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国有企业是否是公共机构有“公共机构执行论”和“公共机构控制论”两种观点.美国的“公共机构控制论”观点是依据国内没有大量基于自身利益行为的国有企业推论出的,不符合我国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的国情.  相似文献   

2.
杨靖瑶 《宏观经济研究》2023,(10):96-105+127
根据《SCM协议》,“公共机构”的认定是WTO反补贴调查中的关键一步。在DS379案中,专家组和上诉机构主张从“政府控制论”转变为“政府权力论”,并确立了结合各国经济特征进行个案分析的原则,但对于“公共机构”的认定尚未形成具象化的体系标准。本文旨在通过案例分析,明确WTO关于“公共机构”认定标准及其发展过程,结合美国的做法及中国《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分析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运作和独立性。考虑到中美在经济理念上的差异,本文为中国国有企业纳入WTO体系,并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美国之间关于国有企业是否是公共机构的争论归根到底美国是不承认中国的国有企业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美国认为,中国国有企业在运行中始终按照政府的意志运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同样也会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市场导向行为认可,并最终按照我国的"公共机构执行论"来判定公共机构。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革近二十年,其特征阶段众说纷纭。纵览近些年国内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论述,对国有企业改革阶段的划分或是依据重大举措,或是依据改革思路。前者普遍将国有企业改革划分为四个阶段,但具体说法各异;后者基本上又分两类观点,即“两阶段论”和“三阶段论”,每类观点又有多种不同表述。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改革的“两难”困境与对策———兼论设立“经理库”之必要宋光茂一、国有企业改革的“两难”困境与走出困境的前提条件在国有企业的改革推进了十多年之后,这方面的改革竟然陷入了一个两难选择的境地:要继续为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阶层放权,就形成“内部人控制”失...  相似文献   

6.
正确的理论依据是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一直是结伴而行的。其间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化,为了理清企业改革理论依据的发展脉络,本文将其分为”扩权让利论”、“两权分离公”、“法人产权论”、“资本所有权论”、“一步到位论”五个阶段分别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会计本质与会计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磊 《技术经济》2001,20(6):62-64
关于会计本质的讨论由来已久 ,目前 ,仍然以“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两大主流观点占主导地位。两种观点从各自的角度对会计本质都作出了精辟的阐述 ,且言之有理 ,自成体系 ,在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两派观点 ,随着会计实践的发展 ,已由开始的各执一方 ,互相争论 ,向现在的彼此认同 ,意见统一的趋势发展 ,两派观点的界线已不是十分明显 ,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已。“管理活动论”侧重于会计的监督和控制职能 ,“信息系统论”强调会计的反映职能。由此可以看出 ,两种观点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本文试图运用哲学关于个…  相似文献   

8.
会计本质的确证及在会计史研究中的解释性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会计本质的哲学讨论对“会计信息系统论”进行批判,论证了“会计是一个以控制为核心的管理体系”的观点。作为这一观点的解释性应用,文章对西方观念中的会计史框架及一些相关观点进行分析,描述了一种以管理控制论观点为基础的会计史框架。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淡马锡控股及其“淡联企业”是新加坡国有企业的典型代表,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淡马锡模式”。“淡马锡模式”是公共治理和公司治理相结合的产物,既体现在法治体系、行政体系和社会大众对于淡马锡控股及其“淡联企业”的公共治理方面,也体现在淡马锡控股及其“淡联企业”的公司治理方面。“淡马锡模式”启示中国国资国企改革要注重公共治理和公司治理同步,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规划资本投向并维护股东权益,与国际规则相衔接,发挥好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作用。尽管有不少专业化的做法和经验可资借鉴,但是“淡马锡模式”也有其推广局限,其基于同质资本的运营风格与中国国有企业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从管理“目标论”、“过程控制论”和“发展论”的角度,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和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评价,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进行管理,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有效定性和量化,对企业内部审计的评价考核体系、评价内容和评价模板进行设计,努力克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难点。  相似文献   

