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指标体系 为尽量全面、客观地反映一个城市所具有的竞争力的大小,本文参考并选用了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和王秉安等人关于区域竞争力实证的指标体系.在对<上海市统计年鉴>和<深圳经济特区统计年鉴>及相关资料、光盘等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拟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经济综合实力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国际化程度竞争力、政府管理效率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和国民素质竞争力等8大直接或间接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和处理.本文在尽量系统、全面的思路指引下,拟对影响综合竞争力的8大因素共计30个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具体指标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2.
H股和沪深B股市场3个子市场的涨涨跌跌既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也具有相当紧密的联系。对其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对于跨市场投资、研判大势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列 《特区经济》1996,(12):45-46
<正> 一、“深强沪弱”—’96中国证券市场的新特征如果以1990、1991年间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的先后成立作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新开端的话,那么,当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走过了5年的风风雨雨后,终于在今年迎来了新纪元.1996年在宏观经济不断向好、新一轮经济周期即将启动的大背景下,沪深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作出了超前反应,演绎出几乎整整一年的长牛行情.其中尤以深市最为突出.在经历了近10个月的火爆行情后,深市以整体升幅约3、4倍,日均成交量一、二百亿的骄人成绩,再度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主流市场.“深强沪弱”成为’96中国证券市场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深强沪弱”可以从以下几点获得验证:1、深市升幅强劲、回调有限而沪市上升乏力、回调较深.以指数计算,深市从1月份的924点的最低点升至目前的4000多点,已上升3至4倍,而沪市从512点升至10OO点,仅涨了约1倍.“深强沪弱”体现在深市大涨小回而沪市则相反.深市从1月的1000点至6月的2000点,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几乎没有什么回调,从6月的2000点到10月的3000点,期间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20多年后,上海和深圳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典范,金融业都成为其经济的重要支柱.那么,上海和深圳两地的金融业有什么值得相互借鉴和学习的呢?  相似文献   

5.
黄列 《特区经济》1996,(3):44-46
<正> 深圳和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城市。进入1996年,已走过15个春秋的深圳特区,面临“九七”回归的历史机遇,提出了建设“一个基地、四个中心、一个胜地”的发展战略。而以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为标志开始新一轮经济腾飞的上海,则提出面向21世纪、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发展蓝图。我们知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循环系统,发展经济,金融先行,因此,建设金融中心皆被列入沪深发展战略的重点。那么,沪深两地在成为21世纪的金融中心方面,发展前景如何呢?本文拟从以下诸方面作个比较。 一、中央重视程度 在政府主导型经济改革中,中央重视程度对于能否成为金融中心显然是很重要的。目前从受中央重视程度看,上海明显优于深圳。 1、政策优惠。深圳的高速发展曾得益于中央给予特区的很多优惠政策,而今这些优惠政策已由“特惠”变成“普惠”。而上海浦东虽开放较晚,但具有“后发优势”,可借鉴深圳的经验,且中央一开始就给予浦东十条优惠政策,其中还包括一些比特区还特的政策。 2、行政级别。上海是中央直辖市,享有省一级权限,本身具有立法权。上海市委书记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有两位曾任上海市长。深圳是省辖市,虽然中央也规定深圳在某些方面可享有省级权限,但作为一个省辖市,?  相似文献   

6.
<正> 从深圳市福田区多年的实践看,搞好投资活动所需的硬环境固然需要花大力气,而要真正搞好软环境则更加不易。投资软环境涉及到人们观念的更新与思维定势的改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改革的深化,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政策的制定,市场体系的发育,以及精简机构、简化手续、克服官僚主义作风等。因此,不能把投资软环境简单看作是原则上定出若干优惠政策和降低收费标准等。与深圳仅一桥之隔的香港,其地价所得税比率、劳动工资都比深圳要高,外资却仍源源不断流入香港,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福田区投资软环境存在问题的反思。福田区的投资硬环境随着新城区的建设不断发展,会有一  相似文献   

