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合力打造大珠三角金融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经 《广东经济》2003,(9):22-24
2003年6月30日,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在香港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CEPA的签署和实施,打开了内地与香港经贸合作的新空间,使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合作从此迈入新的历史阶段。广东作为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最密切的内地省(区),CEPA的  相似文献   

2.
2003年6月,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协议(CEPA),并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不久,中央政府又与香港特区政府就CEPA框架下内地进一步扩大开放,签署了CEPA补充协议二和补充协议三。在CEPA的推动下,两地经济融合已经步入了一个新阶段。回顾CEPA实施以来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对进一步贯彻实施CEPA和推动两地经济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胜华  梁晓 《新经济》2004,(10):78-81
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分别签署的《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包括三方面主要内容: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其主要精神,是在内地和香港、内地和澳门之间,建立起一种双向的、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4.
《时代经贸》2008,6(10):61-66
2008年是CEPA实施以来的第5年。2003年10月29日.中央政府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英文简称CEPA。以下简称《安排》),使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建立了自由贸易关系,标志着内地与澳门的经贸交流与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5.
发挥香港服务业优势 促进两地经济共同繁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EPA是内地与香港签署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性质的安排,实质是通过加大两地市场开放,特别是内地市场对香港“同等优先”开放,使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香港服务业与全球成长最快的内地制造业资源充分有效整合,从而实现两地优势互补,提升各自的市场竞争优势,促进两地经济共同繁荣。并提高两地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2004年1月1日CEPA正式实施以来,CEPA的效果已逐步得到显现。作为CEPA重要实施内容的服务业,既是香港经济的优势所在,也是内地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点。本文主要以香港服务业优势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2009,(4):13-13
在金融海啸未消退之际,中国内地继续出台及落实助港经济措施。《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补充协议六(或CEPA七)5月9日在香港签署。新补充协议中服务贸易的开放措施将于今年10月1日生效,相对以往在下年1月1日生效的做法提早了3个月。  相似文献   

7.
CEPA对内地与港澳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签署的CEPA类似于建立自由贸易区。在这种特殊制度安排下 ,CEPA将给各方带来正面效应 ,其负面影响比较小。CEPA能够使内地与港澳三方利益均沾 ,从而形成优势互补、密切合作和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期拉瓦 《时代经贸》2013,(2):74-74,76
香港与内地,在2003年6月29日,共同签署了“关于完善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关系的协议”(简称CEPA)。CEPA的顺利实施加速了香港和内地经济的融合,促进了两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时代经贸》2012,(13):50-54
随着内地与澳门经贸合作政策的不断深人,澳门的会展业在辛勤耕耘十余年后,迎来了越来越广阔的前景,尤其是《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补充协议八和补充协议九的接连发布,不仅在通关便利、人员资格考核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今年7月2日签署的((CEPA补充协议九》更是明确提及,  相似文献   

10.
《时代经贸》2005,(4):11-11
3月21日.香港特区政府发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香港的失业率为6.1%.是39个月以来的最低值.整体就业人数达3346万人.为历史新高。此外.3月16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在新财政预算案中宣布.香港去年GDP增长率达到8.1%.不仅是4年来最高的.而且也高于过去20年的平均增长率4.8%。不少香港媒体和国际投资银行都认为.香港经济经过数年的调整之后.已经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正在开始复苏.而这其中.CEPA的作用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11.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于2004年1月1日实施以来,内地和香港经贸关系趋于紧密,享受税收优惠的港产物品已开始在内地销售。随着CEPA的落实,资本和劳动力在两地之间的流动必然加剧。可以预见,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建立使得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的协调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王彬彬 《时代经贸》2007,5(12X):83-84
我国内地与香港地区建立的CEPA服务贸易安排,是由两地在服务贸易区域一体化方面所作的一次全新的正式的法律制度安排。一方面,CEPA服务贸易安排必须遵循GATS中所体现的WTO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在符合WTO原则的前提下,CEPA将使双方分别从对方处获得超越GATS协议的服务贸易优惠待遇。  相似文献   

13.
胡华军 《经济管理》2004,(17):75-78
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下简称CEPA)签署后,中央政府十分重视CEPA签订后的各项后续工作,国务院专门责成商务部牵头、各部门相互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同时,内地许多地方政府也因应CEPA为两地深化经贸领域合作而创造的新契机提出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14.
一、澳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一)CEPA为澳门和内地的更紧密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003年10月17日,国家商务部和澳门特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并于2004年实施。以世界贸易组织(WTO)多边规则和“一国两制”方针为法律依据的CEPA是国家主体和其单独关税区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它的实施不仅消除了澳门与中国内地经贸交流中的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95—2010年CEPII数据库中的贸易流量数据,将倍差法引入贸易引力模型,分别从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了CEPA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净贸易效应,也即"平均处理效应"。更进一步,为了得到更精确的计量结果,本文采用泊松极大似然估计法纠正零贸易流带来的估计偏差。结果表明,CEPA对中国内地和香港均具有一定的贸易创造效应,然而却不存在贸易转移效应的证据,因而总体上提高了两地的福利水平。具体的,CEPA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87.9%和8.5%,即CEPA对中国内地—香港的双边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更能够提高香港在中国内地的贸易地位。因此,积极推进和完善CEPA无论对中国内地还是香港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卫成  李东 《经济论坛》2004,(19):37-37,30
香港回归祖国六周年之际,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主要内容涵盖三大方面,即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便利化。当前,许多文章重在阐述CEPA对香港经济发展的作用。我认为CEPA不仅有利于解决香港经济问题,而且有利于提高内地经济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招玉芳强调,确保各项开放措施真正落地、取得实效。3月23日下午,国家商务部、广东省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联合在香港举办2015年CEPA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宣讲会,副省长招玉芳出席并致辞,国家商务部及广东省有关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并介绍港澳服务提供者在广东省投资备案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香港特区政府及商协会等业界代表共300多人出席。  相似文献   

18.
CEPA下政府对粤港澳高校教育合作支持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是内地与港澳实现全面区域经济合作的政府间制度安排。CEPA具有自由贸易协议性质,受国际经济法规制约,它的精髓在于把内地与香港、澳门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提升到制度化建设的层面。经济合作绝非仅仅局限在经济和贸易领域,它要求地区内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与之密切配合。本文主要分析CEPA下政府对粤港澳三地高校合作的支持,并提出政府对三地高校教育合作支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CEPA后的两岸四地经贸关系走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底,祖国大陆和台湾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岸四地经贸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随着港澳与内地实施CEPA后,中国内地的区域经济合作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新的视角关注并研究两岸四地经贸关系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整合框架下的澳门产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澳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一)CEPA为澳门和内地的更紧密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2003年10月17日,国家商务部和澳门特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并于2004年实施。以世界贸易组织(WTO)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