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贺琪凯 《浙江金融》2006,(11):37-38
在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主要的股改方案为送股、权证、缩股.这些方案中以送股方案最为常用.使得非流通股股东持有的股份数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从整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仍然较高,绝大部分国企和民营的家族企业仍处于绝对控股的状态。在已实施和拟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502家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持股比例超过50%)的占到40.8%,而第一大股东的股份超过第二至第四大股东股份总和的上市公司占82.7%。本文所指的大股东.主要是拥有上市公司相对控制权的股东.对价方案使得这些股东的股权有所削弱,而股改后原来的非流通股也可在证券市场上自由流通.使得在公开市场上的收购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控制权转移日益频繁,上市公司企图通过控制权转移更换不良经理层,解决资本市场的代理问题,以提高企业绩效。控制权转移后企业绩效究竟能否得到改善,哪些因素影响控制权转移的绩效,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对我国控制权转移绩效的研究进行分析综述,以便为进一步探索如何提高控制权转移绩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1993~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基本情况和交易特征,发现国有收购方的受让比例和实际持股比例均高于非国有收购方,这可能是由于国有收购方受到较强的行政干预,而非国有收购方具有更强烈的投机性动机所致;控制权转移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对转移价格有正面影响,而总股本有负面影响,国有控制权的转移价格较高;股东权益对转移溢价率有负面影响,控制权转移数量有正面影响,新兴行业公司的控制权转移溢价率高于传统行业公司.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股权托管前后公司实际控制权发生转移的公司经营业绩指标对比,分析了股权托管的绩效.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股东采取股权托管形式转移公司控制权,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托管后公司经营业绩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理论研究而言,目前越来越多学者对于股权分置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股权分置改革中股东间博弈的实证研究,控制权市场方面有(白云霞,2004),股权再融资方面(原红旗,2003、2004),公司绩效方面有(徐晓东、陈小说,2003),等等。只是这些实证研究很多没有直接研究股权分置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全面股改的前40批701家公司为有效样本,利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四期年报数据,剔除宏观经济及大市波动的影响,借助六个公司绩效指标,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改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改后上市公司绩效总体上有明显改善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这种改善来自主营业务,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存在较高的效率,改革给公司绩效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持久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证分析比较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变化。研究发现:股改后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有小幅下降;流通股比例与控制权私有收益呈负相关,且负相关程度在股改后加强;权益负债比与控制权私有收益呈负相关,且负相关程度在股改后减弱;行业相关性与控制权私有收益呈正相关,且正相关程度在股改后加强。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家族控制权特征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股权集中体系中,控制权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最终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股权为基础,整理和计算了我国家族控制权及其现金流权;并从家族控制权的持有比例、取得途径、实现方式、内部结构,以及现金流权比例、管理参与度、所在地域差异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家族控制权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取得了不少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从控制权市场看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公司治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制度变革,它对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人们对股权分置改革寄予厚望。那么,股权分置改革将从哪些方面影响我国的公司治理呢?文章从控制权市场的角度,先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然后对股改完成后上市公司治理将出现的变化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控制权转移前业绩、收购方性质对控制权转移绩效的影响。以1994—2007年中国A股市场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从长期绩效来看,亏损公司控制权转移后,业绩明显上升;盈利公司被转让给无经验的民营收购方后,业绩明显下降,转让给国有收购方和有经验的民营收购方后,业绩没有明显变化。从短期市场反应来看,转让给国有收购方和有经验的民营收购方的市场反应明显优于转让给无经验的民营收购方。  相似文献   

11.
控制权转移价格是控制权转移的核心,价格应以价值为基础。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价格是否以控制权价值为基础。研究发现控制权转移价格与控制权理论价值是相关的,但相关性不大。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价格的制定有其合理性,但控制权转移双方对企业的收益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控制权转移价格较多的受非价值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后股权分置背景下上市公司控制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股权分置时代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机制存在的缺陷--控制权配置的错位和控制权市场的失效进行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股权分置格局下,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机制截然割裂是导致"大股东控制"和"内部人控制"问题以及控制权市场外部治理机能失效的根源所在.同时,通过对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控制权内部配置以及控制权外部转移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的分析表明,后股权分置时代优化控制权机制应当引入"股东实质平等"原则,以增强中小股东的行权便利性,等等.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2005年启动的资本市场重大制度变迁.本文选择12个竞争性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为剔除宏观经济周期对业绩影响,以2006年6月30目前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270家和当时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25家公司为对比样本,运用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资产收益率指标分别进行横向对比与纵向比较,从上市公司绩效视角对股改的效率进行统计与计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竞争性行业中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呈现"靓女先嫁"特征,迄今为止股权分置改革尚没有凸现直接的公司绩效差异;二是与股权分置改革相伴生,国有上市公司的绩效显著提升,绩效的所有制差异已基本消失;此外,上市公司与行业总体的绩效差距在逐渐变小.由此可见,股权分置改革正在从总体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推进股票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尤其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成效显著,体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所有制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5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观察了股改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两方面的影响。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和多变量回归检验的结果表明: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无论财务绩效还是市场绩效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市场绩效的变化迟于财务绩效的变化;股改的确使原非流通股股东对待上市公司绩效的态度产生了积极触动作用,但是股改并未改变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占效应”。研究还发现股改对价成为股改后公司绩效变化的反向指示器,同时不理性的投资行为与不成熟的证券市场环境也对公司绩效的评价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过渡期股权托管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过渡期股权托管的现实效用进行了分析,并从理论上对控制权转让过渡期股权托管下的公司控制形态的性质进行了探讨,同时加以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股权托管下的公司控制形态容易出现所有者缺位,形成内部人控制,股权托管后的公司价值较股权托管前的公司价值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控制权转移的动态过程中考察了股权特征因素对控制权交易后公司绩效改善的作用。文章利用1997-2003年总共249个第一大股东变更的上市公司样本,通过wilcoxon检验等方法证明了控股程度不同的企业在控制权转移前存在显著的业绩差异,而控制权交易引起的股权集中度程度及控股股东持股份额的变化能够引起交易后企业业绩的变化,然而控股股东属性与企业业绩改善的关系并不显著,无证据表明法人股接管控制权后能够改善企业的治理效率。本文的论证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我国控制权市场的外部治理效力.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主要财务指标进行T和Wilcoxon检验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总体上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控制权市场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外部机制之一,控制权转移效率不仅体现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也反映着证券市场配置控制权资源的能力。本文从控制权转移效率的研究方法、基本结论以及影响因素等三个方面对控制权转移效率问题进行评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从2005年实行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果。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的经济实质及其财务后果,同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及其财务影响。掌握资本运作和创新金融工具运用方面的知识,成为股权分置改革后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控制权收益异化股权定价规则假说",以解释上市公司控股权定价行为。该假说认为,获取控制权收益是并购方对控股权定价的关键考量因素之一,而正常生产经营收益在定价中的作用大大下降,这导致了上市公司控股权定价原则的"异化"。实证分析表明:在控股权的价格构成中,"壳"资源的价值非常重要;账面净资产与控股权价格正相关;净资产收益率与价格的正向关系不很显著;每股净利润与价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控股权比例和股本规模与价格有很强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