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在速度制胜的电动车行业,唯有“快”才能弥补不足,才能迅速扑向全国成为强势品牌。比德文正全力以赴地抢时间,争速度,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公司名称:潍坊比德文电动车制造有限公司成立时间:2001年品牌提升速度:短短七年,完成了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品牌到国内电动车行业领军品牌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销售与管理》2005,(12):43-47
中国的床垫市场很有意思,这里没有惊爆全城的疯狂促销,没有动辄波及全国的价格战,没有号令市场的垄断性品牌,也没有绝对的弱者。这是一个诸侯割据的战局,小到每座城镇,大到每个省、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强势品牌。今年年初,广州东方船广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船)开始为床垫市场的区域劲旅——喜临门进行品牌服务,在两次调查报告的分析和认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喜临门品牌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3.
《销售与管理》2006,(4):I0022-I0024
中国餐饮市场风起云涌,餐饮业已经逐步迈入了规模化、标准化、多元化、主题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作为餐饮企业,如何面临市场激烈竞争塑造自身餐饮品牌?如何强化区域市场的品牌影响?如何从强势区域品牌向全国性品牌扩张?如何进行中式正餐的连锁经营以谋求规模化发展?这是令很多餐饮企业头疼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餐饮市场风起云涌,餐饮业已经逐步迈入了规模化、标准化、多元化、主题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作为餐饮企业,如何面临市场激烈竞争塑造自身餐饮品牌?如何强化区域市场的品牌影响?如何从强势区域品牌向全国性品牌扩张?如何进行中式正餐的连锁经营以谋求规模化发展?这是令很多餐饮企业头疼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白酒不断增量的大背景下,二线品牌开始寻求扩张的现象愈加明显。需要指出,这里所说的二线品牌主要指茅五剑泸这些全国性品牌以外的强势酒类企业。前几年,这些企业多以精耕省内市场为主,不过从去年开始,部分品牌已经尝试向全国选点扩张。而在今年,这种现象正变得日益普遍。[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宋河远征     
宋河是河南酒业中第一个成功复兴的品牌。也是第一个大张旗鼓向外扩张的品牌。几年前我们曾提出。品牌的区域化发展是白酒业的主要发展模式。但是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区域强势品牌成长起来后开始谋求向外拓展。在这方面。宋河无疑是个极好的样本:在奠定河南白酒市场领导品牌的地位后,宋河开始向省外拓展。  相似文献   

7.
张裕在福州市场上的优势是综合的,长期以来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积累以及销售网络的扩张,使得张裕成为福州红酒市场的第一品牌。张裕几乎垄断了从流通到商超再到酒店的各个渠道,对于其他品牌来说,“渠道压力”很大。如何冲破张裕福州的渠道封锁,成了一个摆在众多红酒品牌面前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要闻     
大众高调南下2009年11月22日,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携手旗下两家合资公司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高调宣布了大众"南方战略",这意味着大众品牌将深耕南方市场,提升为和北方市场同样重要的战略地位。该战略将成为大众汽车在未来中国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的指导性战略。从区域优势向全国市场均衡发展的转变,是目前国内汽车企业的主要战略。此前,  相似文献   

