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美国“新经济”看货币政策的变化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系统考察了美国“新经济”中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实践后,进一步探讨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中介指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规则,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创新,并就今后货币政策的转型与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马陆 《全国商情》2013,(9):34-35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连续推出四轮量化宽松政策,有效地遏制了金融机构倒闭浪潮,提振了美国实体经济,产生了较好的预期作用。本文主要比较分析美联储四轮QE政策,重点研究其对美国经济的刺激机制和对其他经济体的负面外溢效应,并对我国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美联储频繁使用联邦基金利率这一调节货币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工具,对美国货币市场的长短期利率以及美国经济产生了复杂的影响。2004年以来,美元短期利率总体走势先抑后扬,而长期利率总体走势先扬后抑。基于美国2005年经济形势以及美联储利率政策回顾与总结,文章预测:美联储将以每次加息25个基点的方式在2005底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中性水平”4.2%,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将缓慢上涨到5%,长短期利差也将进一步收窄。  相似文献   

4.
包括亚洲金融危机在内的很多区域性金融危机,都有一个相同的背景,即美国等大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收紧,2013年12月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进程正式启动,这一相同的背景再次出现,全球金融市场气氛再次紧张。本文简要介绍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退出进程,梳理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渠道,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对宁夏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受2013年6月美联储表态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行为及其预期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剧烈地动荡,而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步伐却并未由此止步。这不仅会作用于美国的经济增长路径,同时也必将会使得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遭受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外溢性风险。文章就当前美联储退出QE预期及步伐加速的背景下,分析了美联储退出QE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从实体经济传导和金融市场传导层面探讨了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认为美联储退出QE对我国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并最终提出了以"保持稳定"为目标的防范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溢出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美联储信息优势的激励与制度基础上,阐释公众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获得预期信息来利用美联储的信息优势;通过建立一般均衡模型,论证公众为形成合理预期萃取货币政策信息,而央行利用货币政策向公众传递真实利率的信息将促进入均消费上升和福利改善,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处理来分析二战后美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变迁.格林斯潘主导的美联储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和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密不可分,美国货币利率持续13次调降之后又持续17次大幅提升,从低利率货币信贷扩张的流动性过剩到高利率的流动性紧缩,使宏观经济产生剧烈波动,前期低利率带来过剩的流动性,后期利率的提高造成巨量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由于美联储货币政策一贯秉持的"泰勒规则"指导原则没有纳入资产价格因子,致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失误。  相似文献   

8.
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计量,从宏观经济波动和名义利率两方面对比分析2008年以来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两阶段操作分别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关联储缩表1个百分点,将引起中国产出5.04个百分点的下降,远高于美国加息对中国产出的正向影响,这是因为缩表政策将引起美国居民收入的减少,进而通过财富效应降低其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需求.就对利率的影响而言,美联储缩表1单位,会引起中国利率4.77单位的上升,这是因为中国需要通过紧缩银根来规避美联储缩表可能带来的通货紧缩风险.而美国加息1单位会引起中国利率2.01的上升,原因在于中国需要通过缩小与美国的利差,来避免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出.当下美国又释放出较强的减息信号,这会对中国出口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引起中国利率的下降.针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缩放举措,中国政府应实施反向措施,以消除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中国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在实体经济层面,中国需积极扩张内需、加大政府支出,避免对美国的单一出口依赖;在金融市场方面,中国需重点管控国际热钱的流动,挤出投机泡沫,减少国际冲击引起的资本流出.  相似文献   

