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2月13日,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被授予了市级“环境友好企业”称号。自贡市刘国庆副市长为该院授牌后,对该院“科技晨光、绿色晨光、和谐晨光”的企业愿景和“环境友好企业”的创新之路予以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
“谁在科技创新上占据了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本文结合浙江省长城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的成功实践,探讨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3.
当代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九五”期间,鞍钢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和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精神,牢固树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科人企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技术创新机制,逐步建立了面向市场以提高企业竞争力重点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增强了鞍钢的技术创新实力。  相似文献   

4.
短讯集锦     
抚顺重奖科技功臣近日,在抚顺市技术创新大会上,抚顺电瓷厂厂长车念坚等7位“技术创新功臣”得主披红戴花并得重奖。其中车念坚等4位一等奖得主每人被市委、市政府奖励人民币8万元,3位二等奖得主各获奖金5万元。人们赞叹:“重奖科技功臣,抚顺市力度真大了!”几年来,抚顺电瓷厂以“科技兴企”为发展战略,在全厂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不断开发新产品,发展高科技,创造了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仅去年就完成科技项目匕项,创产值5000多万元,实现经济效益435.62万元。为表彰技术创新功臣,进而在全市营造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高…  相似文献   

5.
当今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着眼于持续发展,大胆吸纳、培养人才,深入开发人才资源。一、“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企业中,人是最宝贵的资源,人的积极性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企业管理中,人既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的客体(被管理者)。“以人为本”管理,抓住了管理的本质,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管理思想、理论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因此,“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由于各企业实际情…  相似文献   

6.
晨光院企业文化建设从“和谐”二字着手,构建和谐的晨光,着力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企业内部发展关系的和谐、人的发展和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近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文,并在京召开会议,对“九五”机械工业优秀科技成果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文件指出,在“九五”期间,机械行业及相关单位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经过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各自在“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重大装备研制和国产化项目、国家技术创新重点项目、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研制项目以及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基金项目中承担的攻关与研究开发任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并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对推动机械工业的科技进步,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企业…  相似文献   

8.
《山东纺织经济》1999,(5):10-11
全国技术创新大会日前在京隆重召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出发,加强技术创新,推进科技兴国的重大举措;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战略部署。对于传统的纺织业来说,更有其现实的和深远的重要意义。纵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综合国力竞争异常激烈,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江泽民指出,可以预料,21世纪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将更加紧密。谁真正在高新技术领域拥有优势,谁…  相似文献   

9.
信息窗     
信息窗责任编辑王晓华企业新技术创新工作以国家经贸委为主1996年3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国务委员宋健主持会议,听取了国家科委和国家经贸委分别就开展技术创新工作思路和今后工作重点问题的汇报。会议认为,技术创新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两个根...  相似文献   

10.
谁创新,谁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原山东棉麻机械厂),坚持技术创新,立足于棉花加工机械设备的研究开发,现在已经成为行业公认的一匹“黑马”。他们从一家年产值仅有百万元的配件厂,发展成为年产值和销售收入双过亿、利税过千万的行业领头羊。“天鹅棉机”产品不仅遍布大江南北,还远销亚、美、非众多产棉国。究其原因,是科技创新给棉花加工业带来了革命。在“七五”期间,山东“天鹅棉机”公司结合中国棉纺织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收记指出:“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动力,是民族进步的希望。”目前,中国即将加入WTO,国企改革也已进入攻坚阶段,一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商业竞争正在悄然兴起。众多企业的兴衰史已经告诉我们:“不创新,就灭亡。”谁取得技术创新的主动权,谁就能赢得最后胜利。然而,面对中国产品市场即将受到严重冲击的严峻现实,以工厂为核心的周边中小企业群存在的技术基础差、技术力量薄弱、技术进步速度缓慢等等问题,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忧虑。因此,各中小企业要打好这场仗,要在稳固中求发展,探索其技术创新的具体实现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工业花费10多亿美元从国外引进了1600多项技术,对推动机械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这些项目大多只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提高国产化率的低层次上,未能形成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因而企业身不由己地陷入了引进——引进——再引进的“怪国”。“怪四”缠身,不能不使我们感到重负压肩、危机四伏。在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的今天,没有雄厚的技术开发实力,一味仰仗引进技术“拾人牙总”,在严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谈不上什么竞争力和主动权人就难免要四面告急、“丢城失地”了。据统计,国产机械产品在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13.
苏州胜利科技有限公司2000年5月从国有胜利无线电厂整体转制而成股份制企业以后,发展态势喜人,在同行中颇有名气。董事长程铿向记者介绍了他们走过的“胜利”之路:正确定位突出重围公司原是生产电视机用黑白、彩色调谐器的专业化企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生产经营陷入了困境。面对电视机行业“微利”时代的来临,企业仍然“命系一机”(电视机)不回头,最终只能面临破产,成为市内的特困企业。在困境中,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没有退却和消沉,而是积极探索,从自身特点、产…  相似文献   

