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财政支农、金融支农的比较优势和财政、金融支农二重难题的实际,试图超越财政支农或金融支农的单一视角,着眼于二者的整合,探索使二者优势互补并同时增强二者支农绩效的可行路径,构建"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整合论"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财政金融支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协同理论科学地应用于财政与金融支农的具体实践之中,提出了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之间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关系.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系统观的视角,运用协同理论,在分析财政金融支农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原则,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体系的理论框架,最后提出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的政策建议,供实践部门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财政支农、金融支农的比较优势和财政、金融支农二重难题的实际,试图超越财政支农或金融支农的单一视角,着眼于二者的整合,探索使二者优势互补并同时增强二者支农绩效的可行路径,构建"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整合论"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财政支农与农村金融之间呈现的是分割和扭曲关系,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相互脱节影响了强农惠农富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金融支农资金与财政支农资金的有效整合,构建强农惠农富农资金整合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金融支农资金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战略意义,构建了金融支农资金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基本框架,提出了推进金融支农资金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有效的金融支农模式是支持"三农"融资和风险管理的关键。目前,国内典型的金融支农模式有云南临沧模式、温州鹿城模式、宁夏掌政模式及广东郁南勿坦模式。这些金融支农模式有其运行特点和条件,也有其存在共性的利益主体冲突、农产品供应断链、农产品价格和利率倒挂等问题。通过协调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的关系,重新设计模式主体运行机制,构建顺畅的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加强风险管理机构的建设,从而改进金融支农模式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200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的农民增收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是财政支农、涉农信贷和农业保险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后财政支农的增收效应有所增强,农业贷款的增收效应则无显著变化;三是财政支农与农业保险的协同作用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财政支农与涉农信贷对农民收入增长并没有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四是财政支农有助于撬动涉农信贷和农业保险的发展进而促进农民增收.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需要优化财政金融安排,形成财政金融支农有效协同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8.
一、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的必要性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财政和金融都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职能和不同意义上的"公共服务"的特性。优化资源配置和提供"公共服务",都包含扶助弱者,为弱势群体提供均等机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和贫困农户是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河南省为例,从剖析其财政、金融支农的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入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农业问题、财政问题与金融问题三者相互联系、协调发展的角度进行多方分析和论证,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与财政金融支农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财政金融支农服务存在注重功利性、附有行政回报条件、支出结构分散、形重于实、强调有偿性、具有求稳偏好以及两者间缺乏有效互动等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从不同侧面影响了财政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预期效果,为此需要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倾斜力度、杜绝各类行政报酬、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开展金融专项服务、健全金融支农补贴机制、完善担保体系并建立财政金融支农联动机制,以创新财政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对构建支农资金投入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建设新农村的资金供求入手,分析了目前财政和信贷支农资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搭建分工明确、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密切协作的财政、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并存的多层次支农平台。构建支农资金有效投入互动机制,实现支农资金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2.
王红 《武汉金融》2004,(11):56-57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强支农贷款和财政支农资金的协调配合,提高两项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对咸宁市支农贷款和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及效益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的协调配合是当前国家支农和减贫的重要政策创新之一。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自2009年起在全国部分省区进行了多轮试点,是一项利用财政手段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配置的重要举措。基于我国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数据,本研究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是否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气候条件、要素投入、地方支农财政支出、地方金融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等变量后,涉农贷款奖励政策显著激励了各地区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即用财政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农确实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系列检验证明估计结果是稳健的,且由于地方财政分担比例不同等原因导致涉农贷款奖励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奖励政策主要是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优化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方式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本研究表明应继续推进财政引导金融支农的政策,为振兴乡村战略提供更多支撑。  相似文献   

14.
如何进一步大幅度提高金融支农效率、促进农民增收是目前我国和广西面临的重大而紧迫任务。为此,本课题组通过对广西13个市的农民增收基本情况以及金融支农情况的调查,基于DEA模型和因子分析定量研究金融支农效率,试图针对性地找出在确保金融服务三农的前提下,更好地提高金融支农效率、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5.
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是驱动“三农”发展的“双核”。近年来,达拉特旗金融部门和财政部门齐心协力,“念好支农经,打好组合拳”。金融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信贷支农政策,加大有效投放,加强投向管理;财政部门积极调配资金,优化支农结构,发展农业项目。信贷支农资金和财政支农资金的组合运用有效满足了农村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严虎 《青海金融》2011,(8):44-46
本文利用1998—2010年有关数据,从支农信贷总量、支农金融结构及金融中介效率等方面实证分析了金融支农的绩效,分析结果表明:海西州金融支农信贷投入不足、支农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支农金融结构不合理、金融中介效率低下,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金融方面探讨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江 《南方金融》2003,(10):47-49
近年来因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服务基本退出,邮政储蓄抽走资金,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缺失等,导致金融资本向县域、向农村流动减少。建议采用恢复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农业务,引导商业金融支农,将邮政储蓄资金反哺等措施解决至关大局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探讨财政支农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做好新世纪的财政支农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从近年来的情况看,无论是整个国民经济、农业农村经济,还是财政工作,都在发生很大变化,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对新世纪的财政支农工作有重要影响,需要财政支农工作者,尤其是农财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大胆探索,提出新思路、新对策,推动财政支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缪曼聪 《中国金融》2004,(12):58-60
近年来,金融支农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民贷款难问题有了很大改观。从湖南情况看,各金融机构立足农业大省的实际,切实把信贷支农放在了重要位置。在人民银行的协调、引导下,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支农格局。判断湖南省金融支农情况,可以用这么几句话来概括:总量逐年增加,“两头”基本满足,“中间”存在缺口。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启动,对金融支农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对辖区金融支农工作的综合形势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并在如何做好金融支农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金融支农工作面临良好的形势,金融支农服务前景广阔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为金融支农服务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