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文章运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法,利用现代制造业98个细分行业2006~2010年间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测算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2006~2010年间我国现代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有所提高,技术效率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主要原因。计量分析表明,外贸依存度、行业规模、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均显著影响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20022011年十年的行业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各行业的研发效率变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从年份来看,整个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4.7%,TFP和TC(技术进步指数)变化曲线高度相似;技术进步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从行业来看,不同行业近10年的TFP、TC值均大于1,不同行业的综合技术效率(EC)和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3.
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1999~2006年产业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制造业内外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动态变化特征。实证结果表明,内外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不断提高,由于内资企业增速更快,二者之间的差距开始缩小。进一步的分解表明,前沿技术进步已成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1999~2006年前沿技术进步对内外资企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平均约为80%和90%。  相似文献   

4.
以44家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证监会行业分类指引2012版)上市公司2009—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Malmquist模型,来测算国有与非国有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的绩效。结果表明,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有色金属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发现行业整体出现下滑趋势,技术进步是生产率提高的决定因素。通过截面数据的纵向分析发现国有有色金属上市公司除了规模效率略高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外,全要素生产率、综合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效率都明显优于非国有公司。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0~2006年江苏28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江苏FDI通过前后向关联对内资企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整个外资制造行业以及外资高科技行业,通过前后向关联产生的溢出效应都非常显著。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发现,整个外资制造行业正向溢出主要由于促进内资企业技术进步所导致,对于技术效率的溢出效应为负;外资高科技行业通过前后向关联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产生了积极的溢出,对内资制造业技术效率后向关联溢出效应为正,前向关联溢出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10年我国发生并购制造业公司的前后四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并购前后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规模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当年规模效率上升,技术进步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小于并购前一年;并购后两年规模效率逐步下降,技术进步却处于先提升后下降状态,但全要素生产率仍是下降趋势。最后本文基于行业并购类型、并购相对规模、是否涉及关联交易等方面探讨其与并购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各要素调整比例不同的Russell方向性距离函数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中国各省份考虑能源环境情况下总的非效率和碳排放非效率进行测算,并计算了碳排放的非效率占整个非效率项的大小。结果表明,各省份总的非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北京、上海、广东这三个省份各年都处在前沿面上,碳排放的非效率不是各省份非效率的主要原因。此外,计算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增长情况,并进行分解,得到碳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研究发现碳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占总的指数部分较大,且碳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多数是正的,对总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上升起到积极的作用。对碳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发现,碳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上升的贡献主要来自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已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利用2003—2020年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全赋能效应模型,运用反事实分析方法,分析数字经济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赋能效应,这种效应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条路径实现,其中,通过技术进步赋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要作用路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合理化、高级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应较大,而赋能技术效率的效应相对较小;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发挥数字经济对技术进步赋能作用,使得数字经济深度赋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果更为明显;数字经济对南方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应更为显著。为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  相似文献   

9.
当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时,通常假定他们的一部分技术会转移至东道国的企业里。但是,经验研究还不能为这种正的溢出效应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运用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2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FDI对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横向和前后向关联溢出效应为正,且在统计上均非常显著。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发现,前向关联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都显著为正;后向关联仅对技术进步有显著的正效应,而横向溢出效应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从价值链视角出发,将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2006-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七个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数据,采用以产出为导向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活动两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测评,以此来衡量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七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成果转化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技术研发阶段;技术进步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本文结论可为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广州市工业部门2004—2007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度出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分解变量,由验证结果得到,广州市17个行业整体技术进步明显,行业问存在着较大差异,技术效率偏低,有些出现倒退现象,主要是因为各行业对新技术利用程度比较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Malmquist指数法,以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及其细分行业的生产效率做出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我国信息技术业及该产业中各核心子行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内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以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代表对象的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正处于稳定上升期,但各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由于技术进步效率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波动,且全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更多地是依赖规模效率而非技术进步效率,同时,财务因素对信息制造业类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信息服务业而言,其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梳理了服务贸易开放促进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路径:种类效应、数量效应、价格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其次,从服务贸易数量和服务业对外开放政策两个角度构建了服务开放对制造业各行业的开放渗透率,用DEA 曼奎斯特(DEA 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制造业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以2004—2011年28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指标度量下,服务贸易开放均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分组回归模型显示,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服务开放生产率效应显著存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则不然。本文认为,在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失衡,制造业产业升级需求紧迫的情况下,适度推进服务开放进度,有利于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业升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1985~2005年中国34个工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运用三投入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测算工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果显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出现先慢后快,然后停滞再缓慢回升的态势,主要受产出弹性相对较大的就业人数变化,引起资源配置效率的剧烈波动所致;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低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采掘业,主要原因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中产出弹性相对较低的中间投入和资本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15.
韦海波  王树佳 《价值工程》2009,28(10):60-62
基于2001~2007年中国5个高技术产业的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构建一个三投入三产出的模型,分别测算了高技术产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5个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差异较大,而且整个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不稳定,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因素发生波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构建和测算服务业空间外溢效应指数,利用2003—2011年江苏省和浙江省2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和江浙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表明,上海市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江浙地区制造业的技术进步,由于地区发展路径的差异,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对江苏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高于浙江省。  相似文献   

17.
集聚经济与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了中国19个二位数行业的30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指数。收敛性检验表明各行业的生产率增长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收敛特征。回归结果显示,不论传统行业还是高新技术行业,专业化与多样化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影响都不尽相同。主要发现有:(1)专业化更有利于促进行业技术效率提高,而不太有利于促进行业技术进步;(2)多样化对一些行业的生产率有促进作用,但与行业特征并无特别关联;(3)竞争效应总体影响较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部分行业的生产率提高,对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作用有明显差异,技术效率普遍有负面影响,但对技术进步有积极作用;(4)FDI对各行业生产率影响特征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北京市2004-2011年间城市社会经济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和非参数的马奎斯特指数法,分析了北京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及北京市16个区县经济增长效率的差异。研究表明:北京城市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推动,城市技术效率水平一般,各区县内部差异明显,规模效应的抑制是制约技术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北京城市技术效率和生产率变化呈现弱衰退的趋势,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的下降,且各区县间的技术效率和生产率变化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1987~2005年中国28个省区市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构造区域制造业生产前沿,考察制造业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源、差异与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分析期内制造业的生产要素结构经历了一个资本相对密集化的过程;制造业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表现为负作用;全要素生产率在1988~1990年和1994~1997年两个时间段出现了负增长,1987~2002年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没有增长。  相似文献   

20.
《企业经济》2018,(2):156-161
利用2000-2015年江西11个设区市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应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 ,对江西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江西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具有波动性,但整体呈增长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效率在整个考察期间的增长总体维持在较低水平;此外,江西各设区市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值的改善幅度并不均衡,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特征。据此,应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加大金融对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并在人才引进、土地供给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文化企业以政策优惠;同时立足本地,大力培育和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努力缩小江西各设区市文化产业之间的差距,以进一步提高江西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