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浙江全省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较高,但省内11地市旅游景区开发与资源储量并不完全同步.根据旅游资源丰度的评分标准,对浙江省11地市的旅游资源的丰度值与旅游景区的丰度值进行对比发现,浙江省各地市旅游景区开发呈现出两种类型:同步区域(景区开发同步于资源基础)、错位区域(景区开发滞后于资源基础).通过分析影响景区开发与旅游资源基础不同步的原因,如地方经济实力、区位条件、产业地位等,进一步探讨实现两者合理同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环城市(群)游憩带地区,因城市规模市场、旅游出行便捷、核心资源吸引、城乡环境差异、旅游用地宽裕等因素,成为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理想空间。通过对环大珠三角城市(群)游憩带上广东各市在建、待建山海旅游产业园区的实地调研及其规划文本分析,发现在南部滨海休闲游憩带与北部山区生态游憩带上,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成为趋势,已从单纯资源景区组团式集聚(资源景区组团)发展到度假要素配套式集聚(度假娱憩综合体),乃至旅游产业集群式集聚(旅游产业园区)阶段,反映了资源、资本、智力等因素的不同作用,并在依赖资源环境、城市城镇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促成了观光游览型、度假娱憩型、文化创意型、装备制造型等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为发挥旅游产业的规模经济、集聚经济效应,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地方政府需要在旅游产业规划、公共平台建设、公共服务提供、旅游用地审批等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中国4A级旅游区(点):空间特征与产业配置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马晓龙  杨新军 《经济地理》2003,23(5):713-716,720
高级别旅游地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依赖型资源,其研究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对我国4A级旅游区(点)的空间分析,发现其与区域经济水平和城市发展水平有明显的空间耦合关系。通过统计分析方法,选取能够代表旅游业发展程度的有关指标,对4A级旅游区(点)和其数量关系研究,得出4A级旅游区(点)的数量与区域旅游产业规模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我国旅游产业的区域发展差异,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资源基础,但也面临巨大压力。最后对我国4A级景区的发展提出初步建议,认为应通过城市旅游功能的发挥,积极开拓娱乐旅游、度假旅游等新产品类型,分流游客,逐步改变我国旅游产业的高级别资源依赖模式。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分析四川发展体育旅游经济的作用及其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探讨四川体育旅游资源与产业经济互利有益发展的相关措施:充分利用自然人文资源,以品牌带动产业发展,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塑造四川体育旅游文化特色,成立区域体育资源开发组织,改善投资软环境,促进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在汶川地震灾区,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发展经济,而且是为灾区藏、羌等民族文化的保护、复兴和创造必备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5.
杨英 《产经评论》2012,(1):104-110
区域旅游资源及其评价是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文章在讨论"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状况的基础上,定义区域旅游资源的概念。分析并指出将区域旅游资源分成自然旅游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及由此建立的相应的区域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即所谓的"两分评价法"),对小空间尺度的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存在着局限性。提出对小空间尺度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有效评价的"三分评价法",即将区域旅游资源分成显性旅游资源、隐性旅游资源及辅性旅游资源三大类。小空间尺度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类型很多,有如香港、澳门、瑞士达沃斯小镇等等,本文主要以香港为例对小空间尺度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作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6.
区域旅游政策的形成是多个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过程。结合不同区域的特征研究政策导向的差异性能够为政府制定弹性的旅游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从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两个维度出发,通过四象限分析,将不同的旅游地分为四大阵营(旅游产业强势区、旅游产业弱势区、旅游产业拉动区和社会经济推动区)有利于确定不同旅游地差异化的旅游政策。分析认为:使本区域进入旅游产业强势区阵营是各旅游地发展的终极目标;处于旅游产业拉动区与社会经济推动区阵营的旅游地,旅游政策定位存在明显差异;处于旅游产业弱势区的旅游地,旅游发展条件及其政策的选择将决定该区域未来的两种不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李先跃 《经济地理》2019,39(12):212-220,229
通过选取CNKI数据库期刊和博硕论文为数据基础,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可分三个阶段,即萌芽期(2008年以前)、起步和发展初期(2009—2017年)、全面发展期(2018年以后);高产作者群尚未形成,作者间和研究机构间合作少;研究机构以中部和东部地区居多,主要为高校的旅游类和经济管理类二级学院;研究主要方向是产业融合发展、区域研究、新产业、新业态。从研究内容来看,受政策导向明显;以经济效益研究为主导;区域融合发展对策研究多,基础理论研究未成熟。在国家"宜融则融、能融则融"思路指导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将朝广泛融合和深度融合方向发展,未来区域融合研究仍占主流,新产业、新业态和新产品是研究重点,应重视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的推动力,采用多学科与多方法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8.
