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举行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中,主办方提供的幸福感的衡量指标有:生活满意度包括生存状况(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生活质量满意度(如居住状况、医疗状况、环境状况、教育状况等);涉及情感范畴的心态和情绪愉悦的程度,包括紧张程度、心态等);人际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程度,包括对人际交往的满意度、身份认同以及个人幸福与社会、城市发展方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筠 《中国西部》2011,(23):71-71
“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简单而朴素的教育理念,它体现了对学生生命的尊重。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是对生命的涵养,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高度转化。教育不是挖掘分数的机器,不是升学的工具,不是谋取职位和财富的阶梯,而是丰富人陛、提升价值、完善自我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牛海霞 《魅力中国》2013,(25):61-61
社会个体和不同社会群体良好的社会心态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社会心态主要包含社会个体心态和社会群体心态两个层面的涵义。前者是从人的生物性的角度来讲,是指社会个体成员基于自身的社会见识、价值判断等对当前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等所持的心态。个体心态控制个体行为,其本质是在一种具体的个体行为中所蕴含的一种心理机制;后者是从人的社会性的角度出发,是指由社会个体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基于某种有共同群体属性的价值尺度、发展理念等,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社会问题或整个社会状态所持有的一种心态。这是一种社会众人心态,源于个人。却又不是个人心态的简单累加,而是具有自身特质和功能的一种新的社会心态形式。  相似文献   

4.
李芳芳 《理论观察》2013,(1):147-148
生死观是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范畴。庄子重生贵生的人生态度、安时处顺的精神境界、肯定自我、知足达观的人格修养给当代大学生以启发,改观大学生麻木冷漠对待生命、轻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现状,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生存和死亡,并在此过程中找到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闫晓萍 《黑河学刊》2013,(6):186-187
对社会心态的解读有助于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向,了解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社会心态的研究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对于社会心态概念的解读成为进一步研究社会心态的基点。社会心态的概念可从三个维度进行解读:社会心态是个体与社会相互建构的宏观心理关系,是围绕个体需要上下波动的心理反映形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心理状态。简言之,社会心态是指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围绕人的需要个体与社会相互建构的伴随社会发展始终的宏观心境状态。  相似文献   

6.
谢达波 《中国西部》2014,(36):46-51
生态教育是关注和尊重生命个体的教育,以人为本是其核心理念。学生作为教育培养主体,"以人为本"就必须着眼于每个学生生命厚度的扩容、生存质量的储备与提升、生命动力与生活能力的激活与培植。激发教育对象的内在潜质,使其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的人。四川省郫县唐昌镇幼儿园以"生态教育"理念统整一切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课程、环境和喜闻乐见的活动,增添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乐趣,让他们在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融入大自然中长见识、增智慧,探索出一条教育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7.
对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应包含三个层面:生存意识教育,这是生命意识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生存能力教育,这是个体生命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生命价值升华教育,这是生命意识教育的最高层次。加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让大学教育及其制度设计回归学生本住的发展取向,大学对学生尽到教育责任和社会道义,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掌握生活常识和生存技能,进而领悟到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即对生命意识的重视,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语文的学习过程是语文和精神的同构共生的过程,在形成和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丰富人文精神,完善个性生命,发展个体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社会心态是社会群体行为的前兆,社会心态的方向和强度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群体的行为,对社会心态影响因素的研究对调节群体行为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以CGSS2008调查数据为支撑,构建了一个社会心态影响因素框架图,并实证研究了影响社会心态的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得到如下结论:我国现阶段,公众对社会公平、社会正义认同度都很不理想,表明我国现阶段公众的社会心态处于一个不健康的状态;个体特征、家庭影响、社会网络以及个体对所处阶层和阶级的认识都对社会心态有重要影响;要改变这种不健康的社会心态,必须清除消极的社会存在,改变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陈曦 《走向世界》2008,(12):78-80
作为一个地方的老行当,它总是承载着历史、承载着乡土文化,也承载着一种民间风情。它曾经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现在却又濒临消失。伴随着生活相貌的变幻,生活的内里换了容颜,在人物和故事的更改后面,曾有的生存方式和生命心态化作了历史。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在努力探求建立什么样的社会模式才能适合人自身的发展.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使个体生命得以自由发展的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两个基本因素是社会安定和个体生命发展顺畅;构建和谐社会目前重在理"顺".  相似文献   

