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靠升温乃至过热的市场拉动,单靠全球对我们迅速成长的疏忽,单靠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已经难以保证我们中国企业的持续成长。面对缺少技术.缺少资金,缺少品牌,中国企业的下一步该如何抉择?面对越来越多的贸易纠纷,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该如何与中介机构联手应战?而在这诸多现实疑问之前,我们先要冷静思考:中国真的已成为“世界工厂”了吗?“世界工厂”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我们的工业化道路究竟该如何走?  相似文献   

2.
从2005年起,诸多入世承诺与解禁都将相继开始兑现,这对于中国企业意味着什么?当“反倾销”.“知识产权”.“环保”.“企业伦理”.“行业标准”等产业壁垒越来越高时,是否意味着我们正在受到来自各方面力量的“遏制”?我们该如何看待各界对于“商业政治化”的担忧?又如何应对?我们的优势产业如何面对诸多新的壁垒?  相似文献   

3.
很高兴应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世界经济论坛的邀请,与参加“2006年中国企业高峰会”的代表们见面。今天,来自世界各国的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新闻界的朋友们相聚在这里.围绕“中国的创新之路”这一主题进行研讨和交流,这对于我们增进理解.加强合作,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年前.笔者在《2005:跨国并购的价值冲突》(《中国企业家》2004年12期)一文中呼吁业界高度关注:“与虚张声势的中国企业浩荡出行相反,真正藏龙卧虎的全球公司却在悄悄地进村。”“跨国并购从来就是双向的通道,在我们的企业家对陌生的国际舞台跃跃欲试之时.需要清醒地看到.跨国并购的真正战场是在中国本土。中国企业的最大价值是赢在本土,中国经济就是全球经济的主战场.无论我们如何机敏.主场的败将很难成为客场的胜利者。与日本当年以市场开拓为主导的海外并购高潮相比.我们还处于散兵游勇阶段.远远谈不上来自中国企业的威胁。”今天看来.这一判断仍然不错。  相似文献   

5.
《中外管理》2005,(12):91-92
实现“中国创造”的基础与空间从何而来?我们缺少资金.缺少技术.缺少人才,缺少品牌,缺少标准……这一切仅靠我们坐拥的市场能换到吗?“自主品牌”在现阶段是否“一厢情愿”.甚至“揠苗助长”?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近年来有关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或“世界工厂”的讨论越来越多,全球范围内,“中国制造”到处安家落户。而与此同时,由于核心技术、设计的薄弱和自主品牌的缺位等原因造成的“代工”模式,使“中国制造”的获益微乎其微,这是目前“中国制造”面临的艰难困境。现实中.“中国制造”究竟面临着怎样的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是什么制约了“中国制造”?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走访了有“中国工艺毯之乡”和“中国桌椅之乡”之称的山东宁津县,在那里我们对“中国制造”所面临的问题有了诸多新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回身看管理     
二十年前,中国企业的管理和行政单位的管理几乎没什么大的区别,而今天我们已经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国外的管理.也反思了国内的管理现状.对企业管理的认识、理解及实际的管理水平,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今天中国的国有大型企业在这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中国企业的管理到了探索总结突破的阶段:总结二十多年来的实际经验与教训.探索先进的方法与工具,在形成中国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制度上要有突破。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最大的差距仍是管理上的差距。我认为:中国现在的企业管理状态,如果用“万里长征”来比喻的话,还在“四渡赤水”。  相似文献   

8.
三、利用卓越绩效三大基石跃过“龙门” 今年,我们希望在卓越绩效的“市场聚焦与定位”、“独特能力”、“绩效底蕴”三大基石方面都能提供具有关于中国企业的深刻见解。为实现这一愿望.设计并进行了一轮新的问卷调查,并收到了近百位中国大型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的回复,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见解,并帮助我们发现了中国卓越绩效企业是如何在竞争中利用三大基石实现领先地位的。  相似文献   

