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涛  陈辉 《市场论坛》2004,(8):11-12
本文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具有的优势,并提出了相关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词,现在有多种解释,用一位经济学家的话概括,是“单位产品体现的劳动量大于产品体现的科技量”。该产业涉及一、二、三产业和多种所有制,覆盖城乡,甚至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一些工序,如光学、精密零件的研磨、抛光,电脑组装的流水线等,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劳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是涉及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对外贸易积极有序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问题,必须立足我国现实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对产业自身优势发挥,产业竞争力强化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避免生搬硬套,争取推陈出新,开拓出具有大国眼界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状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单位资本占用劳动力较多或单位劳动占用资本较少的产业。一般认为,商贸餐饮、运输通信、文教卫生等服务业和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电子通信设备等制造业以及建筑业,都属于吸纳劳动力相对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在这些产业中,中小企业吸纳的劳动力比大型企业多。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2003年,全国15—64岁的人口有9097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0 .4 % ,约占全球1/5强;全国就业人口7443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5639万人。劳动力成本低,已成为我国商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优…  相似文献   

5.
关于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的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沿海地区乡镇工业的崛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迅速发展,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以乡镇工业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已达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国际转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非洲凭借其廉价劳动力、优惠引资政策等优势,成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转移的良好选择。但作为我国产业转移的承接地,非洲也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素质不高、政府行政效率低下、法律法规不完善及文化冲突等几方面劣势。针对我国企业对非转移如何扬长避短,提出联合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链整体转移;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充分融入非洲社会文化;积极利用中非产业园区开展合作;加大对当地员工的培训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问题。首先,给出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定义。其次,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困难的原因,提出了发展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贸易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顺利承接了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面对新一轮的高新技术产业革命,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我国也适时提出了加快产业的转移和升级,尤其是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那么,对于我国来说,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不是都是低端的、低附加值、低劳动生产率的产业,进行普遍的产业转移和升级在我国是否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具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条件。文章从中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中西部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城镇积聚型、产业转移型、星火燎原型、资源整合型等模式。  相似文献   

10.
11.
当前仍然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斐  兰天  康松 《商业研究》2004,(21):36-38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体多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它具有不可替代性、发展阶段性、存在广泛性、费用低成本性、就业高适应性的特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扩大出口、增加创汇的重要途径。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必须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必须科学布局,合理宏观调控和引导;必须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民工荒”现象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区域性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淑艳  詹玉萍 《商业研究》2006,(24):105-107
近几年来,中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究其原因既有表层次的原因,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单纯依靠农村劳动力的向外转移已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民工短缺的问题。借鉴国际产业转移的经验,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根本对策在于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用工成本增加、盲目解读SA8000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致力于解决我国劳工待遇不高、与国际标准存在较大差异等现状,以推动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以产业对接为基础促进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广西融入泛珠江经济区与广东产业合作为例,研究提出基于或注重产业对接,促进东部产业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晓亮 《经贸导刊》2003,(5):15-16
劳动密集型经济(包括产业、行业、企业、产品等)是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概念。它是相对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而言的。指的是在生产技术发展过程中,占用劳动力较多,资本和技术的有机构成相对较低,劳动比重相对较大的这部分经济,一般为传统的产业、行业、企业和传统的产品生产。例如农业、养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口众多、资本、技术相对匮乏的国情及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需要长期大力发展而不是权益之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注重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动态性,形成基于比较优势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东郜沿海地区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了大量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成为失去比较优势的边际产业.根据产业转移理论,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转移到西部地区.然而,本文研究发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未像人们预想那样大规模的从东部沿海转移出去,且还具有相当大的比较优势,而这种优势在短期内不能消失.文章通过分析东部沿海向西南地区产业转移滞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加快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理论指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间存在产业梯度转移.当前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开始出现了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然而在产业转移的大潮中,作为产业转移的微观裁体,企业在产业转移中做出迁移的决策要面临多方面的制约因素.本文从企业视角对产业转移这一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企业在产业转移中做出迁移决策时候的制约因素,以及应对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