12.
朱墨 《魅力中国》2010,(3X):212-213
卢西恩.弗洛伊德的许多作品中反映了"恐惧"的因素。这体现在个体生命的恐惧和种族命运的恐惧上。个体生命的恐惧是受到了20世纪叔本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等人的哲学思潮;而种族命运的恐惧则源于卢西恩的犹太身世。这两者共同构成了卢西恩对于"恐惧"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正>"悟道"和"行道":对生命价值的不断追索"生命是一场针对虚无的持续的战争"。这是殷卫海教授在他的哲学著作《自然生命论》("Nature-Bioism")中写的一句话。他认为,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看,个体生命在无限自然中是如此的渺小。而如何能够使短暂的生命在自然中获得持久的价值,放射出美丽的光芒,是生命一个恒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于德明 《中国西部》2014,(32):70-71
<正>教育孩子不是流水线生产,也不是制作模具,不需要一刀切或千人一面的形式,而是为了培养具有个性的、鲜活的生命个体,是为了发挥个体的优势,从而使生命个体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成长。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人性使然,无可厚非。但关键是我们该怎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作为一名教师,笔者认为需要在"智"上下功夫,有"智"者事竟成。  相似文献   

15.
赵伯益 《魅力中国》2013,(26):123-123
王小波通过他的作品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种反思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现实荒谬的摹写和反讽,对乌托邦神话的怀疑和反抗,对个体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追求与呼吁。  相似文献   

16.
刘亮程这位上世纪90年代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以他独特的带有乡村哲学味道的散文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他的散文,时时展示着他对生命的本真意义的探寻与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注。《寒风吹彻》一文更具有作家独特的人文化关怀。个体存在的孤独,生命的和谐与共存,对人生对未来的美好的期盼,这些略显沉重的话题,却如一股清新之风由他的笔端吹向读者的心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激,对人性的拷问和审视,让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生活,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17.
试析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平 《理论观察》2008,(2):110-111
当今大学生自杀、暴力等事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对生命的漠视令人担忧。从生命教育的内涵看当代大学生对生命漠视的原因:从生存压力的增加导致生活意义感的消失;对物质追求的迷失导致个体生命的迷茫;教育的异化导致对学生生命状态的忽视等。因此,应从价值性教育、成长对话和发挥学生道德主体地位三方面来提高大学生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8.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所揭示的个体需要规律,为做好老年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循环态需要层次模型"。这一模型将个体一生的需要状态分为两个部分:"出生—停止工作"为个体需要的"上升态"部分;"停止工作—死亡"为个体需要的"下降态"部分。其中,"下降态"部分即个体老年阶段具有与中青年阶段明显不同的需要规律。以循环态需要层次模型为基础,关注个体生命后半段即老年阶段的心理需求的特点和规律,并将这一探索的理论成果用于指导老年心理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构成人生存和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对于个体的思想观念、道德修养、行为习惯等的培育与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在家庭对个体修养产生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因素则是家庭的孝道建设。孝道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被各个时代的思想家、统治者所提倡、所设计、所实践,是合理建构家庭与个体,个体与社会,社会与家庭三者关系的重要基石,在现代仍具有极高的个体性和社会性作用。而孝道就其本质来看则反映的是一种伦理关系,如何加强和完善家庭中孝道建设下的个体修养,提升个体的生命内涵,这需要我们进行伦理思考。  相似文献   

20.
人不仅是作为实体的存在,更是具有生命价值的存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不少人逐渐丧失了支撑其个体生命的价值,个体生命价值被物化同时受到冷漠.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不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拓展人的实践领域,从而使个体实现其价值.但是长期以来,教育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人的个体生命价值.因此,个体生命价值的探究对当前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