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玲丽  王磊  程永军 《中国商论》2022,(11):149-151
后冬奥时代,我国冰雪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初步形成东北地区、京津冀、新疆三大区域三足鼎立格局。辽宁冰雪经济起步较晚,要发挥“暖雪、温泉、装备制造、教育培训”等比较优势,突出构建以“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冰雪体育运动、冰雪文化旅游、冰雪人才教育培训”为核心的特色鲜明的冰雪全产业链,打造成为东北亚冰雪温泉旅游目的地、国家冰雪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国家冰雪论坛会展高地、国家青少年冰雪运动胜地、国家冰雪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2.
世界旅游组织曾为黑龙江省的旅游资源定位为“冬季冰雪”和“夏季清凉”两大世界。黑龙江省冬季的“冰雪世界”早已饮誉中外 ,但对黑龙江的夏季人们却知之甚少。其实黑龙江的森林、草原、江河湖泊 ,到处都是休闲避暑的好地方。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黑龙江的夏季 ,我们应该努力开创夏季旅游品牌产品 ,树立“黑龙江—中国旅游‘酷’省”形象 ,将黑龙江打造成国内首选的夏季避暑胜地。  相似文献   

3.
杨乙元 《中国商论》2024,(1):135-13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旅游消费的升级,冰雪旅游逐渐成为冬季旅游的热门选择。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体育赛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贵州“村超”与冰雪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可行性,论证贵州“村超”与冰雪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必要性,构建贵州“村超”与冰雪旅游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建立贵州“村超”与冰雪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机制,并提出贵州“村超”与冰雪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以期为贵州乡村体育事业和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对策建议,进而促进“十四五”时期贵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冬季旅游市场一直形成南北热、中间冷的局面,海南的阳光、沙滩和东北地区的冰雪游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主角。由于气候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冬季旅游处于"半休眠"状态,景区繁华消退,开始变得人迹罕至。为此,我国多数景区纷纷推出淡季票价、冬季旅游宣传促销等,以唤醒冬季旅游市场。青海的旅游不例外都会以"十一"黄金周为分界线,每年的5月至9月是业界公认的旅游旺季,其中7月和8月更是黄金期,游客蜂拥而至。  相似文献   

5.
冰雪旅游作为特殊地域性的旅游项目,目前主要是还是以发展冰雪体育旅游、冰雪观赏类旅游为主,旅游者娱乐性、互动性相对不足。本文以东北冰雪民俗文化遗产为切入点,对冰雪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了探讨,尤其认为非原生态节事的开发更具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永安  苏黎 《江苏商论》2004,(12):128-129
冬季是传统旅游市场的淡季,近年来,为了解决冬季旅游的问题,各地针对自身情况,推出了形形色色的冬季旅游。冰雪旅游就是这其中的一项。本文采用了SWOT的分析方法对广东冰雪旅游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开发广东冰雪旅游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章遴选了13个与东北冰雪旅游密切相关的观测变量,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有关数据,进而利用IPA分析(重要性表现性分析)进行研究,明确了游客满意度提升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游客对东北冰雪旅游差强人意,游客对于冰雪餐饮、冰雪旅游的交通条件、娱乐性和多样性、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尤为关注,然而东北冰雪餐饮、旅游的多样性和娱乐性、服务质量、基础设施供给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对于这些游客"欲求不满"的方面进行改进对于东北冰雪旅游发展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冰雪旅游逐年爆火,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态势,已成为一个不断发展和演进的重要知识领域。以“冰雪”、“旅游产业”为关键词检索出2000年到2021年间1643篇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冰雪旅游产业知识图谱,对我国冰雪旅游产业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冰雪旅游产业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冰雪旅游是冬季独有的一种旅游产品,在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得到了游客的青睐,很多人会选择冰雪旅游.本文以棋盘山冰雪旅游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分析了棋盘山冰雪旅游产品的营销现状,找出现存的问题,主要包括:缺少"以人为本"的服务营销理念、缺少价格组合策略、过分依赖传统分销模式、促销方式依赖于传统广告.同...  相似文献   

