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解产能过剩是今年党和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之一。现阶段中国工业部门产能过剩具有涉及领域多、负面冲击效应大、成因复杂、化解产能过剩难度高等特征。通过对近年来政府的相关政策及实施效果进行梳理,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应该重视市场机制的调节、转变政府干预方式、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闻潜 《经济经纬》2007,(3):34-37
近几年,产能过剩日益严重,经济运行面临通货紧缩的危险.这颇令人关注.另一方面,在产能过剩的情形下,旨在拉动经济运行的投资扩张仍在继续.按照常理,投资持续扩张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因而,经济运行面临投资扩张和产能过剩并存,以及通胀风险和通缩风险交替出现的困扰.那么,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否意味着宏观调控出现了什么纰漏?笔者拟就两大经济风险与宏观调控的走向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吕家进 《环境经济》2013,(12):39-40
化解产能过剩是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化解产能过剩和推行绿色信贷作为提升银行管理水平和发展转型的重要内容,作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子银行体系作为引发危机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较成熟的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特点和风险。其次界定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运行模式和风险。从中国各类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评估来看,目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总体风险可控,结构上有风险暴露隐患。未贴现承兑汇票、委托贷款结构较为简单,同属银行表外业务,其风险与银行信贷相当。银行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是期限错配与收益率错配风险。信托贷款中信政合作、基建信托及产能过剩行业的信托违约风险较大。小额贷款公司等非典型金融机构的规模较小。最后根据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情况提出了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未来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在宏观上表现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对应的解决之道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同时,会议明确指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策略是"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从中国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和表现看,如果金融危机不能逼出进一步的金融改革,尤其是在金融市场多元化方面取得进展,那么即使是全国一盘棋的经济布局和产业规划,对产能过剩问题的化解,也帮助有限.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研究》2014,(7):J0001-J0001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产业转型升级与产能过剩治理”研讨会征文启事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产业转型升级与产能过剩治理”研讨会,定于10月18日在湖南科技大学召开。现将会议征文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产业转型升级与产能过剩治理 二、选题范围:(1)现阶段我国产能过剩现状与成因;(2)产能过剩与产业结构调整;(3)产能过剩与企业技术创新;(4)产能过剩与地方政府行为;(5)市场供求关系与产能过剩;(6)治理产能过剩的财税金融政策;(7)治理产能过剩的产业政策;(8)治理产能过剩的国际经验;(9)治理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10)企业应对产能过剩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2013年12月17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4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如何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指出,当前我国的产能过剩主要有周期性过剩、结构性过剩、体制性过剩和绝对性过剩四种类型,应该对当前的过剩产能进行分类分业分步处理,化解产能应和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区域布局、贸易流向及市场布局结合起来,同时还需防范失业、金融等风险。  相似文献   

8.
严太华  李迎梅 《经济问题》2008,(11):100-102
从经济、制度、技术和国际层面分析了我国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以及这种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不断深化的流动性过剩的措施: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拓展新的贷款业务、尝试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开展混业经营以及加快金融创新,增强商业银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产能过剩面临着不同的宏观约束,基于不同的约束条件,预计去产能过剩的过程需要更多依靠改革和市场力量,才能达到效果。宏观政策层面的约束一是货币政策需要坚持通过稳健略偏紧的基调去促进过剩产能的自然消化。今年以来决策层强调“盘活存量货币”,以及6月份央行针对银行间“钱荒”的态度就是对政策取向的明确注脚,包括金融领域在内,中国经济的全面去杠杆将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政策效应分析可知,在考察期内去产能政策对降低行业过剩产能有一定效果,对银行资产质量存在负向政策冲击效应,但仅显著存在于焦炭和生铁行业。在等权重原则下构建区域金融生态指数,并以金融生态为控制变量,研究得出金融生态弱化了去产能强度与银行不良贷款率之间的正相关性,其中,经济环境指数与金融环境指数的弱化作用更为显著。在控制银行特征变量下,去产能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政策效应进一步减弱。由此,从内外部治理因素层面为有效降低去产能导致的银行不良贷款短期脉冲式反弹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过度投资与产能过剩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严峻问题,然而现有研究往往笼统地将二者视为一体。实际中,过度投资与产能过剩分别指向企业投资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决策阶段,前者与需先行做出的长期投资决策有关,而后者则是后发的即期生产决策的结果。通过引入一个包含投资和生产两阶段的动态实物期权模型,尝试性地刻画从过度投资到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以及经济与政策这两种异质不确定性对这一形成机制的影响,进一步基于2003-2018年中国企业的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与实证结果表明:(1)尽管产能过剩总是源自前期投资的过度扩张,但并不是所有的过度投资最终都会导致产能过剩;(2)不确定性是导致过度投资与产能过剩的重要因素,但过度投资更多地源于政策不确定性,而产能过剩则主要源于经济不确定性;(3)不确定性对产能过剩的影响要强于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因此,对过度投资的治理应以政策不确定性为主,保持政策调节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产能过剩的治理则应以经济不确定性为主,维护市场运行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世界经济在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撑下,复苏势头较为强劲.2011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向好,但是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反弹性增长,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就业、赤字、债务、产能过剩、通胀、资本流动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可能进一步分化.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从2006年起,中国就相继出现对电力行业产能过剩的担忧。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也发布信息称中国九大行业产能过剩,电力行业潜在产能过剩。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在担心中国电力行业已经或者可能出现电力过剩。通过与美国相应数据对比测算出中国电力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来判断中国电力行业是否已经产能过剩或者是否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14.
