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模具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加快,以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为代表的技术含量较高模具的发展速度高于行业总体发展速度,占模具总量的35%左右。中国模具工业协会预测今年国内外模具市场继续向好,我国模具行业年增长率仍将保持20%左右。  相似文献   

2.
苑保腾 《魅力中国》2011,(5):378-378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虽然国内将模具工业称为“永不衰亡的工业”、“点铁成金的行业”、“无与伦比的效益放大器”等等,充分体现出模具工业在现代工业级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虽然总体发展迅速,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在不久的未来我国的模具工业定会取得飞速的发展,为我国的工业及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一、成都市模具产业发展现状 成都市工业门类齐全、产品众多。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含烟草)四大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壮大了冶金和建材产业,正在积极培育发展石油化工产业。2005年,成都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559.16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90.68亿元,同比增长32.9%;汽车产业工业增加值51.4l亿元,同比增长24.5%。上述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对模具的需求。包括精密电子模具中的各类精密IC接插件、手机模具、  相似文献   

4.
张丽红 《宁波经济》2006,(10):12-13
宁波模具业已无可争议的成为中国主要模具生产基地。"模具之乡"、"模具之城"等美誉纷至沓来。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宁海为"中国模具生产基地";余姚为"中国轻工模具生产基地"。原中国模具工业理事长杨铿为北仑大矸镇欧然题词"中国模具之乡"。据调查,宁波铸造模具占全国产量70%以上,压铸模占全国40%以上,粉末冶金模占全国25%以上,塑料模占全国7%以上。  相似文献   

5.
模具行业俗称“工业之母”,在工业发展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凡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模具行业都非常发达。模具行业又是一个“点铁成金”的高附加值行业,将一块价值几百上千元的原材料钢制作成模具后,可能价值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按照生产技术、工艺、质量等标准可将模具行业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以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瑞士为首的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上海模具生产持续滑坡.给工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收入分配上的“大锅饭”体制难“激发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致使模具专业技术、加工人才大量外流。为扭转这种局面,上海曾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在一些模具制造企业放开工资、奖金的分配,减免奖金税等等.但改革的面不广泛,而且在一些实质性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7.
高长利 《中国经贸》2012,(20):17-17
摘要: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满足国内汽车生产高产能、多品种、准时化的要求,主要应用于大批量、多品种、多车型、的各种汽车生产企业的总装配生产车间,适当的改进也可用于汽车生产企业的涂装车间、焊装车间。对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厦门唯恩电气有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工业连接器(重载连接器)的综合性企业。公司座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国家实施的海西发展计划的重点地区。唯恩本着以质量及技术领先创品牌的目标,先后建成注塑车间、五金车间、压铸车间、电镀车间、装配及模具车间等现代化作业场所,实现产品零部件自产率达95%,另外拥有产品研发及产品性能检测实验室,多项技术专利。  相似文献   

9.
《中国招标》2012,(8):47-50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被称为"工业之母"。75%的粗加工工业产品零件、50%的精加工零件由模具成型,绝大部分塑料制品也由模具成型。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模具涉及机械、汽车、轻工、电子、化工、冶金、建材等各个行业,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对仪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机械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人们的生产需求,数字加工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很多领域中。在机械制造业中数控加工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器械的精确度,还可以增强器械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可是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在数控加工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造业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满足社会的需求,就必须要在原有的数控加工技术上不断地改革创新、发散思维,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数控加工技术,从而推动我国工业能够稳定长远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机械模具生产过程中数控加工技术发挥的作用加以分析,深化探讨数控加工技术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11.
邵爽  ;皮建飞 《魅力中国》2014,(16):330-33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项高新技术产业也在不断的更新,各种各样的技术也在进步着,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工程量中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行分析和描述。同时对于我国当前一些大型工程测量以及精密的现状、发展进行有效的阐述。对于我国工业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数字测绘和城市的发展进行描述,同时对于我国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论述,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招标》2011,(29):50-51
近1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铸造模具业也得到迅猛发展,2009年全国铸件总产量为3530万吨,连续10年居世界首位,以平均每年10.9%的速度增加,从业人员约200万人。"十一五"铸造模具行业发展状况"十一五"期间,铸造模具行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大型铸件、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变为生产力,国家计委决定成立若干个工程研究中心。考虑到模具是工业产品成形的重要装备,模具工业是国际上公认的关键工业(Key Industry),对发展我国工业领域的升级换代、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参与国际竞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模具 CAD 是模具工业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模具 CAD 的研究开发将促进我国的模  相似文献   

14.
《发展》2012,(7):135-I0007
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专业生产大型卧式车床的摇篮企业,是我国规模最大、规格最全的卧式回转类机床制造企业,大型数控车床、精密轧辊磨床主导生产企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以机床业务为主,能源产业为辅,相关多元产业为补充的跨国经营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15.
黄岩模具产业有着近5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全区约有模具生产点3000多个,其中专业模具企业500多家。2013年,模具行业实现产值300亿元,约占全国的1/10多,占全省的1/2多。黄岩模具因起步早、发展快,市场占有量大,在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是最具区域竞争力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区内模具企业紧跟市场节奏,加大研发投入,引进设备更新;政府部门从资金政策倾斜、配套设施投入、上下游产业衔接等方面加以扶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共同巩固黄岩区"中国模具之乡"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招标》2012,(38):47-48
模具是制造业的基础,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通讯产品中,60%—80%以上的零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十二五"期间,中国模具业市场份额将达2500亿元。尽管目前的模具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模具产业受外资垄断挤压产业利润空间以及内资企业自身存在种种问题等因素困扰,产业投资风险陡然上升。中资模具企业发展高端市场遇"瓶颈""十五"期间,我国的模具业  相似文献   

17.
揭阳市天阳模具有限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一家采用现代高新技术生产各式轮胎模具的民营科技企业。公司成立于1991年.注册资本166万美元。主要经营橡胶机械、轮胎模具的研发、制造、销售.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是国内首家开发“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的企业。  相似文献   

18.
黄岩是享誉海内外的“模具之都”,模具产业有50多年的历史.塑料模具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黄岩区有模具生产厂(点)2600多家,其中专业模具企业525家,约占全国的13%,从业人员约4.5万人,约占全国的8%。2002年全区实现模具产值42亿元,销售额18.5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1%和15%,其中塑料模具产值为35亿元.销售额为16亿元.分别占全国的28%和35%。  相似文献   

19.
樊洪起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10):I0010-I0010
天津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是经营、设计、制造汽车车身内外覆盖件模具的专业公司,具有近四十年的模具制造历史,为国内外汽车制造厂家提供服务。 公司装备有先进的CAD/CAM系统和大型高速五面数控镗铣床,大型三坐标测量机和冲压设备等配套齐全的汽车模具专用生产设备,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快速地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2006,(6):1-1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七一七一厂、十六研究所(又名陕西苍松机械厂、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液浮陀螺稳定平台系统研究、生产的专业单位,是航天系统主要承担战略、战术导弹,防空导弹,载人飞船等惯性导航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生产的厂所合一经济实体,擅长惯性仪表、自动控制、精密机械、电子线路、计算机应用、微特电机、电磁元件及各种精密工模具的设计制造,是航天企业中的一支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