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玉凤 《物流科技》2004,27(3):94-96
为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2001年11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鉴于美国是实行中期报告制度最早的国家,其制度也相对完善,本文拟将我国中期财务报准则同美国的相关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IAS34作粗浅的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借鉴国外准则之长处,有利于推动我国中期报告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唐欣 《现代企业》2006,(1):61-61,67
近年来,财政部通过对《企业会计制度》和五个具体准则的修订突出和强调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为企业实行谨慎性会计处理奠定了政策基础。如在“建造合同”准则中对工程预计损失的确认;“或有事项”准则中对预计损失的确认;修改后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两个准则中基本上不允许确认收益等等。这一系列现象表明谨慎性原则的影响正在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3.
追溯调整。《企业会计准则一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下简称《准则》或《会计调整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或新《制度》)都规定:(1)企业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采用追溯调整进行处理;(2)企业为了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而变更会计政策,都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4.
2006年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较之1993年的会计转制,本次会计改革主要解决会计理念、原则和方法等深层次问题。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因此,实施新准则的企业必将结束准则与制度并存的局面。本次会计改革的显著特点是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当今世界财务会计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制度与准则并行的会计规范模式为单一的准则规范模式所取代。会计准则的最终解释权由准则制定部门转移到了会计人员手里,会计职业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职业化基本形成。本文从会计准则变化入手,在分析了会计人员职业素质要求的变化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会计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首次提出“金融资产”概念,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与之对应资产项目大体为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委托贷款和应收款项。新旧准则中金融资产减值的处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从计量基础与会计处理两方面对金融资产减值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赵敏 《审计月刊》2004,(10):50-5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将逐渐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近来国家又颁布了《存货》和《固定资产》准则、《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企业处理暂行规定》。将企业制度与税法政策进行比较,找出其差异,对加深理解企业会计制度的理论和促进企业日常报税等实际工作都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谨慎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谨慎性原则逐渐成为披露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我国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都把谨慎性原则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计核算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  相似文献   

9.
王丽君 《吉林会计》2003,(11):46-47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98年发布《国际会计准则36——资产减值(Impairment ofAssets)》,该准删进一步规范了资产减值的会计实务,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资产减值会计(Impairment of Assets Accounting)在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程度地运用,我国新《企业会计制度》第五节资产减值中明确提出了资产减值的概念,系统规范了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更加充分地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使资产的价值与其应具有的盈利潜能保持一  相似文献   

10.
浅析我国资产减值会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根据资产的这一不可或缺的特征,要求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  相似文献   

11.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之基本准则对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进行了重新阐述:尤其在有关具体:住则中,对作为资产要素特殊项目的商誉的确认和计量与原有准则和制度的规定截然不同,本文对新准则体系之下的商誉会计问题作了归纳和解析。  相似文献   

12.
浅议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的逐渐完善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出现许多现有准则、制度中尚未做出规定的新事物、新现象,需要会计人员自己解决处理。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1项会计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国际趋同。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有20项具体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没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李歆 《天津财会》2003,(3):44-44
2002年1月1日,财政部颁布并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准则(以下简称固定资产准则)。固定资产准则与此前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范围上存在不一致。该准则把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纳入了计提折旧的范围。准则第34条规定:“对于本准则施行之日以前取得的固定资产,除减值准备的提取应当追溯外,其余不作追溯调整。”遵循《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相似文献   

14.
王秀升 《会计之友》2007,(10X):36-37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新准则。本文就新准则与相关制度法规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职工薪酬会计处理进行分析、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准则。  相似文献   

15.
孙强 《四川会计》1994,(4):31-33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的深化改革四川大学孙强《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分行业财务会计制度的颁布,揭开了财会制度全面改革的序幕。我们应在新财务会计制度实施的基础上,抓住机遇,进行财务会计管理的深化改革。现提出一些粗浅见解。一、管理体制新的财务会计制...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在会计标准建设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特别是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楼继伟,2006),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会计造假、舞弊问题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由于高质量的会计标准并不一定能产生高质量的财务披露,单纯强调会计标准于事无补,关键在于现有制度下根深蒂固的会计实践。换言之,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需要有效的会计标准执行机制作为基础(姜英兵,2004)。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会计标准执行机制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吕伟刚 《活力》2010,(12):35-35,37
2006年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一租赁》,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租赁会计处理的规范性。新准则对租赁分类、租赁会计术语、会计处理等方面都作了更详细和具体的说明,在融资租赁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进。新准则改变了融资租赁人资产人账价值确认方法,使得租赁确认和谨慎性得到了提高.“售后租回”可利用性减少.信息披露充分性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金融期货市场,在我国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但规范金融期货业务的法规、制度还远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特别缺少服务于金融期货业务的会计规范。本文依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的相关规定,结合具体的会计实践,分析探索在新准则框架下外币期货的相关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颁布的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简称《准则》),对企业如何进行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全面规范。从今年前半年的施行情况来看,有的由于对《准则》缺乏深入的学习和理解,有的将《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相混淆,有的对传统的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方法比较习惯,在具体运用中,出现了违反《准则》规定的种种问题。对此,本文谈一些看法。一、注意防止固定资产确认不准。《准则》第5条规定: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确认时,应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三个条件:“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  相似文献   

20.
新会计准则下股指期货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指期货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一种,其会计处理一直都是会计界的一大难题。随着股指期货即将在我国推出,其会计处理的相关问题也亟待解决。一直以来我国在对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上都没有相应的准则或制度来规范和说明,在会计问题的研究上,向来都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