探究企业金融化与产能过剩的关系对于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关于企业金融化与产能过剩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2005—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机制、作用渠道及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虽然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对实体业务同时具有“反哺效应”和“挤出效应”,但在总体上企业金融化行为加剧了产能过剩,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中,研发投入增加和内部资源配置优化是制造业企业金融化改善主营业务、化解产能过剩的作用渠道,而金融化导致的“挤出效应”则通过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剧内部管理矛盾和减少外部需求等作用渠道恶化了产能过剩。异质性结果表明,对于国有性质、经营状况不佳、融资约束紧张的企业,其金融化过程对产能利用的负面影响更显著,尤其是企业持有长期金融资产对产能利用存在更大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提供了企业金融化影响产能过剩的微观证据,丰富了企业金融化的微观后果与产能过剩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为政府部门加强对制造业企业金融监管来治理产能过剩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5.
胡国威 《大陆桥视野》2013,(2):16-16,18
经济复苏、企业盈利恢复已成为当前市场共识,但产能过剩依然是挥之不去的阴影。消息人士透露,相关部门已开始对多个行业进行密集调研,年内预计会出台相关更强力的控制产能过剩的政策措施,包括提高准人门槛、推进落后产能的淘汰、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等。  相似文献   

16.
(一)产能过剩原因与机理分析。1.产能过剩的周期性和阶段性原因:(1)产能过剩标志着中国第三个增长周期的结束。从中国经济增长周期看,2008年后出现的低增长,是中国经济自身周期调节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叠加效应。目前的产能过剩既有市场周期的因素,也有2008年以来刺激经济留下的后遗症。(2)产能过剩与我国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有关。(3)产能过剩与我国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有关。2.中国产能过剩属于"体制性产能过剩"。过度使用政策杠杆,形成了政府大于市场的"政府价格信号"。进入21世纪以来,各级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快速增长,过度使用各种经济政策杠杆,大幅降低了投资要素价格,政府创造的价格信号成为引导企业投资的重要调节信号,使许多投资不是依据市场信号,而是依据政府价格信号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中国产能过剩属于"体制性产能过剩"。3.逆向激励的政绩考核机制,成为过度投资的内在动力。经济"追赶"在相当长时期内构成了中国的首要发展要务。尤其是在中国特色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下,由中央政府始作俑,每层级政府都为下级政府,制定一套以GDP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打造出一种竞争性干部晋升机制。加之,大力发展更能带来GDP和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重化工业。从而为产能过剩的异军突起埋下体制伏笔。可以说,这种GDP导向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在推动"经济赶超"的同时,对行业产能的过度膨胀产生了巨大的逆向激励作用,即引致不断加剧的产能过剩。4.扭曲的财政体制,导致政府行为经济人化,是政府盲目追求投资的深层原因所在。房地产泡沫已经形成对政府财政的捆绑。地方政府之所以有抑制不住的负债投资的冲动,根源于两大原因:一是外部的因素,即缺乏刚性约束的金融融资体制和政府负债的管理体制;二是内部的原因,房地产催发的土地财政收益的驱动,使政府行为经济人化。在现有土地财政带来巨大吸引力下,政府变成了以实现土地增值为目标的经营,由公共人角色,变成了经营土地资本、追求土地收益最大的经济人。5.从经济系统看,产能过剩不是经济问题的根源,是系统危机的先兆。不能以一般产品过剩的标准,来判断房地产过剩。房地产具有的虚假繁荣掩盖其的过剩,往往使我们忽视它危机。把产能过剩放在经济系统去考察,产能过剩只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前夜的前兆。房地产泡沫是产能过剩的深层原因。化解房地产泡沫是从根源上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二)以长短结合、内外兼治的思路化解产业过剩的对策。1.总体治理思路:围绕四个主体进行标本兼治。政府是宏观上推动产能过剩的宏观主体。市场是经济系统周期性调节形成产能过剩的客观主体。企业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终端和微观主体。员工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相关利益主体。上述四个主体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着力点和路径,按照长短结合、表里兼治的思路进行,是课题组研究治理产能过剩的主要思路。2.短期治理对策:以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应急式治理。治理产能过剩,目前最需要的就是要启动对已经"大出血"的经济系统进行应急治理。遏制住产能过剩、投资盲目扩张的势头。围绕短期应急治理,需要合理使用行政手段和严格利用法律手段。一是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妥善处理在建违规项目。