峰瓦集中连片光伏发电项目完成了设计图纸审核,预计8月份完成该项目的并网发电,年均新增"绿电"1862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硫1.5万吨。据了解,该光伏发电项目属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采  相似文献   

16.
企业短波     
《施工企业管理》2012,(2):117-118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投产【本刊讯】日前,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参建的世界上规模最大,集风电、光伏发电、储能、智能输电于一体的新能源综合利用平台——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在河北省张北县建成投产。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由国家电网公司设计、建设,列入国家金太阳工程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和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首批试点。工程位于张家口市张北县和尚义县境内,规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江苏首个智慧平台在金湖县建成上线,该平台通过应用智能用电设备,为电力客户提供智慧用能服务,还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该做法书写了以电力智能化助推乡村电气化的"大文章"。2019年2月,国网江苏电力在金湖开展乡村电气化试点建设,重点在金湖塔集镇高桥村、前锋镇白马湖桃花岛、银涂镇劳动小区开展客户侧电气化智慧共享平台(以下简称"智慧平台")试点建设应用。如今,塔集镇高桥村黄庄组村民黄明洲对家里每天用多少电以及怎样更能省电了如指掌。他家里的卫生间安装了有定制模块的电热水器,还在屋顶安装了5千瓦的光伏发电板,  相似文献   

18.
动态     
3月6日,全球首个浸没式液冷储能电站——广东梅州宝湖储能电站项目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浸没式液冷这一前沿技术在新型储能工程领域实现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4月16日,北京一座储能电站发生火灾,2名消防员牺牲,1名消防员受伤,电站内1名员工失联,事故原因目前仍在调查之中。储能应用作为国家重点推进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前景毋庸多言。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转换能源结构,其中发展储能的必要性越来越突显。根据中电联《新能源及储能发展调研》显示,  相似文献   

20.
<正>在自家屋顶铺上几组光伏组件,输出电能,可以供家庭用电,也能得到国家补贴,用不完还可将余量上网,向国家"收电费",这样的好事,如今在平南县已变成了现实。日前,平南首个分布式家庭光伏发电、上网、下网计量装置通过平南供电公司客服中心计量班和城区供电所工作人员的调试检测验收,顺利并网发电。思介乡居民梁勋来成为平南县首户"分布式家庭光伏电站"发电第一人。现在梁勋来利用自家屋顶上的光伏组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