9.
肇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美联储为了挽救美国经济,实施了史无前例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现行的全球储备货币体系下,美联储的这一行为引起了中国持有以美元为主、规模巨大外汇储备的中国高度重视。为了从根本上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中国政府应当积极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并倡议SDR在全球储备货币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7年~2009年,美欧等国爆发金融危机,美国连续数月非农数据与ADP数据惨淡,就业率骤降,为应对经济下滑,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一方面拯救了日渐衰退的美国经济,另一方面量化宽松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缓解经济危机带来低利率下的流动性陷阱,但同样带来种种弊端。美联储在2014年退出量化宽松,此举会对处于全球一体化浪潮中的中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小资料     
美联储主席格林思潘: 目前美国经济的成长放缓只是库存调整的结果。经济将很快恢复高速成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对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内在机理和金融危机形成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动机的分析发现:形成机理是金融机构误导房地产消费者和证券投资者,进而误导美联储,美联储的救市措施又进一步将次贷的风险及代价分摊到了全球金融市场;房地产商、金融机构、投资银行、特别载体、基金都属于得益者,受到损失的则是政府(中央银行)和投资人;次级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实际上在房地产业和证券业之间构架了一个桥梁,将风险从一个市场扩散到另一个市场。总之,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关键点在于不良资产证券化,而政府不可能通过金融监管来防范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工具被机构错误地使用,因此中国在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的过程中一定要慎重。  相似文献   

13.
人物     
《企业家天地》2010,(2):14-14
连任美联储主席 当地时间1月28日,美国参议院投票以70对30票,通过了对伯南克的美联储主席任命,他将得以连任这一职位。  相似文献   

14.
公开市场业务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的三大政策工具之一,美国是西方国家中运用公开市场业务的典型国家。因此,在我国中央银行开办公开市场业务的初期,考察美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对于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美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考察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中央银行,建立于1914年11月,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公开市场业务,美联储是在1923年发现并开始运用的。纵观美联储公开市场业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可以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次危机的史无前例之处在于通缩、通胀两种互不兼容的趋势眼下共存。为了躲避与危机如影随形的通缩鬼魅,美联储几乎是毫无选择地向通胀鬼魅召唤的方向滑去。这就使短期内收紧流动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未来世界可能较长时期处于高通胀之中。由于中国面临的经济调整与美国有着质的区别,因此,在美国出现通胀之时,人民币一定要与美元脱钩,开始升值,以保持国内经济稳定。  相似文献   

16.
伯南克:金融扫盲月、金融素养与金融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4月为美国金融扫盲月.2011年4月20日,美国举行了听证会,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就金融教育、金融扫盲、金融消费者权限移交等问题发表了讲话,主要强调了金融素养对一个稳定健康经济体的重要性,并且介绍了美联储所做的工作,总体强调良好的金融教育可以帮助金融消费者做出更好的金融决策.伯南克的讲话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金融研究处对伯南克讲话进行了翻译、整理.  相似文献   

17.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的次优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瑞明 《西部金融》2009,(7):30-31,15
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发表声明,宣布将在未来6个月内买入总额为3000亿美元的美国2-10年期长期国债和7500亿美元MBS债券,以及1000亿美元的机构债.这标志着美联储时隔40年再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该政策短期内会导致美元走软,但从长期来看美元仍会继续走强.同时,该政策对美国经济复苏总体上是有利的.然而,这一非常规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的无奈之选.因此,在借鉴日本的经验基础上,本文认为美联储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仍然具有一定局限性,是次优选择.而中国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该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美联储基准利率是美国整个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利率,是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在金融危机的应对中,美国政府虽然采用了许多非传统的金融政策,但是金融政策中最基本的工具还是利率的升降,使美国经济较快摆脱了危机,实现增长。其中基准利率体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美联储基准利率的选择和利率的调控,对于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深化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指导货币市场产品定价以及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次贷风波抓住了全球的目光。本次美国次贷风波始于2006年下半年,在2007年2月开始引起世人普遍关注,到2007年8月升级成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的风暴。从2004年6月开始,随着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被刺破,  相似文献   

20.
《西部金融》2010,(4):1-1
1、美联储提高紧急贷款利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月18日宣布,将原先给予银行的紧急贷款利率由0.5%提高至0.75%.这一决定将于19日正式生效。这不过是关联储使借贷机制正常化的举动之一。由于上调的仅是针对银行的紧急贷款利率,不会对美国民众和企业贷款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