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煤矿“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犯劳动纪律的行为.“三违”是安全工作的大敌.违章就是走向事故,靠近伤害,甚至断送生命.虚假“三违”就是某些人把没有违章的职工强加以违章的名义.在实际工作中,人人反违章要真抓实打,决不能报虚假“三违”.报虚假“三违”使真正违章者依然存在,使无辜职工在经济上、精神上、政治前途上受伤害,阻碍安全工作的开展,影响企业的整体形象,制约企业的发展.着力整治虚假“三违”,使反违章工作落到实处.着眼于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要环节,全方位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预控、可控、在控.制止违章是对违章者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是对工作、对集体极其负责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发展,安全是基础,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而造成电力生产事故的原因,就是我们企业人的习惯性违章。国家电网公司的总经理曾尖锐的指出:“违章就是事故之源、伤亡之源,见违章不管、不制止,长期解决不好违章问题,就是失职、失责。”因此,反违章应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要用“三铁”反“三违”确保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能控。  相似文献   

3.
胡萍  陶海峰 《时代经贸》2012,(24):49-49
煤矿女工家属协管工作以提升人的潜意识为出发点,为煤矿安全生产发挥着第二道防线的作用,本文针对企业工作实际分析了女工家属协管工作需要树立的管理意识、如何做好“三违”帮教工作、如何通过职工亲人为职工筑牢安全防线等内容,为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安全生产是煤矿的头等大事,是确保经济效益、政治稳定和职工群众身心健康的先决条件。随着企业的发展,要安全、保安全、抓安全早已在煤矿生产的方方面面形成共识。但是,安全事故却并没有完全杜绝,违章蛮干等“三违”现象屡禁不止,侥幸心理、短浅认识、急功近利思想屡占上风,一度造成被动局面。笔者认为,这种安全上的被动实则是安全思想教育工作的失误、失真、失败所致,为此就加强和改进安全思想教育工作,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周骅 《经济研究导刊》2014,(34):327-328
介绍一起火电厂检修,因脚手架隐患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分析事故原因,总结了事故教训,并提出防范对策。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违章工作,认真组织学习集团公司《关于开展违章积分管理指导意见》、《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本企业关于违章考核的相关规定,确保各级人员能够熟知"反违章"的具体内容,使反违章的规定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6.
安全与预防     
“安全”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始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个企业员工永远追求的目标。对于安全,人们往往是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有时候危险的现象时有发生。从我们中航油发生的事故差错来看,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多数是“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就以拉坏飞机加油接头来说,通报处理多次,但还是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7.
不安全行为主要指管理人员和员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三违"是构成事故的主要致因。据统计,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煤矿企业为防控不安全行为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活动。以淮南矿区某煤矿企业为例,应用木桶原理,查找"短板",探讨管理、装备和培训"三原则"落实,分析安全活动的效果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结合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提出了个人安全诚信度评价的方法,弥补了传统安全性评价的不足,通过对人的安全意识、作业能力、工作完成质量及违章作业等方面综合进行定量评价,实施对人的因素超前控制和预防管理,变被动反违章为主动纠违章,调动所有人员反违章积极性,提高安全素养,从而达到对人身事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文章对个人安全诚信度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方法的应用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马文涛 《大陆桥视野》2011,(4):54-54,56
独山子石化公司营销调运处承担着石油物资及化工产品的运输工作,长期以来,“三违”现象困扰着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为此,杜绝“三违”是保证安全运输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在持续发展的今天,为了能够将电力安全风险有效的控制,常常对于一些相关的问题,模糊的对待。本文就实践中存在的模糊问题进行阐述,详细分析了电力生产的建设领域中,风险的控制和反违章、风险的控制和安全的管理、风险的控制和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并且明确指出反违章就是电力安全风险控制的基本点,从而分析了如何才能够反违章。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处于世界和平、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安”之于中国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重在安全生产。从安全生产的现实来看,还存在着企业安全责任意识淡薄,重生产轻安全现象,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三违”现象严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加快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对社会和谐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颖 《经济研究导刊》2010,(25):205-206
在石油化工企业,新员工往往由于未经系统全面的技术和安全技能培训,安全意识较差,技能水平较低,在这个群体中极易发生违章违纪现象,不能完全以"主人翁"的心态进入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中,使得新员工成为"三违"的高发群体,因此,新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从新员工的特点着手,就新员工安全培训的必要性和培训的主要内容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安全是煤矿工作永恒的主题.事故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由于个人的三违行为造成的,这和职工的行为不规范、安全思想及意识淡薄是分不开的,如何有效地激发职工的安全自觉性呢?  相似文献   

