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2010年9月12日,27国中央银行代表一致通过巴塞尔协议Ⅲ。2010年12月12日,巴塞尔委员会网站公布了《巴塞尔第三版协议:更加稳健的银行和银行体系的全球监管框架》和《巴塞尔第三版协议: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等文件。这是巴塞尔委员会针对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采取的亡羊补牢出台的全球银行业资本新规,在各国金融业接连掀起波澜。巴塞尔协议Ⅲ对世界各国的影响程度不一,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大型银行而言,巴塞尔Ⅲ的影响不大。然而,中国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则表示,中国银行业的一些指标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巴塞尔Ⅲ的要求,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未来风险依然相伴随,银行达标后是否就能够应对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还有待于实践考验。  相似文献   

2.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 II)自诞生以来为维护国际银行的安全和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作者在回顾巴塞尔协议发展史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执行巴塞尔协议过程中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10年底推出巴塞尔协议Ⅲ,引入了对风险不敏感的杠杆率作为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补充工具。2011年6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建立了我国杠杆率监管的总体框架。本文分析了杠杆率监管的优缺点:杠杆率监管有助于规避模型风险、提高监管工作效率、遏制资产规模过度扩张、减少监管资本套利机会;但在监管的公平性、银行的营利性以及顺周期性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测算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以及资本充足率,并对杠杆率监管在我国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银监会在充分吸收"巴塞尔协议III"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这意味着中国商业银行迈入了资本管理的全新时代。资本管理新规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业务发展模式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应通过完善资本补充机制、转变经营模式和改进风险管理水平等措施来应对资本管理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探析《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冲 《经济研究导刊》2011,(23):123-125
《巴塞尔协议Ⅲ》是美国金融危机后银行监管领域最重要的改革方案之一,其核心内容在于重新制定了资本性指标、流动性指标以及杠杆率指标等方面的监管要求。《巴塞尔协议Ⅲ》必将对我国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我国的银行业在监管不断趋紧的政策环境中,最优的策略就是注重资本质量,向"轻资本"模式靠拢,走特色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王秀芳 《时代经贸》2010,(24):190-191
本轮危机中金融市场的信用和流动性瞬闯发生逆转,危机冲击遍及整个银行系统、金融市场和实体。在危机中,市场参与者以顺周期方式行事,通过各种渠道放大了冲击,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效应造成市场和监管失灵。巴塞尔资本协议引入一系列措施,使银行对顺周期动因更有弹性。这些措施将有助于银行体系成为冲击的吸收者,而不是金融系统以及更广泛的经济风险的传导者。  相似文献   

7.
2007年金融危机促使巴塞尔委员会迅速启动了新一轮的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本次改革中,杠杆率监管作为集“逆周期”和“宏观审慎”于一身的新型监管工具,引起了学术界、监管部门和银行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我国14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对商业银行杠杆与经济增长、资产负债率、资本充足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2年间,我国商业银行杠杆具有顺周期变动效应。因此,笔者建议将杠杆率指标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一个长效监管机制,不断坚持和改进。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WTO快八年了,中国银行全面跨入国际金融市场,要求我国的银行按照国际条约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监管原则和标准化方法来进行经营管理.但中国银行业面临着风险识别困难,风险衡量有限,风险监管和控制难以有效实施等问题.这与新资本协议的要求相差较大,威胁着中国金融的安全和国际竞争力.本文就是基于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风险管理理念,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我国银行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燕强  张晋跃 《生产力研究》2006,(12):81-82,123
按照《巴塞尔协议》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分析,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单一,资本充足率不高——而且还有不断下将的趋势。扩大资本总量,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资本风险度,是中国银行业走向世界和真正商业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轮危机中金融市场的信用和流动性瞬间发生逆转,危机冲击遍及整个银行系统、金融市场和实体.在危机中,市场参与者以顺周期方式行事,通过各种渠道放大了冲击,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效应造成市场和监管失灵.巴塞尔资本协议III引入一系列措施,使银行对顺周期动因更有弹性.这些措施将有助于银行体系成为冲击的吸收者,而不是金融系统以及更广泛的经济风险的传导者.  相似文献   

11.
国有商业银行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以后,将进一步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程度,中国银行业按世界规则走,逐步必然地要遵循国际银行经营管理的统一规则,接受以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为准绳的国际银行的监管原则、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有别于传统信贷需求渠道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研究路径,构建包含银行部门的DSGE模型从信贷供给的角度分析基于银行资本渠道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以中国2000—2011年季度数据估计及模拟发现,随着巴塞尔协议的升级,银行资本约束上升增大了各项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表现出较强的顺周期性,在经济复苏期不宜过早地执行巴塞尔协议III,需分阶段渐进实施资本监管,必要时需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银行注入资本,以减缓这种金融加速器效应。  相似文献   

13.
2007年2月28日,我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的通知》,开始了在我国稳步推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的进程。对于我国的银行业和金融业来说,及时了解和掌握巴塞尔协议的内容和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们选刊了这篇译文供读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周随峰 《时代经贸》2014,(6):197-197
新巴塞尔协议在2004年出台了,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既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机遇,也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一些挑战。对于《巴塞尔协议III》,我国监管部门应该根据我国银行机构的发展现状和国际化程度来区别对待。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中国银行业监管部门应该结合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的资本管理标准,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而我国商业银行自身也应该在《巴塞尔协议III》实施的过渡期内,加快制定相关应对措施。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扩大资本补充,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加快银行转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通过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的破产事件,联系其影子银行的特点及影子银行的运作机制,分析雷曼兄弟高杠杆率风险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的危害.随后,整理论述了美国证券监管机构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雷曼兄弟破产和美国金融危机推出和颁布的多德-弗兰克法案及新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在文章的最后得出结论,政府法案和金融机构都应当为银子银行下的高系统性风险和高杠杆率负担起责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学术界开始把研究的视角由公允价值转向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具有顺周期效应,以及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是不是导致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的研究上.公允价值会计就是实时“说了实话”,却被当成了次贷危机“替罪羊”.因此,在经济开始回暖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正确认识公允价值与其顺周期效应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而系统地总结了目前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制度主要框架和监管要求,梳理了中国银行业风险监管指标体系的现状,对部分监管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指出部分监管指标在监管实践中存在着指导意义不强、重复监管、指标繁多等问题,建议对现有银行监管指标体系进行梳理和精简,并结合巴塞尔Ⅲ最新改革动向和中国资本监管改革趋势建立新的监管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新出台的《巴塞尔协议Ⅲ》提高了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要求,虽然降低了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但也给银行带来了成本提高的压力。重点分析了《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成本的直接影响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间接影响以及对经济产生的最终影响,并对我国实施《巴塞尔协议Ⅲ》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时旭辉  宋琳 《现代财经》2015,(4):3-12,92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纷纷着力推进监管框架的改革。此次危机带有的典型的顺周期性特征使各国开始重视逆周期监管,2010年推出的巴塞尔资本协议Ⅲ也提出了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具体监管措施。然而,对于资本缓冲和经济周期的关系问题,国内外理论界并未达成共识。本文运用我国上市银行2005—2013年的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具有逆周期性,但其在经济上行和下行时期的表现又有所不同,在经济下行时期,这种逆周期性表现更为明显;资本缓冲在缓解信贷的顺周期方面没有明显的作用,但资本缓冲水平较低的银行由于面临一定的压力,确实会抑制其信贷增速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20.
经济危机爆发后,关于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具有顺周期效应的争论一直不休。本文对现有研究进行了分析,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导致顺周期的机制,所以如何通过有效监管来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并降低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变得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