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资产证券化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催化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财政部日前又发布施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规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保护投资人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可以说,金融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已经驶入快车道。当然,这一模式的良好运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2.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现代金融创新成果之一。农发行作为以服务"三农"为主的国家政策性银行,随着近年来业务的快速发展,风险管理压力加大,有必要抓住国家改革机遇,借鉴国内外银行业的先进经验,加快推进农业政策性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和运用,最大限度地分散和化解信  相似文献   

3.
背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中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先后经历过了两轮试点。当前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再次提速体现了怎样的政策意图?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作用的认识不能太狭窄,更不能急功近利,盘活银行资产存量只是重要目的之一,更主要的是要重视它对我国金融结构优化、金融体制转型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4.
今年8月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欲使信贷资产证券化真正形成规模,肩负起“盘活存量”的任务,保证信贷资产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领域,其蘑饕前提是厘漓资产证券化的深刻内涵、风险利弊及制度障碍,同时把握国际经验和教训,以真正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信贷资产的运营能力。  相似文献   

5.
2012年五月,央行、银监会、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此轮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为农发行进一步扩充业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农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本文试对农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初步研究。一、农发行进行信贷资产证劵化的必要性分析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资产证券化于2012年正式重启。2013年8月以来,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从2005年开启试点时的"个唱"逐渐演变成了"大合唱"。信贷资产证券化开辟了规范的信贷资产转让渠道。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可有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金,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于银行来说,也是一个增强风险管控能力、改善盈利结构、加速改革转型升级的契机。因此,农商行积极参与其中,将迎来发展的机遇、创新的"春天"。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最早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地方中小银行,宁波银行"甬银一期"可谓真正意义上的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今年以来,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和券商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内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发行规模急剧上升,数量和规模均超过首单ABS发行以来历年的总和。2014年5月29日,宁波银行首个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甬银一期"成功发行,由一创摩根担任主承销机构。"甬银一期"总额45.79亿元,涉及66名借款人,102笔贷款,共分优先A-1、优先A-2、优先B和次级四档证券发行。从基础  相似文献   

8.
政策动态     
国务院: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新闻事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议指出,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加快银行资金周转的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9.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银行把一组欲转换成流动性的资产组成资产集合,然后将信贷资产集合转移给第三方机构,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标准化、证券化向市场出售。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是指信贷资产证券化对象,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第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个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的成功与否,以何种信贷资产作为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是首要应考虑的问  相似文献   

10.
<正>农行今年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的"农银一期"ABS着眼于试水和破冰,而"农银二期"考虑的则是对市场容量和发行能力的"极限测试"201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农业银行积极参与了业务试点,并于今年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了"农银一期""农银二期"两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在大型商业银行中居于前列。通过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在贯彻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的同时,也推进了自身业务发展和经营转型,取得了多方面的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1.
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在优化贷款结构、调节集中度、缓解资本压力等方面具何重要意义,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型的资产负债表管理工具,亦是鼓励金融创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改革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国务院提出了"有序推进市场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盘活货币信贷存量,更有力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相关工作要求。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在优化贷款结构、调节集中度、缓解资本压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型的资产负债表管理工具,亦是鼓励金融创新、发  相似文献   

12.
一、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及发展(一)资产证券化的定义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它是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稳定预期现金收入的资产汇集成资产池,对风险、收益要素进行结构性重组,并实施信用增级,从而将组合资产的预期现金流收益权转化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债券或收益凭证型证券的技术和过程。广义的资产证券化包括实体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以来,国内资产证券化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这一创新性的融资方式正在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利器。资产证券化的实质,就是通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资产,经过一定的结构安排,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由此加速资产的流动,重新配置金融资源,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金融运行效率。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盘活银行存量资金,为市场创造流动性和分散风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助推经济转型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基于对国内整体经济形势与金融发展阶段的准确研判,在金融改革的总体设计中,作出了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战略性部署。  相似文献   

14.
<正>资产证券化已经逐渐演变成为"大合唱"——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持续提速,开始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记得干禧年之初,记者有一次采访某国有大行部门老总,这位十分"新锐"的被访者饶有兴味地大谈如何在中国推出资产证券化产品。当时,"资产证券化"作为舶来品,绝大多数国人还闻所未闻。时隔十几年,资产证券化经过新千年之初的"试声"、2005年开启试点的"练唱"、2012年的正式重启,几度起伏之后,终于隆重登上了中国金融界的历史舞台。2013年8月以来,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持续  相似文献   

15.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从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应用角度,结合林业融资的现状和林业自身的特点,提出了林业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和模式,为商品林的投融资渠道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对于解决我国林业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8月6日,农合系统首单信贷资产证券化"花"开广东顺德农商银行。作为银监会确定的农商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工作六家试点单位之一,顺德农商银行是如何入围试点的,又是如何开展资产证券化筹备工作的?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农商行有何意义?特别是对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有何帮助?围绕上述问题,《中国农村金融》杂志对顺德农商银行董事长姚真勇进行了专访。厚积薄发《中国农村金融》:首先,祝贺顺德农商  相似文献   

17.
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工具运用到林业生产建设融资中,是解决林业建设资金短缺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在分析资产证券化的含义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森林资源资产证券化的适用条件和对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作用,提出了发展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证券化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不断发展壮大,产生众多互联网金融产品.在这一浪潮中,我国的信贷行业增长迅速,政策环境也由宽松转向严格,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步发展成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但是,资产证券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对违约风险、增信方式、杠杆率和信息披露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管理系统、增加...  相似文献   

19.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的现金流量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进行分离组合,进而转换成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1999年后,在我国金融改革深入、金融结构创新及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的背景中,资产证券化开始进入中国金融领域。但是在实践中,资产证券化在中国有其特殊的制约因素,如在资产证券化的真实供给、资产证券化的现实需求、资产证券化操作中“真实出售”或“破产隔离”的法律空白、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模式等方面,都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需要给予回答,提出相应对策。鉴于我国目前资产证…  相似文献   

20.
美国在资产证券化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为现在更稳健地利用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审慎的思考空间。新时期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政策和法律层面有了新需求,也对监管者和银行机构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