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与零售业如雨后春笋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零售业专业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各大零售企业的切肤之痛,人才缺失也成为零售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零售业人才似乎遵循这样的"潜规则":中资零售人才往外资零售跳,外资零售人才纷  相似文献   

2.
外资零售业进驻我国越来越普遍了。面对如此巨大的竞争,以及如此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跨国连锁零售企业纷纷抢滩中国。那么我国的零售企业该如何应对这么大的竞争,我国如何让外资零售企业成为激活我国零售市场的"鲇鱼",而不致使之成为吞食本土零售业的"鲨鱼";在不排斥外资合法进入的同时,扶持本土零售业的发展;在不保护落后的同时,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使国内零售业实力得到提升和发展,这是我国政府部门和企业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外资零售业大量的进驻中国的现状分析外资零售业对我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我国政府部门和企业应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一方面给国内零售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市场份额被侵占,经营陷入困境.另一方面,促进了国内零售业从传统零售业朝现代零售业蜕变.权衡正反两方面效应,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4.
李蕊 《中国流通经济》2012,26(9):97-103
2008年以来,外商在我国零售业的投资在规模和空间布局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动向,引发了业界关于外资迅速扩张是否会造成零售业被外资控制、外资企业是否会抢占内资零售业优势资源等争议性话题,文章分别使用省际面板数据、地区面板数据、业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外资扩张对内资零售企业的影响。研究表明,整体而言,外商在我国零售业投资的加速扩张,并没有挤占内资零售企业的优势资源,外资零售企业市场份额的扩大并没有对内资零售企业构成明显的就业挤出效应。内资零售企业在面对外资零售企业迅速扩张以及由此带来的竞争压力时,应着力通过跨地区并购、跨行业并购、自愿连锁、内资并购外资等方式壮大自身规模,实现优势资源的重组,发挥规模效应,同时需要反思内资零售业目前联营模式过多、自营模式过少的弊端,通过提高自采比例、培育自有品牌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与零售业如雨后春笋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零售业专业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各大零售企业的切肤之痛,人才缺失也成为零售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零售业人才似乎遵循这样的“潜规则”:中资零售人才往外资零售跳,外资零售人才纷纷转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阐明了研究本土零售业和外资零售业的重要意义,结合3S1L原则和国内物流系统评价标准,分析我国本土零售企业与外资零售企业之间差距,最后对本土零售业物流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面对外资零售巨头咄咄逼人的市场攻势,在WTO的大背景下,外资零售企业的迅速扩张应引起我国零售企业足够警惕,本文采用SCP的分析范式详细分析了我国的零售业,并分析了外资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最后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试论外资零售企业的优势及入世后中国零售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财贸研究》2002,13(3):85-86
<正>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商业的国家政策保护壁垒将逐步解除,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消费潜力犹如磁石吸引着众多国外零售企业。目前世界50强零售企业已有70%登陆中国,中国零售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外资零售企业的实力分析 1.外资零售业规模大,实力强,跨国经营经验丰富 外资零售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经营规模大。如沃尔玛,目前已在世界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  相似文献   

9.
基于面板随机前沿模型,利用2006—2013年我国零售业省级面板数据,结合我国零售业近年来发展现实,对连锁化经营程度、外资进入及网络购物兴起对我国零售业技术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连锁化经营程度的提高对零售业技术效率呈现负面效应,规模不足制约了连锁化经营组织化与规模化优势的发挥;外资进入对零售业技术效率的总体影响显著为正,溢出效应大于挤占效应,但挤占效应为主的省份逐年攀升,溢出效应为主的省份逐年递减;网络购物的冲击提升了传统零售业技术效率,且其边际效应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传统零售业开始逐渐摆脱粗放式增长路径。为更好地推动我国零售业发展,各地政府应注意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对连锁零售企业发展的限制,鼓励连锁零售企业有序有度扩张;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审批制度改革,推动零售连锁企业做大做强,提升规模化程度;建立完善的外资引进评估体系与快速响应的预警系统,注重外资政策灵活性,在确保产业安全前提下,发挥外资在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新型业态拓展等方面的技术溢出效应;厘清行业内部技术效率动态变化来源,引导传统零售业回归"经营消费者、经营商品"的零售本质。  相似文献   

10.
<正> 根据国家经贸委近期对全国27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零售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显示,在百货店中,外资所占的比例为6%,而在大型超市中,外资所占的比例为23%。新批准开店的外资零售企业中,很多都是国际上最强的零售企业,它们将会对国内零售市场产生怎样的冲击?零售业是否开放过快?围绕这些问题,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局长黄海做了精辟的回答。  相似文献   

11.
自1992年开放零售业以来,外资在国内商业领域中注入的比例逐年增多,但随着加入WTO后中国零售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和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本土化进程的深入,未来外资零售企业的在华动向令业内人士关注。特别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业企业沃尔玛进入中国市场,将会给中国的零售业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外资零售企业与零售商业在中国将会有什么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胡永铨 《商业研究》2002,(20):121-123
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 ,是影响我国零售业未来发展态势和我国本土零售企业未来经营状况的一个关键因子。对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战略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剖析了外资零售企业经营战略的组成特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一些零售业企业家对外资零售巨擘沃尔玛、家乐福的扩张行动没能意识到危机的来临,这对我国零售业今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哈尔滨中央红集团在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模式对我国零售企业发展具有启示性作用,值得引起我国零售企业家学习和借鉴。"中央红"注重以人为本,"像办学校一样办企业",用管理建立先进企业文化;用诚心做强零售百货店;用全力做好超市、便利店主流业态;用科技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中央红"集团为我国零售企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4.
提高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零售业市场向外资全面开放以来,外资零售巨头进一步加快了在我国市场的扩张步伐。面对境外零售巨头强大的竞争态势,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必须采取相应对策来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以应对外资零售业的全面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中国零售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逆势增长的优异表现,既增强了内资零售企业的市场发展信心,也获得更多外资零售企业的广泛关注。但是,我国零售业仍然存在企业规模偏小,市场集中度低;外资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抢占我国市场;技术落后,管理低效等问题。本文结合多年的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探讨了我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零售业在近20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自从2004年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给国内零售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单纯地依靠学习、借鉴、模仿国外零售业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零售业的创新迫在眉睫。通过对国内零售业现状进行分析,阐明创新对于国内零售业的重要性以及应该走何种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7.
罗洪程 《商业时代》2008,(10):12-13
本文通过对内外资零售业规模、绩效、财务状况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外资零售企业整体规模上与内资相比竞争优势不明显,但在局部已构成一定的发展强势;从绩效上来看,外资零售企业具备明显优势,也成为其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18.
虽然与本土零售企业相比,外资零售巨头确实有许多明显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外资将会主导本土的零售业,并不意味着本土零售企业已没有生存空间。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是本土零售企业的必由之路。零售业开放至今,期限已失去意义,如何竞争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后,中国零售业对外资全面开放,必将加剧零售业的竞争,本文介绍了后WTO时代中国零售业面临的宏观环境,阐述了中国零售业和外资零售业相比较的优劣势,要求中国零售企业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来提升我国零售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白1992年开始试点至今,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零售业。2004年底,零售业的全面开放,对外资零售企业而言,在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都具有竞争优势,而对内资零售企业来讲,其规模较小、资源分散、管理水平落后、现代化程度不高。面对外资企业的竞争,如何提升内资零售业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