10.
东北冰雪旅游的深度开发是指对东北三省冰雪旅游现有旅游系统各因子的潜在功能和价值的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整合系统各因子,使整个旅游系统结构和产出达到相对最优的过程.本文从东北冰雪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和东北冰雪旅游深度开发保障系统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浅析发展黑河冰雪旅游的优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雪旅游是当今世界继海洋生态游、森林生态游之后,最受世人欢迎的生态旅游项目之一,它集健身与娱乐为一体,融神奇与浪漫为一体,以其特有的神奇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据旅游部门的统计资料,目前,全世界共有标准滑雪场6000多个,仅法国滑雪旅游年收入就高达200亿美元。黑龙江省2002—2003年冬季接待滑雪旅游者达80万人次,冬季旅游突破1000万人次。作为冷资源的冰雪产生了“热”效应,昔日皑皑白雪正在变成财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新疆冰雪体育旅游现状及资源优势的分析,提出了符合新疆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化发展对策,旨在将新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促进旅游业和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孙欣 《北方经贸》2022,(6):10-12
我国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向世界展示了冰雪运动的发展成就,受到全世界超过20亿人的关注。黑龙江省是中国冰雪大省,黑龙江运动员是冬奥会上的夺金主力,黑龙江也是我国重要的冬季旅游目的地。在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发展环境有了新变化,黑龙江省做好冰雪产业整体规划,推动冰雪产业从“单一粗放”步入“高质量发展”,对促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冰雪旅游是哈尔滨旅游发展的核心,近些年来冰雪旅游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如何推动哈尔滨冰雪旅游发展并进入一个新时期成为哈尔滨旅游发展的新问题。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圆满举行,这为哈尔滨冰雪旅游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机遇,将哈尔滨冰雪旅游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本文着重探讨了后大冬会时代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的表现形势。  相似文献   

15.
冰雪经济对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出台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东北旅游业,发挥冰雪等旅游方面的优势,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冰雪旅游产品。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冰雪经济作为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应从开发冰雪经济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出发,树立冰雪经济的市场观念,建立冰雪产业体系,以冰雪旅游为龙头,争取承办各大冰雪体育赛事的机会,进行多渠道融资,以带动经济的增长,促进冰雪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人们开始寻求更高的目标,将生活质量提升到另一个高度,真的实现为自我而活的理念。因此,近年来在我国兴起一个几乎适合所有人的行业——旅游业。旅游业的兴起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进而改变了许多人的规划甚至是生活习惯。许多常年忙于事业的人会抽出一部分时间来旅游,通过这样的形式使自己减压。也正因为这样,冰雪旅游也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冰雪旅游具有冲击性、挑战性、可观性、以及其自身的壮美加之冬季特有的气息,使得人们跃跃欲试。本文将以冰雪旅游为主要叙述对象,简要阐释东北区域冰雪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希望可以对今后冰雪旅游资源的开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王欣 《商》2014,(33):251-251
冰雪旅游属于生态旅游范畴,是一项极具趣味性的旅游产品。通化市冰雪旅游开展较早,且有一定的优势资源,但最近几年发展缓慢,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通化市发展冬季冰雪旅游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北方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气候原因,冬季干燥寒冷。旅游产品供给相对不足,虽然近年来东北、西北、内蒙古等地区相继高调推出各类冰雪旅游产品与相关节事活动,但是产品特色与吸引力仍有待提高,加之多年来已经形成淡旺季差异造成的知名度惯性,其销量和效益与夏季仍然无法相比。如何利用农民农闲时间落实旅游扶贫,提升北方冬季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实现旅游淡季不淡,成为各界学者都十分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借着北京冬奥会和“三亿人上冰雪”的东风,牡丹江市冰雪旅游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牡丹江市冰雪旅游本身发展状况较好,拥有自然气候、滑雪场、冰雪节庆等冰雪旅游资源,但也存在冰雪产品缺少核心竞争力、冰雪旅游配套服务有待提升、冰雪相关产业链不够完整、对冰雪旅游缺乏统筹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要融合相关产业如体育、文化、康养、商贸等,形成“冰雪+”旅游融合的新模式,促进牡丹江市冰雪旅游走向新的热潮。  相似文献   

20.
长春市位于中国东北部,“十五”期间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发挥旅游经济开发区集聚功能,深度开发旅游精品,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初步形成了以“影视、汽车、雕塑、生态冰雪、伪满遗迹、节庆会展”为晕点的“六大旅游品牌”,旅游业竞争力和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去年的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百亿元大关。每逢冬季,长春市总是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