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通过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r DNA序列比对,对前期分离的菌株TLSB2-K进行了鉴定,并采用振荡培养法,探讨了温度、p H值和渗透压对菌株生长的影响,以及铜胁迫下菌株对铜的耐性及吸附能力。结果表明,TLSB2-K属于芽孢杆菌属,其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27℃、p H值7、渗透压1.1%Na Cl。铜胁迫下菌株生长周期缩短。铜浓度在100~500 mg/L的范围内,菌体生长良好,铜浓度为100 mg/L时胁迫培养25 h,菌体铜含量为1 253.4 mg/kg;铜浓度为200 mg/L和300 mg/L时胁迫培养30 h,菌体铜含量分别达到2 087.2 mg/kg和2 188.4 mg/kg;菌株的最高铜耐受浓度为700 mg/L。实验结果证实,菌株TLSB2-K具有较强的铜耐性和较高的铜吸附能力,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板栗壳粉为生物吸附剂,对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染料起始浓度、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5℃下,板栗壳粉对亚甲基蓝(碱性品红)的吸附在150 min内达到平衡;随着亚甲基蓝(碱性品红)的初始浓度从60 mg/L增加到120 mg/L,平衡吸附量从23.130 mg/g(18.309 mg/g)增加到29.220 mg/g(32.704 mg/g);其平衡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35℃时的平衡吸附量分别达到31.650 mg/g、36.661 mg/g。板栗壳粉对2种染料的吸附都遵循2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更适合Langmuir热力学模型。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板栗壳粉对2种染料的吸附机理为氢键吸附。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卤灯-Fenton体系中各主要因素对染料废水脱色效果的影响,以罗丹明B脱色率为指标考察了反应体系p H值、Fe2+投加量、H2O2投加量3个重要参数对该体系构成的光助Fenton反应处理罗丹明B废水的影响。结果发现,卤灯作为光源可以显著提高Fenton反应降解罗丹明B的脱色效率;反应动力学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体系p H值、Fe2+投加量、H2O2投加量均存在一个最佳值。在罗丹明B初始浓度为50 mg/L、p H=4、Fe2+投加量为0.2 mmol/L、H2O2投加量为4 mmol/L时,反应90 min,罗丹明B脱色效率达到100%,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052 2 min-1。  相似文献   

4.
交流示波极谱滴定用于矽石分析已有多篇报导(1,2)。本文对钙镁连续滴定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以Zn~(++)离子为切口指示剂,在pH=10,NH_3+NH_4浓度为0.1M时,用EGTA滴定钙;再向溶液加入1:1氨水,使NH_3+NH_4~+浓度增加到1.2M左右,pH=11,用CYDTA滴定镁,可实现钙镁连续测定。不同比例的钙镁含量在10mg以内,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5%。本方法可用于碳酸盐、硅酸盐中钙镁测定。  相似文献   

5.
含重金属废水的处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此,选取3种植物纤维固体废弃物(花生壳、巴旦木壳、南瓜子壳),开展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纤维粉末对重金属离子均有很高的吸附效率,且巴旦木壳粉末的吸附性能最优,吸附平衡时间为60 min左右。当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为2 mg/L,pH为5~8时,巴旦木壳粉末对Zn的吸附效率维持在85%以上,对Cu和Cr的吸附效率均可达90%以上。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3种植物纤维粉末对3种重金属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以物理吸附机制为主。植物纤维粉末适用于重金属废水的治理有利于实现"以废治废"。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离子排斥色谱快速测定食品馅料中二氧化硫脲的方法。样品采用0.05%乙酸溶液提取,以N-丙基乙二胺(PSA)和C18作为吸附剂的分散固相萃取法(d-SPE)进行净化,以Ion Pac ICE-AS1(250mm×9mm,5μm)离子排阻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以50%乙腈和10mmol/L硫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紫外检测器波长269nm下检测,柱温为30℃。在0.4~10μg/m L范围内目标物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出限(LOD,S/N≥3)和定量下限(LOQ,S/N≥10)分别为1mg/kg和3mg/kg,方法回收率在94%~1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食品馅料中二氧化硫脲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7.
硫酸亚铁改性沸石对废水中钒(Ⅴ)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酸亚铁改性沸石对钒(Ⅴ)吸附行为。详细探讨了溶液pH值、改性沸石投放量、吸附平衡时间和温度对水中钒(Ⅴ)吸附率的影响,并探讨了硫酸亚铁改性沸石吸附钒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H=2.63,改性沸石投放量为0.5g,吸附时间为24h的条件下,处理初始浓度为50.0mg.L^-1的钒(Ⅴ)溶液100mL,去除率可达92%以上。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方程,室温(298K)时吸附容量为8.51mg.g^-1。  相似文献   

8.
