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应该基于实践过程中新知识的生成性与个体差异性,树立实践教育的知识观;基于开放性和能力型的取向,树立实践教育的课堂观,基于学生的主体性,树立实践教育的学生观;基于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与促进者的角色转换,树立实践教育的教师观。实现课程化的路径选择是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师资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拓宽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渠道有利于改变目前普通高中教学重智轻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的现状,有助于学生科学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养成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增强学生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拓宽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渠道的路径包括:通过学科课程积极开展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以及实施独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策略主要有聚焦学生生活、社会发展以及时代命题,突出德育时代性;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强化综合素质培养;健全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为课程实施提供动力支持和资源保障;建构与实施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课程实施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调查表明,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呈现出多元和复杂的特征。多数教师认同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但在实践中要践行这种理念会遭遇很多困境,教师教学行为与课程改革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变革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路径和策略包括引导教师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认识教育的价值,提升教师变革动力;建构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教育理想的学校文化;重建合作开放的教师专业文化;构建基于人格和谐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动态互惠的院校合作伙伴关系;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指导改进教师培训模式,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等。  相似文献   

4.
现代高职课程考核改革愈发突出能力,从而逐步加大过程性考核比重。针对当前课程过程性考核检查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过程性考核质量监控管理要在“以人为本、基于能力本位、学习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本着“整制度,抓依据,实时性”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管理目标,本着纳入日常教教学监控全过程、综合考量的管理思路等方面构建更易于实行的过程考核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并指明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从而为现代课程考核管理改革实践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文化的建构,是使课程具有自律自主及自为性的文化品性,而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主体教育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与生成性,视课程为文化,是建构课程文化的主要策略。教师专业化是实施主题教育的重要保障。本文从主体教育与教师专业化两个层面来关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职业技术教育参与式课程思政建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任务,以全过程、全员、全方位参与课程思政教学为手段,以价值观塑造为主线,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学生课前参与教学设计,课中通过“播—导—测—论—引—评”六步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课后通过教师带领下的集中实践和自我组织参与的分散实践等方式参与教学实践,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有效提升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校本课程的理念与内涵、高职院校定位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两个方面指出,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开发代表着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高职院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构建学校特色、弥补分科课程不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独特性原则、综合实践性原则和先进性原则。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时要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渐进式推广策略,循序渐进;同时,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变化性,一般不固化成带共性的稳定的教材;校本课程开发要付出很大的工作量,因此要建立长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过程,其最终目的在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性的学习需求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如课程资源薄弱、课程形式单一,特别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足等现实问题。为此,基于行动的教育理念提供了富有启发性意义的思考:当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使其融入自身的教育生活时,基于行动的校本课程开发方具有教育与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逐渐加大了对学前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视度,旨在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幼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在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学前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对于学前教育而言,需要严格按照专业认证相关标准和要求,紧扣国家标准,遵循教育规律,优化或重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师德教育理念,形成成熟、健康的价值取向;规范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支撑毕业要求;提升课堂教学信息化水平,注重实效性;接受多方信息反馈,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以实现学前教育课程体系持续不断的优化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游泳课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体育活动。在高职院校开设游泳救生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个人能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游泳课不仅应限于竞技体育教学,还应加强安全教育。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高职游泳救生课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针对目前教学模式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以传统课堂教学为基点,依托互联网,以学生为中心,结合高职院校游泳救生课程的特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沟通方式,注重学习活动和学习情境的构建,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反馈,以提高高职游泳救生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