14.
八一二厂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做强做大核电燃料元件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金属锂钙、锂电池、香料等核应用技术产业和非核优势民品。“十五”期间,八一二厂遵循“军民结合、突出核电、深化改革、增创效益、加速发展”的指导方针,加快民品改革改制步伐,先后于2002年、2005年将香料厂、锂电池厂改制为有限公司,直接推向市场,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强化民品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先后完成民品新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项目100余项,各类技术攻关与技术措施共计80余项,并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了民品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记者从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0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奖状获得者已评出,“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997名先进个人和300个先进集体将受到全国总工会的隆重表彰,并被分别颁发“五一劳动奖章”和“五一劳动奖状”。据全国总工会新闻发言人、全总副主席李奇生介绍,今年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奖状的评选严格把握面向基层和经济建设第一线的原则,评出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一线职工535人,科研教育和专业技术人员260人,企业负责人74人。其中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20岁。他们分布在…  相似文献   

16.
在近日召开的自贡市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吴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科技项目“汽车专用氟橡胶及氟混炼胶应用开发”和“常温固化涂料用聚四氟乙烯树脂的开发”分别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先进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创新、竞争和合作。”这一精神落实到机械行业,就是要坚决打好开发能力提高战役,切实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我们生活在一个创新的时代、竞争的时代,创新与竞争女。影随形,竞争促进创新,创新刺激竞争。技术创新是企业科技进步的源泉,是企业在优胜劣汰。推陈出新的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企业只有不断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始终领先一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多年来,我国机械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丢城失地…  相似文献   

18.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具备的一种或几种优于竞争对手的能力,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事关企业的兴衰存亡,许多企业为此苦苦地探索寻觅。德棉集团决策者在多年的商战实践中深刻领悟到:核心竞争力决定企业成败,而科学技术催生核心竞争力,谁掌握了科技利器,谁就奠定了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平台,也就拥有了制胜的法宝。基于上述认识,德棉人大力实施“科技兴企”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技术中心建设,依靠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CPTTC)是根据加快推进国家技术创新、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深化科技经济体制改革要求而设立的全国医药行业专业性的技术转移和科技咨询服务机构,并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组建了“北京华创阳光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始创于1997年12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助推了整体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但也带来了微观层面策略性创新和宏观层面“数量长足、质量跛脚”的创新困境。在迈向创新强国之路上,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内涵和重要工具,以税收优惠、创新补贴为核心的一揽子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是否导致了中国技术创新上述困境?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本文利用中国企业授权发明专利数据,以及机器学习和语义引用方法,测度了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税收调查数据、中国工业企业科技活动调查数据和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名录等,实证检验了中国技术创新主要激励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和数量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为代表的普适型政策仅促使了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数量,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不显著;②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为代表的选择支持型政策,同时激励了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质量和创新数量;③以“政府科技活动资金投入”为代表的自由裁量型政策,则对企业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都无影响。本文为企业技术创新质量提供了新的测度方法,更为合理评估中国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