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忠政 《时代金融》2012,(27):281+283
在双方签订双务合同之后,先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发现对方丧失偿还债务的能力,而不能按照合同规定履行自己义务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为了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法律上制定了相应的抗辩制度,同样在合同预付款中也存在违约等问题,合同的当事人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本文介绍了不安抗辩权的基本概念以及构成要件,具体说明了其在合同预付款中的应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不安抗辩权是抗辩权的三大主体之一,它指的是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一方在先履行合同义务的时候,发现后履行一方不愿意或者没有足够的能力履行合同时,先履行合同方可根据不安抗辩权制度暂时中止履行,并且要求对方在相应的期限内提供必要的资金或权利担保.如果对方没有在相应的时阃内提供适当的担保,先履行一方可以在不经过对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当方面解除合同.不安抗辩权制度的设立是为了防止部分非法分子存在欺诈心理,杜绝合同欺诈、保障交易安全、实现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先履行方在发现对方当事人存在丧失商业信誉的情况发生时可以实行不安抗辩权,本文就不安抗辩权制度中丧失商业信誉的判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当事人在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所谓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一方当事人有对方不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时依法享有的妨碍对方行使其权利的对抗权。根据《合同法》第66条、67条和68条的规定,当事人在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 (一) 同时履行抗辩权根据《合同法》第66条“当事  相似文献   

4.
蓝海 《中国外资》2010,(20):223-223,225
不安抗辩权是抗辩权的三大主体之一,它指地是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一方在先履行合同义务的时候,发现后履行一方不愿意或者没有足够的能力履行合同时,先履行合同方可根据不定抗辩权制度暂时中止履行,并且要求对方在相应的期限内提供必要的资金或权利担保。如果对方没有在相应的时间内提供适当的担保,先履行一方可以在不经过对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当方面解除合同。不安抗辩权制度的设立是为了防止部分非法分子存在欺诈心理,杜绝合同期诈,保障交易安全,实现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先履行方在发现对方当事人存在丧失商业信誉的情况发生时可以实行不安抗辩权,本文就不安抗辩权制度中丧失商业信誉的判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向乐 《金卡工程》2008,12(6):50-51
随着现代社会的日益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合同成为经济交往的重要工具。合同履行作为合同的核心内容,是合同实现的关键。因此,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保证合同双方当事人履行合同的对等性,我国新《合同法》中规定了合同履行的抗辩权制度。对这一制度的探析和理解,能够更好地促进合同的及时履行、全面履行以及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合同中的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又是当事人经济交往过程中行使最多的一个,但到底如何才能适当适用该制度一直是民商法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就是从适用条件、效力及适用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合同中的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的适用问题所作出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从岭 《金卡工程》2009,13(4):34-35
分别起源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与不安抗辩权制度,同为保护合同期待权而设立。二者既存在制度关联,又存在制度差异。我国《合同法》在批判借鉴的基础上,确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预期违约和不安抗辩权制度。二者与同时履行抗辩权和先履行抗辩权,共同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保护合同期待权的法律制度体系,实现了来源于不同法系的两大制度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7.
私法自治,是指在私法领域中,当事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完全有权自由决定其行为和参与市民生活的方式,不受任何个人或组织工作的非法干扰。而合同是民事主体进行私法自治的主要手段,伴随着合同从磋商到签订到履行再到履行完毕以后,法律赋予当事人不同的权利与义务,在合同签订前当事人负有先合同义务,在合同签订并生效后当事人负有合同义务,合同履行完毕后当事人负有后合同义务。违反不同的义务当事人要承担不同的责任,或者负缔约过失责任或者负违约责任。但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到合同履行前这段时间内当事人违反义务应该如何规制?大陆法系规定了不安抗辩权制度,普通法系规定了预期违约制度。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对这两种制度进行了比较,并在对比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指出了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先进之处。  相似文献   

