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邮发合一以来,充分利用邮政点多、面广、线长的优势,在报刊业务的发展上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报刊发行量已占邮政业务总件数的80%以上,发行业务的大发展,反映了报刊事业的繁荣景象。邮政经营报刊发行,实行邮发合一的历史作用和社会效益是应该肯  相似文献   

2.
历史悠久的“邮发合一”报刊交邮局发行,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早在1931年,中共中央就发出了建立全国党报党刊发行网的通知;1939年又决定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发行部。在40年代,东北、华北、山东各解放区先后建立了“邮发合一”的体制,将战时交通、邮政和报纸...  相似文献   

3.
报刊发行是邮政四大传统业务之一,在邮政企业业务收入中占重要地位。随着我国加入WTO,尤其是报刊发行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统领报刊发行市场50多年的邮发合一的“垄断”局面被打破,自办发行、外资和民资介入,报刊分销等纷纷进入报刊发行市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邮政》2006,(11):28-28
邮政从事报刊发行工作50多年以来,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轨的过程。随着我国出版业的繁荣发展,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发行市场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当报纸、杂志的“邮发”身份不再是“理所应当”,当其他出版物的发行也不再与邮政“毫不相干”,发行业务,就更应该引起邮政人的进一步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一直所沿袭的“邮发合一”的报刊发行体制,从1985年《太原日报》自办发行开始,多渠道发行的格局替代了邮发报刊一统天下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邮发报刊业务现状如何呢?我们应该采取一些什么对策呢?这是大家所关心的。  相似文献   

6.
项军华 《中国邮政》2011,(11):44-45
报刊发行业务是一项有着60年历史的邮政传统业务。长期以来,这项业务的发展经历了邮发合一、报刊社自办发行等市场经营环境的洗礼。邮政也借此积累了丰富的专业运作经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7.
面对邮发合一的报刊发行体制受到严重冲击这一严峻形势,邮政应适应两个转变,全面有效地发挥邮发合一主渠道作用,提出了邮发报刊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杨泰芳部长在第二十七次全国邮电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报刊发行业务也要积极发展,认真办好,使邮政部门继续成为报刊发行的主渠道。”杨部长的这一指示,不但给予“邮发合一”四十年来的工作以充分肯定,而且明确了报刊发行工作现在乃至今后仍然是邮电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究竟如何“积极发展、认真办好”呢?笔者就今后报刊发行的业务发展方针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报刊发行应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李少洪自1950年党和国家决定将报刊发行任务交邮政部门承担,实行“邮发合一”体制以来,邮政部门充分利用服务网点遍布城乡,联系群众广泛、传递准确快捷等特点,每年把9000多种邮发报刊传送到每个读者手中,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  相似文献   

10.
邮政从事报刊发行工作50多年以来,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轨的过程。随着我国出版业的繁荣发展,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发行市场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当报纸、杂志的“邮发”身份不再是“理所应当”,当其他出版物的发行也不再与邮政“毫不相干”,发行业务,就更应该引起邮政人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中国邮政经营报刊发行业务,从建国开始到现在已有52年的历史。中国邮政沿袭了前苏联的体制模式,实行“邮发合一”,把报刊发行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报刊社特别是报业集团走上了自办发行之路。信息技术的进步,使报刊分印更为快捷方便,报刊社之间的同业联系与支持也更加紧密,因此对邮政报刊发行的依赖程度日趋减弱,对邮政报刊零售业务的影响也日见突出。 一、全国邮政报刊零售流转额发展趋势 从附表1可知,1990年~2000年全国邮政报刊零售流转额增长了5.5倍,平均年增长率高达21%。这说明,十年来邮政报…  相似文献   

12.
国际邮政汇兑业务的发展与管理上海市邮政储汇局黄少梅国际邮政汇兑业务,是世界各国邮政的传统业务。我国早在19l8年就开办了这项业务。1919年,我国就与印尼通汇,次年加入“国际邮政汇票协定”,到1925年,我国已与30个国家通汇。据资料报告,1933年...  相似文献   

13.
公司化经营是邮政发行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武汉市报刊发行局王志刚自建国初实行邮发合一的报刊发行体制以来的近50年时间里,全国邮政为报纸、期刊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的邮发合一发行体制,受到社会...  相似文献   

14.
陈景涛 《中国邮政》2004,(12):32-33
投递网是邮政的重要网络资源,也是邮政的重要竞争优势。然而近年来,随着市民对投递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邮政投递网也开始面临着新的挑战。邮政企业传统的“邮发合一”、信报合投的投递体制与报刊收订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邮政报刊发行市场不断被蚕食,社会投递网对邮政投递巳从潜在威胁演变成正面的竞争。  相似文献   

15.
试论代收货款业务发展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峰 《邮政研究》2010,26(4):13-14
作为邮政精品业务的代收货款业务,是一项最能体现邮政“三流合一”的高赢利性业务。文章从代收货款业务运行机制背后潜伏的“暗洞”人手,提出制约该业务发展的“两大困境”及其成因,并对如何破解“两大困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娄博 《中国邮政》2009,(6):37-37
自2008年9月全面代售“顶呱呱”即开型体育彩票以来,河南省驻马店市邮政局按照“快速启动、稳步发展”的方针,充分利用邮政信息业务平台和邮政“三流合一”的网络优势,使体育彩票代理业务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全市销售“顶呱呱”即开型体彩已突破100万元。  相似文献   

17.
调整经营策略 占领发行市场北京市海淀区邮电局安定鉴于当前“邮发合一”的体制已受到多渠道发行的冲击,各报刊社不但在交邮政发行之外另立发行系统,而且另起灶自办发行已陆续出现,邮政报刊发行主渠道的地位已经开始动摇。这种现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在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实行“邮发合一”以来,充分利用邮政点多、面广、线长的优势,使报刊发行深入群众,遍及城乡,发行量几十倍、上百倍地增长。实践证明,“邮发合一”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在当前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飞跃发展的新形势下,报刊发行工作跟不上形势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预订预收”,限制过死;投递力量不足,无法直投到户;“长订长收”,增加读者负担;零售点少货少,读者买不到所需报刊;忽视市场预测,报刊不能适销对路,既有紧俏“商  相似文献   

19.
方琪 《邮政研究》2006,22(5):29-2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邮政报刊发行与报业集团、社会发行公司的竞争日趋激烈,邮政报刊发行的主渠道地位受到挑战。但邮政报刊发行从“邮发合一”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网络覆盖全国各地,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完善。国家邮政局和各级邮政部门陆续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聘请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对业务发展进行战略研究和诊断,下决心搞报刊全国统版等等,就是要整合业务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邮政全网协调和控制能力,建立高效和先进的业务处理体系。对此我谈谈个人的想法。第一,报刊全国统版后,应充分利用完善的订户名址信息,为读者提供更方便的服…  相似文献   

20.
(一)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团结拼搏、勇于创新、讲究实效,是浙江邮政的精神实质。正是凭借这股精神,浙江邮政经过艰辛创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九五”时期是浙江邮政通信事业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历史时期,邮政业务总量年均增长16%,业务总收入年均增长23.6%。特别是“九五”后期,邮政独立运行以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多重困难和压力的挑战面前,全省邮政干部职工紧紧围绕跨世纪“三步走”的基本战略(即一年打基础,两年实现扭亏,三年基本建成“三流合一”网络),以及“坚定信心、加快发展”的中心思路和“增收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