7.
8.
国际资本流动自80年代中期以后得到了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调查研究报告》2002,(70):1-25
本报告从分析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优劣势的角度,以技术、资本和人才3个非制度性因素为指标,对京沪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潜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针对北京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夏咏 《新疆财经》2014,(6):52-57
本文基于因子分析法,建立评价哈萨克斯坦各地区农业投资环境的指标体系,对哈萨克斯坦14个州和2个直辖市的农业投资环境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哈萨克斯坦地区间农业投资环境差异较明显,阿拉木图市外商农业投资环境最优;科斯塔奈州、北哈萨克斯坦、阿克莫拉州和阿斯塔纳市的外商农业投资环境相对较好,其中,科斯塔奈州、北哈萨克斯坦和阿克莫拉州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是哈萨克斯坦重要的农业生产区;江布尔州、南哈萨克斯坦和克孜勒奥尔达州的外商农业投资环境较差,投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2.
翟华云 《南方经济》2010,28(8):29-40
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制度背景,本文以我国2004—200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控制样本自选择偏误的基础上,检验了法律环境、审计质量与公司投资效率后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和公司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即高质量的审计能够有效减少上市公司的投资不足,提高公司投资效率;同时,在我国较好的法律环境地区,高质量审计能够有效减少上市公司投资不足和抑制上市公司的投资过度,从而提高公司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调整与上海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以来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进行了调整 ,跨国公司对上海的投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出现了新的特点。引资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对上海引资的政策配套和协调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沪非上市日资企业的投资处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沪非上市日资企业最重要的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文章从在沪非上市日资企业的现状和趋势出发,通过对在沪非上市日资企业的投资方式、投资领域、投资环境以及运营管理等相关问题的深入探究,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投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地近年来在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金融业增加值突飞猛进,对全国的辐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本文从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人才和金融环境四个层面,对三地的金融国际化现状进行描述,并与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等知名国际金融中心相互比较,分析总结沪京深三地在金融国际化方面的优势和不足,由此提出沪京深三地提升金融国际化水平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本市利用外资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利用合同外资171亿元,同比增长15%;实到外资超过100亿美元,同比增长26%。然而,不断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对跨国公司在上海的投资和经营造成的负面影响仍不容小觑。今年1-2月本市吸收合同外资23.13亿美元,同比下降6.9%。  相似文献   

17.
张桂芳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8):81-84
文章从分析中日之间的投资状况入手,比较和分析日本福冈县的生存环境、投资环境、政策环境等方面,寻找差距和障碍。通过分析表明,中国企业到日本投资的区域选择非常重要,进入日本投资的一条可行途径是选择日本福冈作为桥头堡,进而辐射日本全国。  相似文献   

18.
CAPM模型与股票投资风险:对上海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威廉·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即CAPM模型的原理,运用时间序列与横截面的最小二乘法的线性回归方法,构造相应的模型,对上海股票市场投资风险进行统计验证分析.通过严谨的统计分析表明,上海股票市场目前的系统风险占总风险比例大幅下降,对于风险--收益关系,非系统风险对投资收益率已经没有显著影响,而系统风险影响却非常显著,投资收益率与系统风险的关系并不符合CAPM模型,即投资收益率与β并不呈现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日韩三国外国直接投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韩三国作为东北亚核心国家,都希望通过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进一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三国FDI的投资方式、投资来源国及投资产业有较大不同,也体现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差别.分析外国直接投资与本国产业发展的关联的结果显示,中国的国内企业竞争力最弱,日本最强.今后中国引进外资过程中,应增加并购的比重,提高对服务业的引资力度,同时实施内外资企业平等的优惠政策,努力提高国内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台商投资环境比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以“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2000-2004年的《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报告和世界银行及大陆各省市公布的投资环境调查报告为据,对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区域环境进行分析。指出台商对大陆投资的区域偏好,已出现新特点。台商在华南地区的投资已趋饱和, 投资意愿下降;对华东地区投资环境的满意度虽较高,但更青睐中心城市周边的二级城市;部分内陆地区的中心城市日渐受到台商关注:华北地区将是吸引台资的后起之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