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从2017年10月,五部委《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至今,储能产业已成为能源电力领域的新热点,产业生态也跟随政策走向和形势的发展而跌宕起伏。随着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提出,"万亿储能市场""碳中和风口"这样的热词更是频频见诸媒体。最近,两部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又一次推高了储能发展的热度。  相似文献   

2.
<正>聚焦发展政策,紧盯市场新动向,深入市场调研,制定发展目标,提升储能业务设计、监理、施工、运维能力,增强省管产业整体面对储能业务市场的竞争能力。储能产业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进入“十四五”,在政策和市场双驱动下,储能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储能是全球各国共同关注的战略性新兴技术,我国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自2017年国家五部委发布《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储能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新型储能发展步伐提速。国家能源局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733万千瓦/3580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其中2023年新投运装机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在储能规模增速超常规发展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利用成本高、应用效果小、使用效率低等诸多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正>新型储能因其良好的调节性能、可灵活配置、建设周期短等优势,成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拉开了我国新型储能快速发展的序幕,并提出新型储能装机到2025年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发改办运行[2022]475号),明确新型储能可作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要求以市场化为主优化储能调度运用。随之,各省区加快探索新型储能的调度运用和参与市场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内外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催生出了万亿级的储能蓝海市场.根据中咨公司测算,2021~2025年,我国累计新增储能装机规模6000万千瓦以上,复合增速达21%.核能企业应提高储能产业战略定位、推动优势科技成果转化、布局新能源发电自建联建储能,抓住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6.
正为推进抽水蓄能快速发展,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发展需要,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三五"翻一番,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四五"再翻一番,达到1.2亿千瓦左右。  相似文献   

7.
<正>背景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能源系统正在经历深刻变化。一方面,2021年全国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分别达到4757万千瓦和5493万千瓦,占全年新建发电装机总量的58%,成为新增电源的主力。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容量达到6.4亿千瓦,装机规模直逼火力发电。另一方面,新能源消纳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亟需一种平滑新能源输出的调节手段。发展新型储能是提升我国电力系统灵活性、打造新型电力系统、保障“双碳”目标如期实现的重要途径。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投运的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容量(包括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以及熔融盐储热)达到45.74吉瓦,同比增长29%。其中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容量最高为34.5吉瓦,但电化学储能增速更快,尤其是锂离子电池储能已成为发展最快的新型储能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在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家推动新型储能发展和应用的步伐明显加速。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提出在电网企业承担可再生能源保障性并网责任的基础上,鼓励发电企业通过自建或购买调峰储能能力的方式,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并网规模。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作为一种新型动能系统和利用方式,具有启停迅速、运行灵活、高效环保、靠近用户的特点,但受天然气价格较高、相关补贴政策不到位等影响,始终未能大规模发展,且区域发展不均衡。随着中国“双碳”目标的推进,能源清洁低碳化转型加速,天然气分布式项目也将迎来黄金发展期。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全国“十四五”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装机规模进行预测,按照低、中、高三种情景,到2025年中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总装机规模将分别达到3365.5万千瓦、3638.5万千瓦和4025万千瓦,增长近48%~77%。重点区域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潜力排序依次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湖北、湖南、河北、海南及福建,其中增量空间最大的广东省到2025年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将新增装机规模375.8万千瓦。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指出:到2015年,运行核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到2020年,运行核电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一、实现我国核电中长期规划目标存在的问题2015年核电规划目标预计难以实现。截至2015年2月,我国大陆运行核电机组23台,合计装机容量2121.8万千瓦;在建机组25台,装机容量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实现全面市场化发展。《方案》作出了推动“十四五”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总体部署,通过源—网—荷三侧协同发力,促进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各环节融合发展,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储能将大规模发展,适应规模化需求的长时储能系统需加快部署,多元化的储能技术耦合发展,同时面临体制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成本疏导机制、技术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储能作为现代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保证,同时还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能源新高地的重要支撑。2021年7月国家能源局颁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随之同年9月出台了《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今年3月又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三个文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谋划了新时期我国储能发展的总体布局、重点任务、发展思路和实施路径,给我国电力领域大力发展储能业务带来了新契机和提供了新动能。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新能源规模快速发展,而电力需求增长和系统调节能力提升相对有限,新能源消纳形势严峻。2020年以来,国家层面鼓励推动电储能建设,以促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6月1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推动储能技术应用,鼓励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应用,鼓励多元化的社会资源投资储能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独立储能解决了配建储能无盈利模式、充放电损耗自担的问题,实现了利用小时数和设备质量的双提升,成为全国主流建设方式。截至2023年10月中旬,山东省新型储能装机达到323万千瓦,其中独立储能236万千瓦,成为山东储能爆发式增长的“主力军”。《山东省新型储能配建转独立试点管理办法(暂行)》的发布更是引发了全国的广泛关注。为解密山东独立储能爆发式增长的背后逻辑,笔者走访调研了亲身参与山东储能发展的各界人士,揭示山东省具体举措和储能爆发式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希望能够为全国各省份储能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甘肃省是新能源装机大省,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比重达40%。新能源装机容量大,但总装机置信容量偏低,且出力呈现反调峰特性,导致甘肃全省电量总体富裕,而晚高峰时段电力存在缺口,2021年最大电力缺口达350万千瓦,占全年最大负荷的20%,严重威胁电网安全保供。在贯彻落实“双碳”目标、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新能源装机将快速增长,电力时段性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根据“十四五”规划,预计到2025年夏季大负荷时段电力缺额约204万千瓦,冬季大负荷时段缺额约120万千瓦;夏季中午新能源大发时段电力盈余3276.4万千瓦,冬季中午新能源大发时段电力盈平衡计算盈余约3574.4万千瓦,甘肃省时段性电力短缺和盈余情况将会特别突出,严重影响电网安全保供和新能源消纳,亟需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用电负荷特性与新能源发电负荷特性相匹配。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能源局近日制定的《2021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今年全省能源工作主基调和发展改革主要目标。到2021年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200万千瓦以上,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达到32%以上;煤电装机控制在1亿千瓦左右,占电力总装机比重66%左右。2021年,煤炭产量稳定在1.1亿吨左右;天然气供应量220亿立方米以上;省外来电1200亿千瓦时以上;能源基础设施投资600亿元。  相似文献   

17.
在"十二31"规划中,新的核电规划对<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进行大幅调整.根据规划,到2015年,核电装机规模将达到3900万千瓦;到2020年的核电装机规划将提高到8600万千瓦,占届时总装机的5%左右,在建规模在4000万千瓦.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国家"十三五"能源规划的要求,以及"清洁低碳,绿色发展"原则,某省级发电公司(简称公司)高度重视发展质量,调整存量、做优增量,注重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但截至2016年底,公司仅有24.7万千瓦清洁能源投产,清洁能源装机比例不足2.4%,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不足1%,按照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公司需要投产350万千瓦左  相似文献   

19.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项目。2022年初,内蒙古自治区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着力推动新型储能示范应用与技术创新,建立健全配套体制机制,加快推动自治区新型储能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为提升电力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以来,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速。8月中旬,河南省发改委就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和示范工程项目申报印发相关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力争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用电增量中80%(含大电网供电)以上由新能源发电供应,建成一批"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示范项目。支持配电网企业加强负荷侧管理和制定符合配电网运行特性的电力套餐服务,支持增量配电网企业借助配售电业务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到2025年,配电网消纳新能源电力占比不低于35%。继河南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