以3.0mol/L HNO3活化后的三钛酸钠晶须(Na2Ti2O3)为固相萃取剂,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为检测手段,研究了Na2Ti2O3对水溶液中锶、钴、铯的吸附和解吸行为,考察了影响其吸附和解吸的主要因素以及吸附动力学问题、可能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pH=5.0、用0.2g的三钛酸钠晶须时,对上述三种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同时在沸水浴中,10mL,3.0mol/L的HCl可实现对这三种离子的定量解脱,最优化条件下,三钛酸钠晶须对Sr(II)、Co(II)、Cs(I)的最大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62.7mg·g-1、47.1mg·g-1、39.9mg·g-1,符合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所提出的方法具有稳定性好、吸附和解吸性能好等特点,同时将其用于环境水样中Sr(II)、Co(II)和Cs(I)离子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8.3%~103%之间.  相似文献   

9.
湿生植物的资源化利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选取3种水生态修复工程中常用的湿生植物(芦苇、美人蕉、再力花),进行了湿生植物纤维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湿生植物木灰微球,湿生植物粉末微球对结晶紫的吸附性能较好,其中美人蕉粉末微球的吸附性能最佳。当结晶紫溶液的初始浓度为8 mg/L时,美人蕉粉末微球对其的平衡吸附量达1. 428 6 mg/g,平衡吸附时间为85 min。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湿生植物纤维微球吸附结晶紫溶液的过程拟合较好,说明其吸附机理以物理吸附为主、化学吸附为次。Lagergren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对湿生植物纤维微球吸附结晶紫溶液的过程拟合较好,说明内扩散为该过程中吸附速率的关键控制步骤。证实了湿生植物可制备成吸附材料,并应用于治理染料废水。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4种土壤粘粒的基本性质及其对铅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红砂土的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和比表面积(SSA)都明显低于棕色石灰土,而等电点(IEP)高于棕色石灰土;红壤和黄棕壤的这些基本性质介于红砂土和棕色石灰土之间。吸附体系的p H为3~5时,土样对铅的吸附量随pH升高而缓慢增加;p H为5~7时,吸附量随pH升高而急剧增加。准1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对4种土样的吸附数据拟合度都较低(R~2=0.798~0.863),准2级模型的拟合结果较好(R~2=0.987~0.994)。红砂土、红壤、黄棕壤和棕色石灰土对铅的最大吸附量(qmax)分别为27.44,29.87,34.63和41.72 mg/g;Langmuir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拟合土样对铅的等温吸附数据(R~2=0.984~0.993),而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度较低(R~2=0.834~0.862)。土壤粘粒对铅的吸附主要属于单层吸附模式,化学吸附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不同粘粒的吸附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处理技术不成熟等问题,采用电化学氧化的方法对含高氨氮的模拟垃圾渗滤液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不同的阳极材料,电流密度和氯离子质量浓度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TiO2/SnO2阳极,电流密度20 mA/cm2,氯离子质量浓度10 g/L的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可达到95%。在反应过程中,氨氮的去除符合准零级反应动力学。在最优条件下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处理实际的垃圾渗滤液,结果发现,反应240 min后,废水中的氨氮也可得到全部去除,色度的去除率可达82%。该方法用于成分复杂的垃圾渗滤液的脱氮处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并分析商业活性炭及其改性态对水溶液中六价铬的吸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六价铬的吸附性能取决于溶液的起始p H值、铬的浓度、活性炭的投加量、吸附时间和温度。活性炭及其改性态对六价铬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97.67%,99.87%,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75,5.95 mg/g。2种活性炭对六价铬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Freundlich等温吸附与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六价铬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亚硝酸根为桥联配体,端接1,10-邻菲哆啉(1,10-phen),合成的配合物[Cu2(L)4(NO2)2](ClO4)2·2C2H5OH通过采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以及电子光谱等手段,推测此配合物具有亚硝酸根桥联双核铜(Ⅱ)结构.