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提供中间需求而非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第一、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技术研发、商务服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基于此,本文试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关系及其发展机制中寻求启示,分析宁渡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加快宁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许晖  邹慧敏 《港口经济》2008,(11):20-24
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而生产性服务业则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就无法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因此,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前提,生产性服务业则是制造业的助推器,两者呈现出一种“互补互利、共存共荣”的关系。作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重要窗口的天津滨海新区,要想加快天津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发展对于克服鲍莫尔成本病和破解“中国制造”升级难题以及助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标准,本文首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融合程度进行精准测算;继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利用我国行业层面数据,计量检验“营改增”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的政策效果。结果表明:“营改增”不但能够直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相对于低端生产性服务业,“营改增”促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融合效果更好。拓展性研究表明,“营改增”试点主要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来影响二者之间的协同融合,并且“营改增”政策具有较强的滞后效应。这意味着后续增值税改革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测算了陕西省2009—2018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显示,2009—2013年,陕西省制造业的综合发展指数高于生产性服务业,2013—2018年,生产性服务业的综合发展指数高于制造业,陕西省2009—2018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正从失调走向协调,最后提出了促进陕西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背景的产业升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环节上活动的相互渗透、延伸和重组,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反映。价值链高度相关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基础动力,技术创新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内在动因,规制放松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外在动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过程实质是价值链分解和重构整合的过程,生产性服务业关系性地融合到制造业价值链的基本活动中,以及结构性地融合到制造业价值链的辅助活动中。根据价值链之间作用方式的不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分解和整合的方式和过程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根据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经验,生产性服务业重要性的逐步提升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服务投入制造业的比重不断增长;二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部门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加深.形成共同发展的互补关系。一方面,经济增长尤其是制造业扩张将会引致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不可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文章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与中介效应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的直接效应与具体路径,研究发现:(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集聚的 MAR、JACOBS 与PORTER 外部性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升级。因此,文章提出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重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外部性路径,推动制造业服务化,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66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金融、律师、会计、会展等为制造业服务的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它与消费性服务业不同,主要呈现出服务性、知识密集性、高增值性等特点。因此,所谓生产性服务业就是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而提供保障与服务的行业。当前宁波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深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在提高都市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9.
盛革 《特区经济》2014,(3):92-94
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需要探寻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协同创新的新思路、新方法。本文首先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必要性,然后对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基于价值网视角,理论描绘了一个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的机制模型。该模型刻划了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协同创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能够帮助分析国内传统制造业低效的分工体系和交易效率对产业升级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打破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供需低效平衡、生产性服务需求不足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计算泛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规模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区位熵,对城市规模与两大产业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明显优势,但制造业水平相对不高;其他规模城市制造业专业化程度高,尤其特大城市比其他规模城市具有更高制造业集聚水平,但其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普遍较低。此外,2014年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规模间均有某种对应关系:制造业与城市规模之间大致呈“倒V”型分布;生产性服务业随城市规模递减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希  李锦飞 《改革与战略》2010,26(1):126-128
文章以《2002年江苏省42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了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结果表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带动制造业发展的能力相对较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互动不足,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互动不足。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对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历年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两者协同效应存在一定的单向性,即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支撑作用,而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并结合检验结论分析原因,提出了促进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投入产出法,综合考虑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基于中间需求率先界定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范畴,再利用分配系数定量分析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范畴界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邮政业、研究与实验发展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其次将制造业分为资源型制造业、低技术制造业、中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四种类型来分别讨论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关系。最后得出目前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不足,制造业服务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生产过程融入越来越多的服务要素,服务业与制造业出现了融合互动的发展态势。本文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交易成本—服务外包化、专业化分工和产业价值链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广东佛山市为例,着重分析了佛山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现状、失衡的表现及对佛山经济的影响,最后就实现佛山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福建省地区投入产出表,按照行业分类标准,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各部门按照低技术、中技术和高技术密集程度进行划分,测算“两业”融合发展程度。通过构建“两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福建省“两业”融合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两业”之间的单向融合度较高,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力系数较低,其中传统制造业影响力系数较高;与东南地区其他省份相比,福建省“两业”综合融合度较高,制造业的耦合协调度居中且发展程度较为稳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程度较低但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福建省“两业”协调水平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制约因素为生产性服务业滞后型。  相似文献   

16.
戴娜  林绍芳 《浙江经济》2012,(14):48-49
与苏州、杭州、无锡和青岛等相关城市相比,宁波服务业发展总体比较优势相对较弱,生产性服务业比较优势显著,生产性服务业是今后提升宁波服务业竞争优势的最大发展空间作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宁波市近年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服务业已经成为宁波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但与苏州、杭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现。哈尔滨市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生产性服务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作为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选取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门槛模型重点研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非线性关系及行业和区域异质性。研究表明,当以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城市规模、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时,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呈倒U形关系。当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呈倒U形关系,且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更大。因此,要因地制宜地推动产业协同集聚,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及监管强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度,运用基准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通过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产生的中介效应显著弱于直接效应,技术引进不能成为数字经济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有效路径;数字经济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促进作用呈现出“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当人力资本水平跨越门槛值后,数字经济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促进作用持续增强。  相似文献   

20.
陈峥嵘 《上海国资》2009,(10):23-24
上海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已经提出.要尽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作为全国中心城市,上海必须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来实现城市功能的转型和提升,而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过程正是上海为现代服务业腾出发展空间的过程。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上海强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和直接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