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凯  曾尊固 《经济地理》1996,16(4):83-88
在实地调查所获得大量信息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苏锡常地区农业产加销系列化经营的发展状况与特点、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若干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
3.
产业集群网络与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斌  冯娟  曾菊新 《经济地理》2007,27(3):427-432
经济全球化催生的区域竞争引发地区合作需求,基于经济一体化目标的城市群战略备受推崇。产业集群网络是区域产业集群的一种空间组合型式,也是一种具有生产效率和创新效应的经济空间组织模式。目前的武汉城市圈是一个松散的“经济联邦”,但存在区域整合的产业、空间和创新基础。其产业发展潜力分析表明:以钢铁、汽车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为依托,构建区域集群网络,能够充分发挥武汉市的产业组织和创新扩散功能,从而推动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朱传耿 《经济师》2004,(11):7-8
跨国公司与城市体系的空间组织 ,既有联系 ,也有区别。在职能分工、空间等级层次对应等方面具有联系性 ,在影响因素、形成机制方面具有差异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它们相互支撑 ,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区产业规划要尊重市场选择结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
企业是产业转移的基本主体。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企业不断进行着区位的调整和空间的扩张,随之产生了企业空间区位、空间结构、空间战略、空间行为和空间关系等各种企业空间组织问题。产业转移和企业空间组织是来自不同层面的同一个问题,前者着眼于宏观层面上产业经济发展中企业群体层面的空间过程,后者则着眼于微观层面上企业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空间活动表现。其中,产业"为什么转移"、"转移什么"、"如何转移"和"转移到哪里",主导了企业空间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兼与温州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发展模式的几个理论假说   改革开放以来,以苏州、温州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其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被概括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所谓“模式”或“发展模式”,其基本涵义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也就是对特定时空经济发展特点的概括。根据此定义,我们先要澄清以下问题:   1、模式是不变的吗 ?我们认为,发展模式都是特定约束条件下微观行为的宏观表现,条件的可变性决定模式内涵的可变性。对同一模式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加区别的模式观,实…  相似文献   

8.
城市功能与城市产业发展相辅相成。北京市作为国家首都,除了具有一般城市功能之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殊功能定位,这对首都产业选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明确新时期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对产业发展的需求和实际影响,提出基于新时期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现代产业体系,并对加速推进首都现代产业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业的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也离不开政府的适度干预与调节。本文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在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政府和市场在产业选择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的观点。借助韩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分析,得出绪论产业选择的过程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经济发展,推进新一轮创业,基本出发点是什么?是市场。市场对于企业,对于一个地方的经济,好比水对于鱼,是其安生立命之本。一个企业如果失去了市场,它就没有了立足之地;一个地方的经济失去了市场,它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如果福建的企业能够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我们就会获得更大的生存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区域文化与文化发展的空间组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宇  沈山 《经济地理》2006,26(5):892-895,809
在阐释区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对江苏省区域文化类型进行了划分,探讨了新时期江苏省文化发展的空间组织,并将其概括为:1个文化发展中心,2个文化发展副中心,4类文化发展区域,5条文化发展轴线,7个历史文化名城,50个特色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组织创新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陈会英  周衍平  刘肖梅 《经济地理》2004,24(2):272-276,284
通过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状况调查研究和个案分析,概括了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组织特征和绩效评价,剖析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囚徒困境、过度竞争、逆向选择等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初步提出了旅游产业组织的概念体系,并以河南省渑池县为例进行了初步研究。指出旅游产业组织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产品营销系统工程,其目的是追求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效益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4.
模块化生产网络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模块化生产网络兴起以后,对生产业务外包、产业集群、企业规模、交易成本理论、熊彼特创新理论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变迁与产业政策选择——以东亚经济体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系统梳理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关于产业结构变迁与产业政策选择的分析框架。产业结构变迁的规律(即配第—克拉克定律)是一条客观经济规律,当政府顺应这一规律,它就能选择性地运用产业政策来干预、影响甚至主导产业结构变迁的进程和速度。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水平下,政府会选择不同的产业政策,进而导致四种不同类型的产业结构变迁形式。以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韩国等东亚经济体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李江 《经济地理》2008,28(4):578-582
集中与扩散的对立统一是引导产业有机集聚的理论基础.合理的空间集聚有利于促进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和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文章结合深圳宝安区在工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恶化、城市用地功能结构失衡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基于工业园区整合的产业空间重构思路,构建了"三轴五片二十四园"的产业布局结构,阐述了空间整合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并提出推动园区整合的若干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区位问题及其重构的目标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雄  朱华友  张理华 《经济地理》2006,26(3):383-386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空间结构问题有:产业空间联系缺乏、区域协作程度低下、企业空间组织结构性缺失等.因此,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产业区位的重构是必然的:结合国有企业改制与重组、工业园区的调整、老工业区的搬迁、招商引资等方式,对资源实行空间重新组合,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重构的目标是促进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培育良好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铁西老工业的搬迁和长春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配套产业的建设两个案例的分析,为东北老工业的产业区位重构提供实证指导.最后进一步思考了产业区位重构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工业无疑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而工业发展又离不开工业设计。重视和加强工业设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工业设计的重要作用,不仅能更好地塑造长株潭产业形象,有效提升长株潭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能提高长株潭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有力推动长株潭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两区合并背景下,如何实现大浦东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的效应最大化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在总结大浦东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立足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优势,构建了由国际先进、国内领先、重要产业、辅助产业等四个层次组成的竞争型、创新型、服务型现代产业体系;提出了由三城、两带、一网构成的大浦东3.2.1产业空间格局,构建了大浦东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社区空间组织管理:问题、思考与创新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俊芳 《经济地理》2003,23(2):225-229
在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单位制的城市社会管理转为社区制的城市社会管理的大背景下,以城市基层居民委员会辖区为单位的城市社区空间组织管理越来越实现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对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空间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提出了创新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