9.
闫婷 《东方企业家》2007,(11):116-116
如果刨除软件行业这个载体。这本书可以为任何一个打算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的产业提供经验。当我们还在中国人缺乏创造力的瓶颈中喋喋不休,讨论着被这个瓶子折射过的现实时,芮祥麟决定用这本书来告诉我们创造力是如何制造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中外管理》2006,(7):16-16
纵观全球经济.深掘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背后,“跨越和融合”、“创新与突围”为我们引来了一场中国与世界的对话。由本刊与理实国际咨询集团联手打造的“最佳管理实践”论坛.5月17日举行了第一次沙龙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正竭力寻求新的定位,思考、矫正以前所肯定和效仿的“管理模式”。诸多思想敏锐的学者、企业家关注着这场风起云涌的“速变”,并创造出“模式转型”、“三次创业”、“激活”等概念来概括、解释这场风暴,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中国企业管理平台的重构。其中,某管理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做了一次名为《中国企业管理大体验》的调查,他们发现中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仍存在许多弊病。现实警示我们──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心理问题.我们酝酿了很久,终于,本栏目与广大读者朋友见面了。“企业”和“心理问题”.从传统观念看是两个完全不相容的概念。但是。摘企业的人都会有感触.企业确实有心理问题.而且它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严重的抵消、破坏作用。企业心理问题.规定的称谓是“企业心理困境”。这在中国上千万企业中确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其实.企业心理困境是指那些规章制度无法包容的,难以用量化指标操纵的.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着的困难和麻烦。即人们常说的“人为因素”.也即被划定为“软件”的东西。据悉.澳大利亚国际心理服务组织(IPS)近期将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推展企业心理困境服务项目。我们适时开设此栏目.旨在为企业界有关人士提供这方面的知识、信息.井期待有更多的企业在这项服务中获得收益。我们开办的“企业心理障碍诊断”将邀请国内著名心理学家撰稿。同时.也希望企业能将心理问题提供绐我们。以便我们有针对性地“会诊”.“治疗”。本期我们特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心理学院朱晓平博士.“国际心理服务”组织北京联络人张西超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研究生宋振韶,徐世勇联名撰文。呈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3.
《东方企业家》2005,(1):129-132
从战略层面看中国企业这20多年的成.长,在业绩上令人欣慰,但在“道理”上并不乐观。我们需要榜样,因为我们需要进取!为什么有的企业昙花一现,为什么有些企业长盛不衰?企业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一点:不死才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14.
名牌是需要历史的,让中国企业在没有历史的情况下成为世界级的品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残忍”。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无路可走.成长型企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是在规律与短期利益相矛盾的时候.企业要选择真正的捷径,而不是拥堵在表面的捷径上。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营企业尤其需要“名牌”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名牌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强劲的推动力.这是从历史得到的启示。而现实的挑战是.名牌正在不断被替代.需要进一步创新。未来.名牌战略将是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现实工作中,特别在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结合学习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试就这一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1996年.浪潮创造性地提出“集团财务”这一概念。浪潮把“集中式集团管理模式”与“集团财务”相结合,依靠优秀的集团管理产品和方案,在众多大型企业集团取得了成功应用,长期领跑中国高端市场.中国20%的上市公司、2005年中国信息化500强企业中的30%均采用了浪潮的集团管理软件。  相似文献   

18.
“将污染留在中国,将中国轮胎企业利润压到最低”,这是长期以来西方各国控制中国轮胎出口业务的基本思想。提高质量.改变依赖中低档产品出口受制于人的局面,我们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家》1999,(1):38-39
1900年.在多米诺骨牌般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在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的肆虐中.身负改革重任的中国企业步履瞒跚。但是.天总是塌不下来的。印满艰辛的足迹仍在顽强地伸向远方。为了记录这不屈的足迹.反映中国企业改革的脉络.我们推出了“九八中国企业家十大焦点人物”。透过这十大焦点人物和他们所在的企业.中国企业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已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20.
《国土经济》2005,(9S):48-49
我们的问题是如何解决中国小卫生间无法同时解决如厕和洗漱,虽然这对于一个国际设计师来说小了点,但是却是大多数中国家庭面对的现实。这个问题让Lino怔了一下,似乎“风格”和“主义”问题他更加驾轻就熟。但是国际大师的确经验丰富,他很快就为我们提出了几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