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洞庭湖的演化与生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洞庭湖会消亡,三峡水库运行只能延长其寿命,是目前的主导认识。根据构造沉降和泥沙淤积的相对关系,近100年来洞庭湖的演化经历了下荆江裁弯前后的萎缩和基本保持不变两个阶段;三峡水库蓄水135m高程标志着进入湖的扩大阶段;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受洞庭湖演化、“泥沙淤积搬家”和三峡水库年内下泄量变化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在其综合作用下,湿地生态系统由顺向演替转化为逆向演替。如此,三峡水库运行将使洞庭湖的生态问题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将成为湖区可持续发展等同于防洪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荆江段泥沙淤积搬家与洞庭湖的防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荆江裁弯以后,本应淤积在洞庭湖的部分泥沙搬家到湖口城陵矶河段淤积,从而引起了洞庭湖调蓄量的被动增大而恶化了防洪形势;三峡水库运行后,坝下泥沙虽有变化,但泥沙淤积搬家现象仍然存在。为此,提出恢复一万年前的嘉鱼九宫湖-鄂州樊口段长江古河道,以疏浚城陵矶河道泥沙,作为三峡水库防洪的配套工程而形成“上堵洪水下疏泥沙”堵与疏相结合的防洪体系。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区的湖垸农业、洪涝灾害与退田还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分析了洞庭湖的兴衰、演变与湖垸农业的关系;认为洞庭湖区的洪涝灾害是长期泥沙淤积与大规模围垦的必然结果:泥沙进入洞庭湖淤积,是形成湖垸农业的基础;围湖垦殖是泥沙淤积的结果,大规模围垦加速了洞庭湖的萎缩;湖盆的急剧萎缩,减少了湖泊的调蓄能力,是洪涝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湖垸农业就是一部先淤后垦、先垦后围、围湖垦殖、湖垸转换的历史;在分析洪涝灾害规律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退田还湖区几种替代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初探三峡水库湿地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水库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人工湿地,库长约650km,平均水面宽1 500m,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及其多功能性的特征;分析了三峡水库湿地面临的3个问题:水污染现状及新污染问题的预测、泥沙淤积及其发展态势、生物多样性危机及其增多的趋势;提出了保证三峡水库湿地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制定三峡湿地地方性保护法、建立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三峡湿地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及搞好长江上游生态恢复重建等。  相似文献   

5.
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经济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供给-需求理论.结合自然资源经济价值的评价方法.建立了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经济价值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并运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防护费用法和恢复费用法分析评价了三峡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防洪和发电是三峡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正面影响.三峡库区水污染、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和三峡水库淹没是三峡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由于人工围堤垦殖以及湖区上游四大河流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湖床、水位不断抬升,湖面的面积也日渐缩小,由于存在大量污染源,致使名贵的淡水鱼成为了濒危物种。另一方面,由于湖区血吸虫蔓延,人们不愿意花更多的力气改善土质,甚至让土地荒废。为了提高洞庭湖区的土地质量,保护湖区生态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湖区的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成本,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降低湖区的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成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知识长廊     
为什么长江中下游一带湖泊特别多   长江中下游一带,据不完全统计,这里的湖泊洼地总面积达 2万多平方公里。   长江中游的平原在地球最近的历史阶段,是一个地壳发生下降运动的地区,曾经形成过巨大的洼地,出现过远比今天的规模大得多的湖泊。后来,由于河流带来的泥沙不断淤积,将湖底垫高,有的地方逐渐露出水面,原来的大湖终于被分割成许多较小的湖泊了。   河流不仅带来泥沙使湖泊淤积,当洪水泛滥时,河流两岸的土地也都淤积了泥沙,由于泥沙在各地淤积厚薄不一,表面凹凸不平。当洪水退出时,有些凹地积水未泄,成了湖泊。 …  相似文献   

8.
巢湖泥沙淤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巢湖古今的泥沙淤积状况、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目前造成巢湖快速淤积的原因以及由此所引起的问题;提出了进行清淤、沿岸筑堤、恢复流域生态和减少流域水土流失等减缓泥沙淤积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位山灌区渠系泥沙淤积问题。结果表明:西输沙渠尾沉沙池口淤高导致水面比降远小于设计比降是西输沙渠泥沙严重淤积的主要原因;西输沙渠的泥沙淤积主要是溯源淤积,由于入池水流不畅、出口处落差较小、日常引沙量较大导致泥沙淤积严重是造成西沉沙池淤沙容积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建议改造输沙渠、优化灌区引水引沙调度方式、实现西沉沙池的动态调控,采用提水或扬水灌溉方式治理位山灌区的泥沙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疆多山溪性河流,坡陡流急,携带有大量的推移质和悬移质泥沙,能否解决河道推移质泥沙入渠和渠系淤积问题是山溪性河流引水枢纽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就安集海一库引水副渠的淤积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鄱阳湖区洪水灾害与孕灾环境变化的关系,包括全球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破坏、大规模围湖造田和三峡水库的运行等与洪水灾害的关系,针对鄱阳湖区洪水灾害,提出了洪水灾害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洞摩湖湿地资源特征和利用现状;洞庭湖湿地资源丰富,利用潜力巨大,在资源利用上存在着利用不足和过度利用两种倾向;由于自然因素特别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使洞庭湖湿地面临诸多生态威胁;提出了建立综合性湿地自然保护区、防治水土流失、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实行湖泊湿地生态整体开发、加强湿地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湿地水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区湿地水域有3种类型:湖盆中心敞水带、滨湖季节性淹没带和湖区外环渍水低地带,呈碟形盆地圈带状立体景观结构的特征,即同心环带状:湖盆中心带、湖滨中环带、外环带。该湿地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十分丰富,有辽阔的湖洲滩地。分析洞庭湖湿地水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湿地面积减少,蓄水能力及调蓄洪水能力减弱,洪涝灾害频繁;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受损;水质污染严重,水产品质量下降。鉴于洞庭湖湿地复杂的生态系统和丰富多样的水域资源及现存问题,提出分别适应洞庭湖区3种类型湿地水域的生态农业开发模式,以期达到保护湖区湿地水域生态环境、湿地资源持续利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洞庭湖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所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3方面:湿地类型面积变更、环境污染及大型工程等方面的影响;提出若干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区生态链与产业链构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入手,指出生态链与产业链的构建是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两个枝心;提出了一系列构建模式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洞庭湖水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风险,根据2009-2011年洞庭湖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洞庭湖通过饮用水途径引起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由毒性物质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总风险在1.37×10-5~3.06×10-5/a之间,平均为1.84×10-5/a,低于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10-4/a。毒性物质总健康风险主要来自As,水环境健康风险表现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的水期变化特征。水环境健康风险污染物As主要来源于湘江,因此,加强湘江流域重金属,特别是As的污染治理是降低洞庭湖水环境健康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