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文章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对农村居民的性别数字鸿沟现象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实证分析表明,农村居民在互联网使用技能和使用方向等方面存在较为显著的性别差异。教育水平、参加培训情况等因素显著影响了农村女性的互联网技能水平。因此,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大对农村女性的教育培育力度,适度引导农村女性更好地利用互联网促进自身的发展,以期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弥合性别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3.
研究数字鸿沟如何影响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益贫性和包容性,是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文章基于CHFS的家庭微观面板数据,将数字鸿沟区分为接入鸿沟、使用鸿沟和能力鸿沟,分析了数字鸿沟与家庭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多重数字鸿沟的存在对家庭收入差距有不利影响,仅消弭接入鸿沟和使用鸿沟不足以保证家庭收入差距得到缩小,只有进一步解决能力鸿沟,才能有效缩小家庭收入差距。因此,需要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技术普及,构建家庭数字使用场景和长效化保障机制,并警惕数字经济对传统特征差异扩大化而产生的诸如能力鸿沟等不利影响因素,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应对"数字鸿沟"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化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在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呈现差异的情况下,信息化水平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我国地区间的“数字鸿沟”现象。本文就在西部大开发的信息化中怎样缩小“数字鸿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沈保华 《时代经贸》2007,(8Z):42-43,45
我国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严峻,成为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文章分析了城乡之间数字鸿沟的现状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缩小城乡之间数字鸿沟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数字鸿沟与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牛继玲 《经济师》2003,(6):102-102,104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 ,跨越数字鸿沟的重任已经明确地摆在了中国人的面前。由此 ,反思我们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 ,原因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忧患意识教育的力度不够。高校应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 ,对高校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的途径主要有历史教育、国情教育、国际形势教育和使命感教育  相似文献   

7.
黄伟  刘银轲  胡培奇 《技术经济》2023,42(6):138-152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小农户因自身禀赋劣势面对新一轮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占有和应用程度的“知识分隔”时边缘化程度加深,造成的“数字鸿沟”更日益影响稳定脱贫成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赋能小农户弥合其与“信息富有者”间的“纵向数字鸿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田野调查,提出了面向稳定脱贫的小农户分类模型,利用该模型选取多个案例,结合数字包容理论剖析和挖掘了信息赋能小农户实现数字包容背后的过程机理并探讨如何借助信息技术赋能小农户、培育数字农民、建设数字乡村的途径。研究发现,信息赋能小农户的过程主要分为信息意识萌发、信息技能掌握、信息成效变现三个阶段。信息意识萌发阶段,应着力唤醒小农户信息使用意愿及主动性;信息技能掌握阶段,要开辟多种渠道增加获取信息使用技能的机会;信息成效变现阶段,要通过广泛参与发挥信息效能。三个阶段应采用不同策略进行信息赋能,才能弥合数字鸿沟,实现数字包容,促进稳定脱贫与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数字鸿沟"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字鸿沟”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全球性的问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地组织专家进行研究。主要对目前国内外有关“数字鸿沟”的定义及本质、实证研究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9.
何枭吟 《经济咨询》2006,(4):20-22,1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个人电脑和因特网发展和普及,对整个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拥有计算机、网络等数字科技者,正快速拉大与未拥有者在知识取得、财富分配以及社会地位的距离,形成新的社会不公平现象。面对新形态的鸿沟现象,1999年美国商务部在《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数字鸿沟”并对该现象进行了具体描述:在信息社会中,个人计算机和网际网络等信息工具对于个人的经济成就以及生涯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力,有无计算机和运用计算机能力的高低将成为主宰贫富差距的力量,计算机科技的高度发展,已有快速拉大知识取得、财富累积以及社会地位差距的现象,而这种因社会数字化的结果而加大个人之间在知识、经济、社会差距的事实,称为数字鸿沟现象。  相似文献   