14.
庞灵久 《经济师》1998,(5):76-76
找准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庞灵久赵泽轩一、强化目标激励是建设信用社企业文化的基础所谓的目标激励,就是使职工在工作中,把自己的行动和信用社经营目标有机联系起来,围绕“管理、效益”这个重心,在经营管理、培训职工、选拔人才、追求效益和文明安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煤矿生产给工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额利润。但是煤矿"三违"行为作为全国煤矿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与职工的生命健康。"三违"现象已成为影响企业形象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顽症"。本文从提倡煤矿基层区队自主管理的角度介绍一张全新的"三违"的管理方法即自报及举报"三违"管理法。  相似文献   

16.
一、会计行业“诚信问题”现状1.会计师出具虚假账务报告。“诚信”是被誉为“经济警察”的会计师职业生命的保证。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科学管理、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投资者选择投资的理论依据。然而近年来国际、国内发生了一系列上市公司造假案件,会计师事务所为上市公司出具虚假的财务报告,使众多投资者在上市公司虚假的财务信息中上当受骗,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如美国的“安然事件”和广东“银广厦事件”,造成这些重大经济案件的发生,就是因为“中天勤”和“安达信”等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没有遵循会计工作原则,为上市公司出具虚假的财务信息,从而使众多的投资者被骗受损。  相似文献   

17.
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是指那些为了使职工免受工作过程中危害的伤害,为了保护职工在劳动场所的生命安全而采取的各种管理手段和方法以及实行的各种制度的总称。企业采用OHSAS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企业的人力资源,使企业免受人力资源和相关财产的损失。同时,它也是体现企业文化中“人本”思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活力的基本条件。因为“管理出队伍,管理出安全,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优势”。这充分说明“管理”在企业经营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实施管理的是人,而企业中“人、财、物、产、供、销”等诸多被管理对象中的“人”是第一因素。因此说,“企业管理首要的是对人的管理”。在“管人”的诸手段中,除法规和规章制度等硬件约束外,最有效的方法是向职工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认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企业保持活力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目前我国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的现状,从重视安全、预防工作、认真落实安全措施、提高职工素质、强化职工安全意识、杜绝习惯违章、构建安全理念、营造安全氛围等几方面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能真正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终于被引进到国内来,特别是激发人奋发向上的“无缺点管理”(亦称“零缺点”管理),推动了企业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下面,结合我们集团近两年的实践,对“零缺点”的管理模式及其实施要求和办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零缺点管理法”的内涵及其特点 所谓“零缺点管理法”就是把工作上可能出现的缺点或错误降低到零。这种管理办法是美国人克劳斯比在1961年提出来的。 “零缺点管理法”可以说是一种全面的质量管理办法。但是“零缺点管理”与“质量管理”虽然目标相同,两者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别。质量管理是强调作业标准和职工所采用的正确的工作方法;而“零缺点管理”强调从人的心理方向来鼓励职工在从事工作前就消除缺点。在质量管理中职工的被动性比较突出;在“零缺点管理”中职工处在主动的积极状态之中。 80年代初,“零缺点管理法”逐步进入我国。一些较精明的企业家推行“零缺点”为工作标准,要求员工“第一次就完全做对”,使工作质量、产品质量以及整个企业运行质量逐步得到优化。海尔集团的“日清日高”、荣事达集团的“无缺陷”和小天鹅的末日管理等,实际上都是“零缺点管理法”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