二是清理整顿建设违规产能。三是要进行点对点的分业治理。3.长期治理对策之一:给"高烧病"经济系统降温。从中医系统辩证思路诊断中国经济系统,产能过剩是多年来多种因素导致经济系统"高烧病"的结果。要从宏观、系统上为中国经济高烧病降温。(1)战略降温:调整大力热推的城镇化战略。需要把热推的城镇战略调整为降温、整顿、稳步发展的城镇化战略。(2)系统降温:主动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为整个系统降温,为中国经济过冬做好准备。(3)预期降温,中国需要有限市场化的房地产管理模式。让中国房地产回归消费品角色、弱化其资本属性,强化房地产行业的福利性质、弱化其盈利性。4.长期治理对策之二:把纠正政府行为经济人化上升为当前改革的首要任务。一是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弱化地方政府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程度。二是加大地方政府负债管理和政府融资体制改革。三是改革官员政绩考核体制。5.长期治理对策之三: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化解产能过剩。(1)推进价格改革,发挥市场价格在化解产能过剩与产业升级的作用。(2)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推动过剩产业整合升级。(3)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推动产能过剩产业生态化、节能、绿色发展。6.长期治理对策之四:利用国际市场化解产能过剩。(1)通过海外投资,与非洲、拉美等地建立产业垂直分工体系,以带动我国技术和设备出口。(2)实施"中国式马歇尔计划",以商品输出方式对外援助,以消化过剩产能。(3)如果是信贷援助,应设立"定向采购"绑定方案。(4)通过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将过剩的国内过剩产能转化为国家债权。7.长期治理对策之五:制定应对经济系统危机预案。(1)要关注与产能过剩相关联的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的系统风险的应对预案。(2)要研究随着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系统经济危机之后应对预案。(3)要研究淘汰落后产业、压缩产能过剩,形成连锁反应带来的危机。  相似文献   

17.
产能过剩领域的金融资源错配问题广受关注,但现有研究对其微观影响因素和宏观响应机制缺乏系统梳理。选择煤炭、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5个代表性产能过剩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对应领域的上市公司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Logit模型从量、价两个维度进行了计量检验。发现:(1)产能过剩领域的金融资源配置更多受非市场化因素影响而与实际经营效益脱节,金融资源和利率补贴被优先提供给了那些经营绩效差,但在存量负债、存续年限或所有制上拥有优势的企业;(2)微观金融资源错配映射于宏观货币层面,会引发产能过剩领域中企业债务负担的"逆周期"变化和"逆调控"特征,既会通过"僵尸企业贷款"等方式恶化产能格局,也会因为"劣币驱逐良币"诱发"杠杆率悖论"。由此,解决微观金融资源错配是进行供给侧改革并实现结构性去杠杆的基础,这需要深化金融体系改革,重新定位政企和银企关系,重构市场化金融资源配置机制;也需要整治僵尸企业贷款,重塑企业优胜劣汰机制,推动金融资源配置与行业转型升级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2016年经济呈现出短期底部企稳与泡沫聚集的特点。在潜在增长平台下移、周期性、结构性以及趋势性因素共同作用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巨大,2017年宏观经济仍将持续筑底。而底部运行的深度和持续的长度取决于世界经济复苏程度、中国经济潜在增长水平、新产业新动能培育、房地产周期调整、政治经济周期波动以及对潜在风险的化解与对策等多种因素。与此同时,在“债务—投资”驱动模式下,我国债务规模快速攀升,债务水平已经积累至相当程度,债务的结构性风险突出,尤其是广义政府债务水平超出国际警戒线。而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本质上大多与债务风险密切相关。比如资产泡沫的聚集,实际上是“债务—投资”驱动模式中投放的大量货币在股市、债市以及房地产等领域的伺机流动。债务风险有可能是引发中国经济爆发危机的关键点。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具备防范危机的实力,但是对于可能引发危机的潜在因素必须重视。一方面,树立正确的危机观,不惧怕危机,建立危机应急机制。另一方面,在债务风险演变至债务危机前,防患于未然,建立风险缓释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产业转型升级与产能过剩治理"研讨会,定于10月18日在湖南科技大学召开。现将会议征文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主题:产业转型升级与产能过剩治理二、选题范围:(1)现阶段我国产能过剩现状与成因;(2)产能过剩与产业结构调整;(3)产能过剩与企业技术创新;(4)产能过剩与地方政府行为;(5)市场供求关系与产能过剩;(6)治理产能过剩的财税金融政策;(7)治理产能过剩的产业政策;(8)治理产能过剩的国际经验;(9)治理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10)企业应对产能过剩的策略。三、征文要求:(1)论文尚未公开发表,5 00010 000字为宜;(2)特别欢迎  相似文献   

20.
尽管目前仍有欧洲国家不断受到债务危机困扰,但从2010年形势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欧元区金融形势趋于稳定,经济复苏步伐得以延续。主权债务危机引发全球性危机或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不会出现欧元区解体、欧元消亡的后果。预计2011年欧元区经济仍将保持低速、温和复苏的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