11.
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或者说是互补的改革思路。林毅夫从制度适应性的分析出发强调目前国有企业的主要问题是不公平竞争条件下形成的软预算约束,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张维迎博士从现代企业理论出发,强调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安排(即所有权)的重要性,认为改革的出路在于将企业中的国有资本变成债权、非国有资本变成股权,即产权改革。他俩正好代表了两种主流的观点:“竞争论”与“产权论”。那么现阶段国企改革的重心到底在哪呢?本文试着在一个框架内对此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为什么会放弃国有企业的产权   总被引:57,自引:7,他引:50  
作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代表 ,政府为什么会放弃国有企业的产权 ?已有的经济学文献有两个基本的解释 :一种认为政府放弃国有企业产权的目的在于提高效率 (简称“效率论”) ;而另一种认为政府是出自财政的压力 ,即停止对亏损国有企业的补贴 ,或出售国有资产增加财政收入 (简称“收入论”)。我们的实证研究否定了“效率论” ,而给“收入论”提供了支持。此外 ,我们的研究还为以下结论提供了依据 :政府对失业和降低控制权收益 (来自对国有企业直接的控制权 )的担心是国有企业民营化或破产清算的重大障碍。因此 ,一个简单的含义是 :采用一个将政府目标函数考虑在内的次优民营化或破产清算方案是明智的 ;同时 ,对政府来说 ,这也许比一个无法实施的最优方案更为可行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外部人控制:—个寻租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的公共物品性导致国有企业蜕变为一个多重寻租网络。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外部控制人,借助政企不分、个人权力的无约束和责任体系弱化、多层委托与多重代理等体制性弊病的掩饰,与国有企业代理人合谋寻租,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应运而生。可以说,国有企业若不存在"外部人控制","内部人控制"几乎不可能产生;国有企业若存在"外部人控制","内部人控制"便几乎一定会产生。"外部人控制"产生的必要前提是国有企业泛化为公共物品,而国有企业泛化为公共物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包括存在可供寻租的租金、存在制度性的寻租通道、存在租金和信息的传递系统。国有企业外部人控制具有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降低企业家的生产性努力水平和使得企业家行为寻租化。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进行产权改革,使产权得到清晰界定并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不会出现事后寻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广东经济》2001,(2):47-48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研究部总经理许小年对中国证券市场从“企业本位论”转变到“股东本位论”发表看法。他认为,10年前,证券市场建立时,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造,特别是如何利用股份制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从而延伸到证券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所以,中国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外部人控制:一个寻租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的公共物品性导致国有企业蜕变为一个多重寻租网络.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外部控制人,借助政企不分、个人权力的无约束和责任体系弱化、多层委托与多重代理等体制性弊病的掩饰,与国有企业代理人合谋寻租,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应运而生.可以说,国有企业若不存在"外部人控制","内部人控制"几乎不可能产生;国有企业若存在"外部人控制","内部人控制"便几乎一定会产生."外部人控制"产生的必要前提是国有企业泛化为公共物品,而国有企业泛化为公共物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包括存在可供寻租的租金、存在制度性的寻租通道、存在租金和信息的传递系统.国有企业外部人控制具有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降低企业家的生产性努力水平和使得企业家行为寻租化.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进行产权改革,使产权得到清晰界定并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不会出现事后寻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它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兴衰存亡。所以,20多年来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有人提出六种论点:“依国际经验定量论”、“国资流失无害论”、“化公为私高效论”、“分配决定共富论”、“恒产恒心恒信论”、“彻底退出垄断论”。一言以蔽之,私有经济优越神圣,公有经济已成“万恶之源”。如果深化改革真的照此办理,社会主义大厦确实会坍塌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要对劳动的内涵、外延、源泉等深化认识,针对歪曲劳动价值论方面的“否定论”、“过时论”、“回避剥削论”等观点,发表了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8.
<正> 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陡降。关于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即所谓“资金制约论”和“资源制约论”。我不同意“资金制约论”,也不同意“资源制约论”的某些观点。我认为,工业生产增长速度陡降是多年来存在于我国经济内部的原材料与能源产品严重供不应求和加工工业产品严重供过于求这两种方向完全相反的矛盾的尖锐化的必然结果。它与去年和今年一季度的货币供应量控制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比例论﹄到﹃控制力论﹄对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认识的新飞跃□向世聪一、“比例论”与“控制力论”的内容“比例论”是我国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之初提出的,它是为了保证我国国有经济的公有性质,对国家拥有、个人拥有资产进行数量限制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研发投入视角,采用2012—2020年我国上市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研发投入在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且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创新绩效的差异。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研发投入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与企业的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遮掩效应;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更大,在总体上支持“国有企业促进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