基于因子分析的湖南省区域旅游经济区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以湖南省14个市、自治州的旅游经济综合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湖南旅游经济发展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文章选取40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所列市(州)旅游经济区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上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结合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文章解释了该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存在的原因,提出缩小区域差异,加强合作以发挥各市(州)旅游优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旅游促进社会就业增长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汪宇明 《经济地理》2003,23(3):401-404
中国旅游就业结构正在转型。作为世界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之一,无论是入境旅游、国内旅游,还是出境旅游,中国旅游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具有世界意义。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各地发展旅游经济,拓展就业空间,创造了许多经验和模式;同时,不同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约束环境条件下,旅游就业的容量和模式也不相同。为此,要进一步总结各地发展旅游经济与促进社会就业增长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不同旅游资源环境和市场需求约束条件下的旅游就业容量、模式和规律,借鉴世界旅游组织(WTO)推荐的卫星帐户(TSA)统计原理,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旅游促进就业增长的测算模型,为国家发展旅游产业、促进社会就业增长提供决策依据,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的旅游经济与就业理论。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21,(1)
当下,旅游活动的广泛开展带动旅游经济的不断提升,同时相关旅游科技也在不断发展,为人文旅游资源成为历史课程资源提供可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中提到:校外的社会资源是校内课程资源的必要补充,应充分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是校外课程资源,也是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在历史教学中应用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广泛的教育价值。同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对人文旅游资源的关注与伴随的旅游活动,也可以为人文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文章以高中生为探讨对象,论述在人文旅游经济视角下研究历史教学是可以实现双赢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省际旅游经济效益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旅游经济效益是在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 ,旅游经济活动过程中生产要素的占用、投入、耗费与成果产出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全面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基本目标之一。所以如何全面、客观、综合地分析、评价、比较各省 (市 )的旅游经济效益 ,为各省 (市 )旅游业发展规划指明方向变得十分重要。由于旅游经济效益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而评价旅游经济效益的指标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为了科学、客观地对各省 (市 )的旅游经济效益进行分类、比较 ,避免传统分类方法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2.
陕西区域旅游合作组织形式的创新,取决于组织形式在整个区域旅游经济系统中的扩散效应.作为区域旅游组织形式创新的后续,其扩散程度关系到组织形式创新能否带来经济效益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程度,关系到区域经济竞争增强程度.因此,陕西区域旅游合作成长机制落脚到产业竞争优势,体现的是一种组织力、耦合力和协作力的聚合效应和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长株潭旅游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丰富的旅游资源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旅游业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产业.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旅游业将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应具有国际视野,抓住两型社会建设机遇,向国际旅游业标准看齐,走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之路,来推动旅游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区域旅游合作组织形式的创新,取决于组织形式在整个区域旅游经济系统中的扩散效应。作为区域旅游组织形式创新的后续,其扩散程度关系到组织形式创新能否带来经济效益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程度,关系到区域经济竞争增强程度。因此,陕西区域旅游合作成长机制落脚到产业竞争优势,体现的是一种组织力、耦合力和协作力的聚合效应和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5.
森林旅游为中国主要旅游产业之一,她是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于一体的产业。已成为集安市一大就业产业项目。介绍集安市的森林旅游资源现状、发展森林旅游需要解决的问题、促进森林旅游业发展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旭 《经济研究导刊》2011,(29):114-116
运用区域发展差异Shift-Share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数学模型,将其引入到城市旅游产业实际分析应用中,以厦门市为研究对象,分析由旅行社业、旅游住宿业、旅游景区业等三个子产业构成的厦门旅游产业结构特点及其相对优劣势,并对厦门市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提出建议。同时证明将Shift-Share方法应用于城市旅游产业分析上是十分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PCR的区域旅游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秀娟  黄福才 《经济地理》2007,27(5):847-851
利用主成分回归方法(PCR),对区域旅游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区域旅游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为8个定量因素和1个定性因素。以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横截面数据为样本,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各个影响因素的相对贡献率。得出结论:①区域旅游竞争力受到区域旅游产业因素、区域环境因素和区域与客源地的联系因素三方面的共同影响;②区位条件对于区域旅游竞争力具有显著影响;③当前影响我国各区域旅游国际竞争力的五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可进入性、旅游企业竞争能力、旅游资源、经济环境、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佑印  顾静  黄河清 《经济地理》2012,32(4):155-159,172
利用区位熵、产业集中度指数和产业结构变化指数以及产业结构变化方向四个理论模型,以2000—2009年旅游产业统计数据基础,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旅游核心产业之间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旅游核心产业的区位熵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梯度递减格局,其中旅行社业的区域特征最为明显。从多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旅游产业的区位熵总体呈现出区域均衡化发展的趋势;产业集中度指数方面区域特征相对较弱,但总体向酒店行业集中。发展趋势方面,总体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说明我国旅游产业间的空间差异也在向均衡化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指数近年来发展趋势相对平缓,空间方面总体呈现出北大南小,东、西部变化大,中部小的格局;产业结构变化方向有一定差异,但较为一致,总体表现为旅游景区业和旅行社业上升,旅游星级饭店业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甘肃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此甘肃省将旅游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但在甘肃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旅游法》中针对旅游资源,导游权利和旅游者权利的保护性条款容易被忽视,文章试图从这一视角出发,分析《旅游法》对上述权利的保护,以实现甘肃旅游产业发展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空间关联局域指标LISA分析,考察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构建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一直伴随空间集聚的过程,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在东部地区形成了旅游经济活动的集聚区: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表现为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表现为显著的局部性特征,由此引起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