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心雅 《时代金融》2012,(27):182-183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近年来,农村金融的发展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排斥是导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落后的制约因素。我国广大农村不仅存在现实的金融排斥状况,而且还表现出了较大的区域差异,农民的金融需求普遍得不到满足。现阶段如何解决我国相对落后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以及城乡边缘区的金融排斥问题已经成为了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农村金融排斥问题,介绍了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的相关知识,对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科学的治理对策,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针对金融排斥最新研究进展与不足,将其理念分解为接触与使用两个层面,剖析金融排斥与过度负债的内在关系,并结合我国的实证研究,提出切断风险传递的复合链条,削减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与过度负债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姜亦华 《时代金融》2014,(14):294-296
对弱势产业、弱势群体的金融排斥是世界经济中的普遍现象。我国金融体系对农民也有排斥性,这激发了农民创造了体制外的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只有极少数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获得银监会批准,绝大多数皆无银监颁发的许可证,由市县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监管,很难从银行融得资金,其运行存在风险,制约着农民的创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议对"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财税改革、金融创新、立法定规等方面给予扶持,形成草根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多方协同。  相似文献   

4.
罗媛 《金融与经济》2012,(10):94-95,29
江西作为一个农业大省,近年来农村金融服务大幅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有较为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因此,本文在对江西城乡金融排斥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江西城乡金融排斥的对策建议,以求进一步改善江西"三农"在金融体系中分享金融服务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着包括价格排斥、条件排斥、地理排斥等金融排斥问题.本文通过对金融排斥现象的分析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农村金融排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发现农村金融排斥与经济、伦理、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有关系.解决农村金融排斥应该从政府、农村金融机构、农民自身和制度创新几方面寻找解决方案,以寻求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金融排斥态势与金融普惠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贫困农户是典型的"边缘借款人"。普惠金融理念的提出,对于打破金融排斥、推进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增加农户收入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农村金融排斥态势与金融普惠面临的挑战,对农村金融普惠的策略选择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排斥是指社会中的某些群体由于多种原因难以进入金融体系,缺乏或没有能力以恰当的形式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本文主要介绍了金融排斥的涵义及延伸,我国的金融排斥现象,以及其形成原因,同时通过分析研究总结出一些关于解决金融排斥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金融排斥:形成、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排斥是指社会中的某些群体由于多种原因难以进入金融体系,缺乏或没有能力以恰当的形式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本文主要介绍了金融排斥的涵义及延伸,我国的金融排斥现象,以及其形成原因,同时通过分析研究总结出一些关于解决金融排斥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1983-2011年的相关数据,以农村人均储蓄和人均贷款水平作为农村金融排斥指标的代理变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研究各因素对我国农村金融排斥指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收入、知识及政府态度是影响金融排斥的重要因素。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合理化政府规管程度,将有助于缓解农村金融排斥现象。  相似文献   

10.
农村金融排斥问题始终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中西部金融排斥问题更为严重。基于此,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中西部农村农户的视角对农村金融排斥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认为农户家庭供养比、家庭土地面积、家庭负债、农户的社会关系以及是否考虑从亲友处借款是造成农户主观性金融排斥发生的显著因素。最后,从农户之间加强内部联动,农村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质量,政府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供给,建立包容性金融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金融排斥的形成与商业银行改革及其经营策略的调整密切相关。多年的改革逐步呈现出背离底层民众金融需求的趋势,其具体表现主要包括农村金融排斥和中小企业金融排斥两方面。破解我国金融排斥的办法应集中于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加大金融市场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建立审慎监管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从博弈论的分析视角,将农村金融排斥生成与治理纳入到演化博弈的分析框架,通过构建无政府监管和有政府监管的博弈分析模型,阐明了农村金融排斥的生成及政府参与治理农村金融排斥的必要性。分析政府与金融机构参与农村金融排斥治理的演化路径,得出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演化稳定策略。据此,提出治理农村金融排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井秀 《西安金融》2007,(12):71-72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工程。本文分别从农村金融生态的内部调节、外部环境及考核激励机制建设三个方面,对欠发达县城农村金融生态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与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普惠制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普惠制农村金融体系的总体运行态势、正规金融的运行状况和非正规金融的运行状况三个方面对我国普惠制金融体系的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体系、培育新型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和规范非正规金融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普惠制农村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测算2005-2017年各省金融排斥指数IFE,研究了我国省际金融排斥的变化趋势及呈差异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省份的金融排斥度最低,尤其是东部的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圈中,金融极核中心——北京和上海较好地实现了金融资源扩散,故这两大经济圈中的省份排斥度普遍不高。中西部地区因金融基础薄弱,所以各省份的排斥现象较为严重,但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表明中西部较好地承接了自东部流入的资源,扩大了金融服务的使用和覆盖范围,提升了金融发展水平。因此,为了进一步缓解金融排斥,缩小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距,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投入,打造具有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的金融中心,并拓宽资源由东部向中西部流动的渠道,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普惠金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金融排斥的城乡二元性客观表现出发,通过模式构建与理论分析来探讨二元性状况,再进一步结合实证与检验结果,提出减少金融排斥的城乡二元性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许圣道  田霖 《金融研究》2008,(7):195-206
金融排斥理论是一门新兴理论。文章介绍了国内外金融排斥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实际,研究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空间差异,并通过建立计数模型,解析影响农村金融排斥的主要因素,提出如何实现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可持续性发展,体现了研究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数据,使用probit模型控制了市场进程指数的影响之后,我们发现主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家庭年均收入对家庭(居民)受到储蓄、贷款、保险等基础金融服务的排斥状况有着有不同程度的显著且稳健的影响。本文结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人格特征对家庭(居民)受到金融排斥的影响,对构建农村金融改革等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程永强 《财会学习》2020,(13):187-187,189
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不断优化,互联网金融已经深入农村金融产业之中。从金融领域来看,农村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时代的特殊融资模式,它不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活动,是借助互联网平台,简称"互联网金融模式",该模式并非只是凭借互联网技术实现融资或者参加其他金融活动,而属于"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金融",简而言之,互联网技术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支撑。不可忽视的是,与城市金融相比,农村互联网金融还相对落后,金融服务体系依然须待完善。本文将分层浅谈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对策,并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20.
加快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发展民生金融、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以玉树州为例,分析了玉树州金融排斥现象的几种表现形式,指出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