8.
不安抗辩权是我国《合同法》规定的一项新制度,对合同履行中不安抗辩权的含义,适用条件及法律后果等方面作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合同当事人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它是为了保护当事人利益,在对方没有履行义务之时拒绝对方的请求,但是当对方履行已经履行主要义务而没有履行从义务或附随义务时是否也可以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即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必须以对等义务为前提。  相似文献   

10.
不安抗辩权,是大陆法系国家现代合同法的重要制度,该制度最早起源于德国民法,对许多国家的合同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结合我国合同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着重对不安抗辩权的内容、渊源、适用条件、法律效力等重要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完善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嫱 《金卡工程》2010,14(1):19-20
我国合同法吸纳大陆法系不安抗辩权规定的精华和英美法系预期违约制度的合理因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了不安抗辩权制度。本文试结合案例,针对我国《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制度的规定,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2.
《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物权编、合同编中的相关法条与金融机构的市场交易行为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将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民法典》中贷款人的监督检查权、自力救济行为、不安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以及债务加入制度、情势变更制度的法理基础进行了梳理,从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各类法条的适用情形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不良贷款已成为束缚银行信贷业务健康有序发展的沉重包袱。在借款人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有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况下,银行与其被动等待贷款到期,不如及时拿起法律武器,行使不安抗辩权,主动要求借款人提供适当担保,甚至解除借款合同。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保障》2009,(9):62-63
甲系某贸易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全面负责洽谈业务:签订买卖合同。2008年4月15日.甲代表贸易公司与卖方签订供货合同约定:买方在合同签订后支付30%预付款.卖方在1个月将货物运至买方指定港口。甲某事先未对供货商信誉进行调查.亦未要求供货商提供相应担保,在合同签订后即指令公司依约支付了50万元预付款。至今。卖方尚未将货物运至指定港口。请问,贸易公司能否要求甲赔偿预付款损失?用人单位应如何应对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连石化公司坚持投资必求效益原则,走内涵挖潜、低成本改造之路,对固定资产投资以“少投入、多产出,适时投入、快速产出”为目标,巧用货币时间差,加大挖效力度,投资管理工作取得可喜成效。主要做法是:一、控制有预付款的合同数量,挤效益。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受物资供应渠道的限制,国家规定从事工程建设的甲方应按一定比例支付给乙方预付款。如今是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物资供应多渠道,还有没有必要对所有的工程项目都支付预付款?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大胆尝试,在参与合同谈判与会签工程合同时,从控制有预付款的合同数量、降…  相似文献   

16.
吴旭 《金卡工程》2008,12(10):70-70
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是分别属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两种制度,两者都是为了防范合同成立后旅行前的履约风险而设置的.两大法系有不同的法律文化,两项制度也在各自的体系内发挥着作用.我国<合同法>兼容并蓄,在一部法律中同时规定了这两种制度.<合同法>颁布后,理论界对两种制度的存废取舍,至今尚未达成共识.因而,有必要对两种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陈伟 《中国外汇》2010,(14):38-39
案情回放 2008年初,S公司与阿联酋D公司签订供货合同,应S公司的申请,担保人B银行开立了以D公司为受益人的预付款保函。保函条款规定,保函在申请人收到预付款后生效,至2008年9月30日失效。  相似文献   

18.
马杰鑫 《金卡工程》2010,14(9):136-136
诉讼时效抗辩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项实体诉讼权利,在司法诉讼中法院不得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但从其隐含的前提即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实分析可知,法院应当主动释明诉讼时效。  相似文献   

19.
船舶建造合同应尽可能在合同及预付款还款保函中加入“债权债务发生变更后保证人仍继续承担保证责任”的条款,以有效控制保函风险。  相似文献   

20.
正确确定合同准据法是有效解决国际贷款合同法律冲突的关键,准据法的确定一般应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有管辖权的法院确认原则,就国际融资实践而言,国际借款合同的准据法的适应范围是很广的,但在涉及当事人身份能力,合同形式以及有关诉讼程序等问题上却不适用合同准据法,而受其他有效法律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