10.
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推进带来了困扰世界各国的“数字鸿沟”问题。简要分析了数字鸿沟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并剖析了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1997年,中国商品订货系统(CGOS)、中国商品交易中心(CCEC)、虚拟“广交会”等大型电子商务项目相继在中国推出,拉开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序幕。时至今日,不管泡沫也好,概念炒作也好,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已经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网易、阿里巴巴、新浪;丁磊、马云、老榕这些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史上的风云人物如今仍然吸引众多网民的眼球。电子商务凭借它日渐踏实的脚步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信任。  相似文献   

12.
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推进带来了困扰世界各国的“数字鸿沟”问题。简要分析了数字鸿沟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并剖析了其形成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作用能够有效弥合城乡贫富差距,但数字鸿沟的存在会产生阻碍作用。本文基于2011—2020年间中国31个省份的统计数据,使用固定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和数字鸿沟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各省份数字鸿沟水平总体上呈现收敛趋势,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现象最严重,收敛趋势也最明显;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普惠性”,能够显著缩小任意数字鸿沟水平下的城乡贫富差距;普惠金融数字化及信贷业务维度的发展也能抑制数字鸿沟的进一步扩大;数字鸿沟的存在对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能形成明显阻碍。进一步研究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比覆盖广度更能够促进城乡贫富差距的缩小,但各项金融业务单独促进贫富收敛效应微弱。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建议:不断提升数字发展水平,收敛数字鸿沟;深化数字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持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多举措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经济良性互动发展,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4.
缩小我国国内“数字鸿沟”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较为落后地区之间,以及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之间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缩小数字鸿沟,需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大幅度提高公共机构、社区、农村地区的网络普及率,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积极发挥企业在缩小“数字鸿沟”上的作用,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开展信息经济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以彩色电视机和固定电话普及应用为依据,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分析贵州城乡数字鸿沟2004—2012年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传统信息工具方面,贵州城乡数字鸿沟逐步缩小,这是因为随着信息工具的使用成本的下降,城乡居民均有能力使用传统信息工具。  相似文献   

16.
中国急需填平数字鸿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方家平 《经济前沿》2001,(12):37-38
在今年10月上海APEC年会上的部长级会议通过了《数字APEC战略》,明确提出:各成员国要采取具体和联合的行动实施数字战略,并充分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革命,缩小数字鸿沟,迎接新经济带来的机遇。作为APEC成员国之一的中国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城乡数字鸿沟的内涵出发,分析了陕西城乡数字鸿沟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来探讨陕西城乡数字鸿沟的成因.结果表明,陕西城乡数字鸿沟主要表现在传统信息工具和新兴信息工具两方面,导致其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农村居民信息技术使用技能低,间接原因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  相似文献   

18.
中国扶贫治理战略已经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化为治理相对贫困,如何在数字化时代治理相对贫困已成为新的工作重点。本文在梳理数字经济治理相对贫困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数字经济发展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3-2020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与农村多维相对贫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数字经济发展初期因数字鸿沟会扩大农村多维相对贫困,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深入则会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状况。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影响农村创业机会与人力资本水平来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教育投入的增加都可以显著地调节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缓解数字经济发展初期扩大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突破口,技术创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1—2019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渠道。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且这一积极影响还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创新动力和强化集聚效应是数字经济促进创新的重要渠道。本文还发现数字经济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企业、行业与区域三个层面都表现出较强的“数字鸿沟”,而非普惠性的“数字红利”。因此,一方面应当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克服数字经济在制造业创新中产生的“数字鸿沟”,避免强化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创新出现的“极化效应”。  相似文献   

20.
谢宜泽 《经济学家》2023,(12):104-113
中国式数字化先后经历起步期、成长期、转型期和引领期,跨越了巨大的数字鸿沟,创造了字化的中国奇迹,正在向数字中国迈进。中国式数字化呈“S”型演进趋势,充分发挥有效市场的源配置作用,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且相互促进,体现了世界各国数字化的一般规律。中国式字化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善用政府的“规划之手”,积极推动全球数字共赢主义,彰显了鲜的数字化中国特色。为了加快建设数字中国,需要继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数据要化、资源化、资产化,全面推动数字技术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尽快克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构建强大的数字安全能力,实现国家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