9.
提起全国化.也行很多白酒企业都会有些畏惧,随着酒水市场用的继续升高,以及白酒终端之后的迷茫,做全国市场成为了各大区域强势品牌的一种奢望。不过,伴随着区域强势品牌战略发展的需求,今年以来,“走向全国”的呼声开始再次响起。鄂酒,徽酒,陕酒、冀酒以及鲁酒、苏酒(指江苏酒)等主流板块,都正走在全国化扩张的路上。尽管有些企业只是小范围运作,但终究成为区域强势品牌市场外拓的一个强烈信号。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是名优白酒利好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白酒行业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整个行业的利润出现了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白酒市场品牌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2.企业更加注重品牌战略,行业进入了品牌竞争时期;3.在企业管理上,大家都开始注重集约化管理,精细化营销;4.企业发展多数比较稳健,企业家们在市场扩张、多元化方面表现出了更多的理性,比如很多区域强势品牌在向外扩张方面都比较谨慎,他们更注重在区域市场精耕细作;5.企业发展更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而且很多白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得到增强。另外,受税金的影响,全国市场出现了区域性分化,中高档白酒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11.
于悦 《糖烟酒周刊》2007,(28):34-37
看哪,那些全国化的急先锋们! “全国化”。这对于已经习惯了区域化的白酒业来说是个久违的词语!其实,对于中国白酒业来说。区域化从来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事实上,最近两年行业内已经出现了一股全国化的新浪潮,以洋河、郎酒、今世缘、汾酒、西凤、枝江等品牌为首的区域强势品牌正成为这股新浪潮的急先锋。他们均在产地市场取得极大成功,随后雄心勃勃,开始在全国市场跑马圈地。在他们后面的,是更多区域强势品牌的全国化试水。这是继区域品牌全国化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广告酒时代),区域强势品牌打造之后白酒业的第三个竞争时代,即区域强势品牌二次外拓,也就是本专题讨论的“全国化新浪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糖烟酒周刊》2006,(29):22-22
近几年出现了一批活跃的区域品牌,它们有的是地方老名酒的“复苏”或升级产品,有的是新兴地方品牌。它们立足于本地市场,开始向更大的市场扩张,而且涨势凶猛,比如江苏的洋河、今世缘,湖北的枝江,河北的老白干、板城烧,河南的宋河、仰韶等等。这些区域品牌扩张的前景如何?能否成为整个白酒市场的主流品牌?它们的流行时间会有多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根据调查,湖南株洲和益阳白酒市场与全国其它地方相比有许多不同:株洲的广告酒现象比较突出,这在全国声讨终端的大环境下值得关注,而在益阳,枝江大曲在不长的时间内打破了非常强势的地产品牌的垄断,这在区域强势品牌成为全国市场的一个主要特点的今天,对不同品牌如何开发外地市场具备借鉴意义。本文从市场调研的角度对株洲和益阳白酒市场进行了全景透视,通过不同的数据对比,尤其是市场运作时间、品牌销量和市场投入费用的对比,让我们再次深刻感悟白酒市场的变幻莫测,同时也让经销商在终端和区域品牌两座大山的压力之下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告》2012,(2):2
身为哲学硕士,从创立焦点广告的第一天起,徐丽就相信,打造第一品牌,是营销和广告人的最佳成绩单。15年来,徐丽旗下的焦点广告全面服务的中国本土品牌超过100个,常年管理的第一品牌超过8个,品牌价值总和超过300亿元(世界品牌实验室2007年度《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聚焦中国市场,成就第一品牌,这是徐丽和焦点团队的梦想。  相似文献   

15.
在区域白酒全国化的调查过程中,很多专家的观点也不约而同的一致,他们认为区域强势品牌要想成长为全国性品牌,5个亿是起点,10个亿是拐点。销量规模的放大必须执行走出去战略,然后在巩固本地市场的同时,稳步寻求外围市场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告》2011,(11):2
身为哲学硕士,从创立焦点广告的第一天起,徐丽就相信,打造第一品牌,是营销和广告人的最佳成绩单。15年来,徐丽旗下的焦点广告全面服务的中国本土品牌超过100个,常年管理的第一品牌超过8个,品牌价值总和超过300亿元(世界品牌实验室2007年度《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聚焦中国市场,成就第一品牌,这是徐丽和焦点团队的梦想  相似文献   

17.
冰灿 《价格月刊》2003,(2):34-34
要拥有市场,就要先拥有品牌 当今的市场竞争,已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逐步转向品牌竞争.正如美国著名广告研究专家莱利·莱特所言:"拥有市场将会比拥有工厂更重要,拥有市场的唯一办法是拥有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品牌."  相似文献   

18.
张明 《大经贸》2008,(6):70-73
笔者从2005年开始在越南从事广告策划和市场调查工作,先后为TCL越南公司、越南东亚银行、BigC超市等策划系列户外广告宣传。2007年,笔者协助江苏某电动车公司进入越南市场,目前该公司电动车在越南的月销量超过1000台,是越南电动车销量最大的公司。同时,笔者在越南工作生活了三年,对越南家电市场有较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王睿 《广告大观》2004,(9):107-107
红牛进入中国市场八年来,我们的成功与对功能饮料概念的传播、消费需求的培育分不开。从起初的新名词到今日的家喻户晓,中央电视台一直是我们红牛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从我们的广告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亮相开始,红牛开始被全国人民所熟知,“困了累了喝红牛”的广告理念也  相似文献   

20.
“全国化”是战略,“稳布局”是战术。当区域强势品牌开始进行全国化的时候,面对林林总总的各个市场,了解市场特点,清晰布局脉络,是每个区域品牌最想知道的关键问题。《糖烟酒周刊》Fact-Finding对全国近200个城市做了调查,其中包括省会和各省的地级城市,范围涉及到东北、华北、华东等各大白酒主销区域。 为了方便企业对这些城市有个更明确的认识,在外拓这些城市时更有针对性,我们对已调查城市进行了筛选和归纳,然后根据是否适合企业外拓的难易程度,总结出开放型城市、封闭型城市和机会型城市,并且根据所涉及的市场细分为华中、华南、华北、华东、东北、西北等区域,希望给全国化布局的企业以借鉴和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