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2.
基于空间计量的金融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区位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指数测度2001~2010年中国金融产业的集聚程度,并用Moran’sI指数和散点图检验金融集聚的空间自相关的存在。考虑空间自相关性,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经济规模、人力资本、政府作用、对外开放以及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对金融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的经济规模是金融集聚产生的基础,但需谨慎制定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丰裕的人力资源、有力的政府支持和先进的信息化水平是金融集聚形成的重要条件;目前的对外开放自由程度与金融集聚发展需要不相匹配。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空间因素在金融资源空间集聚中的作用,本文运用前沿的空间分析技术考察了2000~2010年间我国金融资源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我国金融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非均质性特征,空间集聚和空间集群特征明显,但集聚力量较弱。通过单变量和双变量空间相关性分析,得出中心地区金融资源空间集聚与邻近地区经济增长以及邻近地区金融资源空间集聚与中心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模式。在空间相关性分析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空间滞后(SLM)和空间误差(SEM)的空间分析模型证实了金融资源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从金融业三大支柱行业角度构建金融集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6—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熵权法测算出省域金融集聚水平,并结合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对中国金融集聚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金融集聚水平整体偏低,尤其是证券业集聚水平,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中国金融集聚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非均衡特征,具体表现为内陆和沿边地区水平低而沿海地区水平高的梯度分布态势。(2)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结果表明,全国总体差距在样本考察期内呈“上升—下降—波动上升—波动下降”的演变趋势;内陆地区区域内差距最大、沿海地区区域内差距次之、沿边地区区域内差距最小,沿边和内陆地区区域内差距逐步缩小,沿海地区因证券业集聚导致区域差距大幅提升而呈扩大趋势;无论是整个金融业还是三大支柱行业,沿边、内陆与沿海地区区域间差距较大,证券业和银行业问题尤为突出,区域间差距是造成我国金融集聚空间非均衡的首要原因。(3)Kernel密度估计表明,全国层面金融集聚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极化问题加剧;区域层面,各区域金融集聚水平均逐步提升,但区域内绝对差距呈扩大趋势,沿海和内陆地区多极分化问题均有所缓解,而沿边地区多极分化问题严重,沿海、内陆与沿边地区金融集聚水平分别集中在中高、中等和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6.
《金融与经济》2017,(1)
当前,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运用区位熵指数测算中国31个省市自治州金融业的集聚程度,检验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空间相关关系,并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政府干预四个控制变量,通过建立SLM、SEM和SDM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2005~2014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银行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在引入的四个控制变量中,除人力资本外,其余三个变量都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区域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2~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空间面板回归发现,在考虑空间效应的情况下,我国区域金融的发展主要受到周边省区金融发展、自身经济水平和本区域内人力资本等因素的影响。科技创新几乎对区域金融发展没有任何作用,而对外开放则正在阻碍区域金融发展。如何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改变"两头在外"的贸易模式,是发展区域金融时需要考虑的。 相似文献
8.
金融产业是经济的核心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金融产业集聚已成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本文主要从金融产业集聚的内涵、形成动因、效应及实证分析方面对学术界有关金融产业集聚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金融产业集聚的研究成果及不足,以期为今后的金融产业集聚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金融产业是经济的核心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金融产业集聚已成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本文主要从金融产业集聚的内涵、形成动因、效应及实证分析方面对学术界有关金融产业集聚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金融产业集聚的研究成果及不足,以期为今后的金融产业集聚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金融产业集聚有效地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文章基于2001-2010年长三角经济圈2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法,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业人力资本是影响金融产业集聚的主导因素;(2)城市收入水平是影响金融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3)城市开放程度和金融文化素养会影响金融产业集聚。这些结论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85—2010年时间序列,实证分析吉林省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效率的关系,以及吉林省与全国经济增长差距、金融发展规模差距、金融效率差距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吉林省金融发展规模是促进经济增长与提高金融效率的重要原因;而吉林省与全国经济增长差距、金融发展规模差距及金融效率差距虽然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金融规模差距对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和时间的双维度上对我国30个省市1998~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财政支出对相邻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即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对相邻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高的正向溢出影响,而东部地区的空间负外部性更明显;从时间维度上来看,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总体上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通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1994-2005年我国29个省财政政策收敛情况。本文分别采用地理相邻权重矩阵和人均GDP权重矩阵,对各省间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级人均GDP、人均税收收入、人均个人所得税等目标变量均存在收敛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空间分工理论,地区专业化包括产业专业化与职能专业化.通过从资本形成、资金流动、风险分散、要素流动等方面阐述中国金融发展对地区专业化的影响机制,采用1995~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产业专业化和职能专业化的特征及发展趋势,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发展对地区专业化的影响.全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中国产业专业化的提升主要依靠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而职能专业化的提升主要依靠金融发展效率和发展深度的提高;分地区回归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地区专业化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CRITIC赋权法构建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以此衡量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中国金融压力指数呈阶段性变化特征,其中2007-2010年是中国金融压力指数最大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对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产生负影响,抑制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上升;银行信贷余额、信贷膨胀率等其它变量对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产生显著正影响,促使中国金融压力指数的上升. 相似文献
18.
汪明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1,24(4):48-57
文章以广东产业转型升级为背景,寻求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与之匹配的"最优"金融结构模式,为广东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认为广东产业转型过程中最优的金融结构是存在大量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中小银行金融机构,并需要能够加大为高成长、高风险等新兴科技产业分散风险在金融市场上直接融资力度的金融机构体系,而银行中介依然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