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4.9~299 K),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和从自旋Hamiltonian算符(H=-2J(S1·S2),S1=S2=1/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积分为J=-0.38 cm-1,结果表明双核配合物中金属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自旋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一、背景污水处理工程由具有设计资质的设计院或研究院设计,由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安装和调试后,交由物业服务中心承担该污水处理系统装置的运行、管理、维护和保养工作,为安全运维和达标排放,拟定本规程。废水流量及进出水水质1、进水水质(主要指标)CODcr≤450mg/L BOD_5≤250mg/L NH_4-N=40至55mg/L2、设计处理规模原设计规模按731m~3/d设计:目前废水量为340m~3/d,基本无餐饮废水。3、设计排放标准(DB31/199-1997表4二类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污染水中的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简便快捷测定污染水中的酚。酚浓度在0.025-2.00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其工作曲线为y=0.00904x-0.00313,低、中、高浓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10%、4.43%、2.75%,回收率为98.2%-108.5%,方法的检测浓度限为0.025mg/L。紫外分光光度法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于2015年8月、10月和2017年1月、3月在黄石市湖北理工学院图书馆采用直读式Dust Trak8533型颗粒物浓度测定仪对室内空气颗粒物PM_1,PM_(2.5),PM_4,PM_(10)进行实时监测,以评价工业城市高校图书馆室内空气颗粒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季时,图书馆内PM_(2.5)与PM_(10)的浓度分别为0.032 mg/m~3和0.034 mg/m~3;夏季时,图书馆内PM_(2.5)与PM_(10)的浓度分别为0.012 mg/m~3和0.013 mg/m~3;秋季时,PM_(2.5)与PM_(10)的浓度分别为0.076 mg/m~3和0.081 mg/m~3;冬季时,图书馆内PM_(2.5)与PM_(10)的浓度分别为0.137 mg/m~3和0.144 mg/m~3。此外,图书馆室内的空气颗粒物以PM_1为主,占比90%以上。图书馆室内的相对湿度和温度与颗粒物浓度均呈正相关。人为活动对图书馆室内的颗粒物浓度具有较大贡献,室外颗粒物是室内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夏季突发暴雨对磁湖水体水质的影响,于2016年7月8日、7月15日与8月29日,在黄石市磁湖周边19个采样点共采集57个表层水样,分析了pH、余氯、硫化物、化学需氧量(COD)、SS,NO_3~--N,TP,NH_4~+-N,Cd, Cu, Zn等指标。结果表明:磁湖水质偏碱性,严重富营养化。除TP,NH_4~+-N,COD超标外,其余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体相关标准,为对磁湖实施江湖连通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简单快速测定亚硝酸根离子浓度,选用D301树脂吸附富集亚硝酸根离子,然后用1.0mol/L的硫酸钠解吸,再用试纸条检测解吸液,最后亚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盐酸萘乙二胺耦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显示在试纸上,其颜色深浅与亚硝酸根离子含量成比例关系。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该试纸法检测亚硝酸根离子浓度的范围为0.1~50 mg/L。此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较好的灵敏度,而且操作简单,能应用于实际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9.
通过自制的新型超高交联吸附树脂ZF01和ZF02与常用的吸附树脂Amberlite XAD-4对去除水溶液中的氯仿、三氯乙烯和2,4-二氯苯酚进行比较。结果表明,ZF01和ZF02的吸附能力均大于XAD-4,可用于去除水中不同浓度的氯仿和三氯乙烯。其中,ZF02树脂对各有机物的吸附量最大,分别为0.379、0.394和2.744mmol/g,并具有较好的脱附再生性能。在自来水小柱吸附试验中,ZF01和ZF02两种超高交联吸附剂对水中三氯甲烷和三氯乙烯去除率达到96%-98%;当流量60ml/min时,两种污染物残余浓度仅约0.50μg/L,表明ZF01和ZF02能有效地吸附自来水中微量氯化消毒副产物,可应用于饮用水深度净化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0.
获得准确的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值是研究陆表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性工作。以内蒙古东来地区为例,为提高对研究区陆表环境过程与变化研究的可靠性,同时有利于对研究区进行精细格网上的有效调控与管理,文章采用标准化方法和相对累积频率分析法,确定了内蒙古东来地区1∶5万土壤环境中Cu、Cd、Ni、Pb、Zn共5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基线值,它们的平均值依次为:20. 995 mg/kg、0. 143 mg/kg、25. 712 mg/kg、17. 873 mg/kg和65. 438 mg/kg。结果显示,研究区地球化学基线值均高于该区的土壤背景值,分别为背景值的1. 86、2. 07、1. 49、1. 18、2. 19倍,推断高出土壤背景值部分系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